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养鱼池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24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滩涂养鱼池增氧机,养鱼池底部中心设有底座,底座圆柱面部分的外沿设有若干底进水口,底座上方设有立管和托盘,立管底端与底座连接且两者的内腔联通,立管顶部通过轴承与托盘连接,上隔板和下隔板在俯视图上均为圆盘锯齿形,内桶底部与立管顶部联通,内桶外侧和侧桶内侧设有上下两个轴座以及上下两根摇杆,两根摇杆、侧桶内侧和内桶外侧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底座和立管构成固定支架部分,托盘、下隔板、上隔板、底箱和顶箱构成活动转体部分,侧桶、摇杆、第一导管、进气分流管、气筒、单向门、顶箱、第二导管、出气分流管和内管构成波浪能动力部分,顶面光伏板、侧面光伏板和蓄电池构成太阳能动力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滩涂养鱼池增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池塘增氧装置,尤其涉及滩涂养鱼池增氧机,属于滩涂养殖

技术介绍
增氧机是水产养殖的常用装备,目前增氧机主要有:1.浮在水面上向四周喷水的半潜式增氧机,即水面喷洒式增氧机,可用于野外大面积养殖池的增氧;2.将皮管一端插入水下,皮管另一端接增氧泵的增氧装置,即深潜式增氧机,可用于室内小面积鱼缸的增氧;3.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增氧机;4.海浪发电的增氧机;5.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的增氧装置;以上增氧装置各有特点,由于滩涂地处偏僻,有些增氧方法并不方便,特别是我国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辽阔,许多新开发的滩涂养殖池周边没有电力供应,也没有网络,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太阳能或风能的增氧机,互联网远程控制的增氧装置无法实现,而现有的太阳能或风能增氧机有的体积庞大,有的外形不够美观,有的投资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额外电能供给,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和波浪能互补的外观较为美观的滩涂养鱼池增氧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滩涂养鱼池增氧机,由侧桶(1)、第一导管(2)、侧面光伏板(3)、轴座(4)、轴销(5)、摇杆(6)、单向门(7)、空滤(8)、蓄电池(9)、电机(10)、电路板(11)、顶面光伏板(12)、上过水孔(13)、上隔板(14)、气筒(15)、活塞(16)、上进水口(17)、下隔板(18)、抽屉(19)、内管(20)、弧面滤(21)、第二导管(22)、下过水孔(23)、上泵叶(24)、泵轴(25)、下泵叶(26)、平面滤(27)、进气分流管(28)、外管(29)、外管细部(30)、夹层(31)、喷咀(32)、滑槽(33)、滑块(34)、卷水轮(35)、内桶(36)、轴承(37)、出气分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滩涂养鱼池增氧机,由侧桶(1)、第一导管(2)、侧面光伏板(3)、轴座(4)、轴销(5)、摇杆(6)、单向门(7)、空滤(8)、蓄电池(9)、电机(10)、电路板(11)、顶面光伏板(12)、上过水孔(13)、上隔板(14)、气筒(15)、活塞(16)、上进水口(17)、下隔板(18)、抽屉(19)、内管(20)、弧面滤(21)、第二导管(22)、下过水孔(23)、上泵叶(24)、泵轴(25)、下泵叶(26)、平面滤(27)、进气分流管(28)、外管(29)、外管细部(30)、夹层(31)、喷咀(32)、滑槽(33)、滑块(34)、卷水轮(35)、内桶(36)、轴承(37)、出气分流管(38)、三通(39)、顶箱(40)、底箱(41)、托盘(42)、立管(43)、底座(44)、底进水口(45)和把手(46)组成;
底座(44)和立管(43)构成固定支架部分,托盘(42)、下隔板(18)、上隔板(14)、底箱(41)和顶箱(40)构成活动转体部分,侧桶、摇杆、第一导管、进气分流管、气筒、单向门、顶箱、第二导管、出气分流管和内管构成波浪能动力部分,顶面光伏板、侧面光伏板和蓄电池构成太阳能动力部分;
其特征在于:养鱼池底部中心设有底座(44),底座(44)外沿设有若干底进水口(45),底座(44)上方设有立管(43)和托盘(42),立管(43)底端与底座(44)连接且两者的内腔联通,立管(43)顶部通过轴承(37)与托盘(42)连接,上隔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伯平李越天姜森颢刘秋宁孙悦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