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214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步骤2:培育前水稻种子和黏土的准备,步骤3:合理育苗,步骤4:出苗阶段优化的肥水管理,步骤5:出苗阶段优化的浇水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倒伏水稻技术领域。该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通过步骤1和步骤3的联合设置,工作人员对农业器械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从而使得水稻在育苗时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育苗环境,避免了微生物对水稻幼苗的侵害,采用专用促控剂对水稻育苗,水稻促控剂含有高活性促控因子和大、中、微量元素,促使根系发达,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有效分蘗,增加穗粒数,增加碳氮比促使营养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倒伏水稻
,具体为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倒伏是指直立生长的作物因风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响发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倒伏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可能造成绝收。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拔节后、农作物生育的中后期。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水稻成长过程中容易倒伏,水稻倒伏后茎叶相互叠盖,严重抑制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扬花受粉和灌浆不能顺利,水稻的一些易倒伏品种将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并且一些水稻在育苗时缺乏添加促控剂,育苗时成活率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解决了水稻成长过程中容易倒伏,水稻倒伏后茎叶相互叠盖,只有很少叶片的一面能被阳光照射,严重抑制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扬花受粉和灌浆不能顺利,水稻的一些易倒伏品种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对所有参与培育和种植的农业器械使用纯净水进行清洗并且消毒,然后将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干燥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后进入待机状态,部分机器开机预热;步骤2:培育前水稻种子和黏土的准备:对水稻种子进行精选后,浸种40小时,捞出后晾干,灭菌消毒,选取带有黏性的熟土,通过培肥、粉碎和过筛制成营养土,并且准备人畜粪肥作为生物肥,堆闷30天后过筛;步骤3:合理育苗:采用专用水稻促控剂对水稻进行育苗,促控剂均匀混合在营养液中,适时添加至培育土肥中,促控剂每亩使用量为10-25kg,并且保证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为8-12cm;步骤4:出苗阶段优化的肥水管理:在水稻分蘗盛期,配合使用足量的水稻促控剂,并且根据种植密度,每天施化肥3-5次,生物肥5-8次,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步骤5:出苗阶段优化的浇水管理: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晴天每天补水4-6次,阴雨天气每天补水2-4次,每次补水后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步骤6:出苗阶段的温度管理:培养大棚种采用通风降温法,大棚内部温度稳定升高时,开启大棚透气口,使得大棚内最高温度保持在28-32摄氏度;步骤7:水稻秧苗的安全移栽种植:所有的成活秧苗全部连根拔出,然后再扎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转到大的水稻田里面去,接着就是再将这些秧苗重新稳定的插入大田中,移栽后插入间距要保持在14-18cm,在水稻拔节初期,每亩施用硅肥10-15公斤;步骤8:观察记录:对水稻的后续成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并且对水稻成熟后的亩产进行记载,记载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清洗后擦拭用的干燥毛巾必须使用紫外线消毒。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对水稻种子首先采用机器精选,然后人工进行复检。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促控剂添加至土肥中采用滴灌模式,并且每隔固定时间对促控剂的活性进行抽检。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化肥种类为多效唑、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生物肥采用人畜粪肥,并且使用前必须经过腐熟。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补水的时间间隔固定,每次补水量相同。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硅肥在田间必须均匀添加。(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通过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对所有参与培育和种植的农业器械使用纯净水进行清洗并且消毒,然后将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干燥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后进入待机状态,部分机器开机预热,步骤3:合理育苗:采用专用水稻促控剂对水稻进行育苗,促控剂均匀混合在营养液中,适时添加至培育土肥中,促控剂每亩使用量为10-25kg,并且保证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为8-12cm,通过步骤1和步骤3的联合设置,工作人员对农业器械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从而使得水稻在育苗时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育苗环境,避免了微生物对水稻幼苗的侵害,采用专用促控剂对水稻育苗,水稻促控剂含有高活性促控因子和大、中、微量元素,促使根系发达,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有效分蘗,增加穗粒数,增加碳氮比促使营养生长,并且因为控制缩短的育苗间距,生长时水稻得到矮化,大量增加了千粒穗,抗病、抗倒、抗早衰的能力得到提升。(2)、该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通过步骤4:出苗阶段优化的肥水管理:在水稻分蘗盛期,配合使用足量的水稻促控剂,并且根据种植密度,每天施化肥3-5次,生物肥5-8次,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步骤5:出苗阶段优化的浇水管理;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晴天每天补水4-6次,阴雨天气每天补水2-4次,每次补水后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通过步骤4和步骤5的联合设置,育苗阶段通过化肥与生物肥的混合添加,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水稻稳定生长,并且通过保证施肥次数和严格控制间隔时间,这种做法有利于水稻的茎秆生长充实,并且能够控制基部节间拉长,提高了水稻植株整体稳定性,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并且通过对土壤的及时补水,后期才能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3)、该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通过步骤7:水稻秧苗的安全移栽种植:所有的成活秧苗全部连根拔出,然后再扎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转到大的水稻田里面去,接着就是再将这些秧苗重新稳定的插入大田中,移栽后插入间距要保持在14-18cm,在水稻拔节初期,每亩施用硅肥10-15公斤,通过步骤7的设置,水稻在移栽后及时添加硅肥,水稻的茎秆粗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并且因为在移栽时将移栽距离进行了延长,保证了水稻秧苗的生长空间,从而水稻生长时的光合作用效率得到了保证,进而能够提高水稻整体的成活率和收获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表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对所有参与培育和种植的农业器械使用纯净水进行清洗并且消毒,然后将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干燥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后进入待机状态,部分机器开机预热;步骤2:培育前水稻种子和黏土的准备:对水稻种子进行精选后,浸种40小时,捞出后晾干,灭菌消毒,选取带有黏性的熟土,通过培肥、粉碎和过筛制成营养土,并且准备人畜粪肥作为生物肥,堆闷30天后过筛;步骤3:合理育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对所有参与培育和种植的农业器械使用纯净水进行清洗并且消毒,然后将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干燥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后进入待机状态,部分机器开机预热;/n步骤2:培育前水稻种子和黏土的准备:对水稻种子进行精选后,浸种40小时,捞出后晾干,灭菌消毒,选取带有黏性的熟土,通过培肥、粉碎和过筛制成营养土,并且准备人畜粪肥作为生物肥,堆闷30天后过筛;/n步骤3:合理育苗:采用专用水稻促控剂对水稻进行育苗,促控剂均匀混合在营养液中,适时添加至培育土肥中,促控剂每亩使用量为10-25kg,并且保证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为8-12cm;/n步骤4:出苗阶段优化的肥水管理:在水稻分蘗盛期,配合使用足量的水稻促控剂,并且根据种植密度,每天施化肥3-5次,生物肥5-8次,每次间隔时间相同;/n步骤5:出苗阶段优化的浇水管理;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晴天每天补水4-6次,阴雨天气每天补水2-4次,每次补水后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n步骤6:出苗阶段的温度管理:培养大棚种采用通风降温法,大棚内部温度稳定升高时,开启大棚透气口,使得大棚内最高温度保持在28-32摄氏度;/n步骤7:水稻秧苗的安全移栽种植:所有的成活秧苗全部连根拔出,然后再扎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转到大的水稻田里面去,接着就是再将这些秧苗重新稳定的插入大田中,移栽后插入间距要保持在14-18cm,在水稻拔节初期,每亩施用硅肥10-15公斤;/n步骤8:观察记录:对水稻的后续成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并且对水稻成熟后的亩产进行记载,记载数据保存至数据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倒伏水稻的培育及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稻培育前基本工作:对所有参与培育和种植的农业器械使用纯净水进行清洗并且消毒,然后将清洗完毕的器械使用干燥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后进入待机状态,部分机器开机预热;
步骤2:培育前水稻种子和黏土的准备:对水稻种子进行精选后,浸种40小时,捞出后晾干,灭菌消毒,选取带有黏性的熟土,通过培肥、粉碎和过筛制成营养土,并且准备人畜粪肥作为生物肥,堆闷30天后过筛;
步骤3:合理育苗:采用专用水稻促控剂对水稻进行育苗,促控剂均匀混合在营养液中,适时添加至培育土肥中,促控剂每亩使用量为10-25kg,并且保证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为8-12cm;
步骤4:出苗阶段优化的肥水管理:在水稻分蘗盛期,配合使用足量的水稻促控剂,并且根据种植密度,每天施化肥3-5次,生物肥5-8次,每次间隔时间相同;
步骤5:出苗阶段优化的浇水管理;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晴天每天补水4-6次,阴雨天气每天补水2-4次,每次补水后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
步骤6:出苗阶段的温度管理:培养大棚种采用通风降温法,大棚内部温度稳定升高时,开启大棚透气口,使得大棚内最高温度保持在28-32摄氏度;
步骤7:水稻秧苗的安全移栽种植:所有的成活秧苗全部连根拔出,然后再扎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转到大的水稻田里面去,接着就是再将这些秧苗重新稳定的插入大田中,移栽后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稻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