一种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36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单元热量散出不及时容易变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向区段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缺口筒,所述缺口筒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筒与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所述轴向区段,所述缺口的中心角为α,15°≤α≤90°。降低发热丝发红的概率,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吹风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吹风包括风扇单元、加热单元、外壳、手柄组件,手柄组件和外壳连接,风扇单元设于手柄组件内或者外壳内,加热单元设于外壳内,加热单元从设于手柄组件上的进风口或者设于外壳上的进风口抽吸气流进入外壳内,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出会导致加热单元发红,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电吹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向区段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缺口筒,所述缺口筒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筒与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所述轴向区段,所述缺口的中心角为α,15°≤α≤90°。好处是,通过缺口筒的设置,使气流能够暂时汇集在外壳的内部,使气流与加热单元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热量传输,然后在其他气流的带动下从出风口吹出,降低加热单元发红的概率,使用更加安全。15°≤α≤90°好处是既能使气流暂时在缺口处汇集与加热单元热交换,又能使缺口处的气流在轴向区段其他气流的带动下及时从出风口吹出,及时散热;当α<15°时,缺口太小,气流汇集效果不明显,与加热单元的热交换不充分;当α>90°时,缺口太大导致缺口处的气流长时间在外壳内部吹不出去,导致发热丝变红的概率升高。优选的,所述缺口的长度与缺口筒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好处是,形成适当的储风区域,使该部分风量与加热单元热交换。当两者长度之比小于1/2时,储存风量较小,热交换效果不明显。优选的,所述缺口沿垂直于缺口筒轴线的投影具有垂直于缺口筒轴向的最大宽度A,所述缺口筒沿垂直于缺口筒轴线的投影具有垂直于缺口筒轴向的最大宽度D,0.1≤A/D≤1。好处是既能对电吹风启动瞬间的风量和风压进行缓冲,又能减小风量损失,形成适当的储风区域,使该部分风量与加热单元热交换;当A/D>1时,缺口太大,使大量的气流积聚在外壳内不能及时从出风口吹出,使风量损失严重,且气流积聚在外壳内会导致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导致加热单元变红,产生安全事故;当A/D>0.1时,缺口太小,对电吹风启动瞬间的风量和风压的缓冲效果不明显,热交换效果不明显。优选的,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安装在缺口筒上的多个云母片、绕制在多个云母片上的发热丝,所述多个云母片至少设于缺口的两侧。好处是提高云母片的安装可靠性,防止云母片脱离安装位置导致风阻变大,导致风量损失。优选的,所述发热丝环绕整圈,好处是提高发热功率;或者所述发热丝仅绕制在所述缺口筒的上方,所述缺口敞开,减轻加热单元的重量,云母片的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优选的,所述多个云母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所述缺口设置,且该云母片具有朝向缺口且沿所述缺口筒的轴向延伸的悬空端。对发热丝进行支撑,防止在缺口处的发热丝变形。优选的,所述多个云母片沿缺口筒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好处是对发热丝进行支撑,使发热丝受力均匀,防止发热丝变形产生的风阻造成的风量损失。优选的,所述缺口筒为陶瓷加热器件。好处是寿命长,安装方便,产生的风阻较小,降低风量和风压损失。优选的,所述风扇单元设于手柄组件内,所述筒状壁上设有气流入口,所述手柄组件内的气流从气流入口进入外壳内,所述缺口与气流入口错开设置。好处是使轴向区段的气流沿着筒状壁和缺口筒的限定从出风口吹出,路径较短,风量和风压损失小,防止气流积聚在外壳内,导致热风不能及时从出风口吹出,使加热单元发红,产生安全事故。优选的,所述缺口筒上设有与气流入口相对设置的穿孔,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穿孔进入缺口筒的内部。好处是加速缺口处气流的流动,使其从出风口吹出,及时散出加热单元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吹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1。图3为本技术所述又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2。图4为本技术所述另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3。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示例中缺口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的又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又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再又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所述非封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所述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所述辅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所述换向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换向通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外壳;2、手柄组件;3、加热单元;301、云母片;3011、悬空端;302、发热丝;4、第一进风口;5、第一出风口,6、轴向区段;7、缺口筒;701、缺口;702、穿孔;703、第二缺口;8、筒状壁;9、连通口;10、气流入口;11、辅助出风口;12、开放端;13开放部;14、延伸部;15、第二缺口;16、开口;17、出风构件;171、阻隔件;172、外圈;173、筋条;18、非封闭管道;19、第一部分;20、第二部分;21、阻隔片;22、辅风道;2201、入口段;2202、出口段;23、第二出风口;24、混合气流出口;25、换向通路;26、导风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6所示,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1、与外壳1连接的手柄组件2、风扇单元、加热单元3、第一进风口4和第一出风口5;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第一进风口4进入电吹风并从第一出风口5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3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风扇单元在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6,所述外壳1内设有具有缺口701的缺口筒7,所述缺口筒7与外壳1内部的筒状壁8限定所述轴向区段6。轴向区段6的气流流向如2、3、4中箭头所指。风扇单元可以设置在外壳1内,此时,第一进风口4位于外壳1的后端,第一处风口位于外壳1的前端,加热单元3设于外壳1内,且位于轴向区段6中;风扇单元也可以设置于手柄组件2内,此时,第一进风口4设置于手柄组件2上,且第一进风口4位于风扇单元的下方,出风口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n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n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n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向区段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缺口筒,所述缺口筒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筒与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所述轴向区段,所述缺口的中心角为α,15°≤α≤9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8 CN 20182183293601.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
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轴向区段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缺口筒,所述缺口筒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筒与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所述轴向区段,所述缺口的中心角为α,15°≤α≤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长度与缺口筒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沿垂直于缺口筒轴线的投影具有垂直于缺口筒轴向的最大宽度A,所述缺口筒沿垂直于缺口筒轴线的投影具有垂直于缺口筒轴向的最大宽度D,0.1≤A/D≤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叶志文肖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