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蓓专利>正文

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137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属于日光温室技术领域,包括后坡、墙体和棚面;所述后坡下方连接有墙体,所述后坡前方连接有棚面;所述墙体内设有蜂窝吸热层和卵石层;所述蜂窝吸热层位于墙体前方,所述蜂窝吸热层上设有蜂窝凹面和蜂窝凸面,所述蜂窝凸面内设有金属膜;所述卵石层位于蜂窝吸热层下方,所述卵石层设有间隙调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金属膜安装在凹面蜂窝结构内增加热能集聚,利于增加金属膜吸热效率,减少金属膜的使用面积,节约成本。将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和卵石层相结合,提高了蜂窝凹面内热能的利用率,减小蓄水池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间隙调整装置调节卵石间隙,使得卵石层热量传导速率可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光温室
,具体是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
技术介绍
日光温室采用较简易的设施,由后墙体、支撑骨架、后坡、覆盖材料等组成,主要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寒冷时期进行蔬菜越冬栽培。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是一种在室内无需加热,通过后墙体对热能进行吸收以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现有的金属膜集放热装置中,金属膜直接安装在后墙体内面,日光温室体积大且热能无法聚集在单一面上,金属膜蓄热效率低且所需面积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设有蜂窝吸热层,将金属膜安装在蜂窝凹面内,利用凹面的蜂窝结构将热能集聚在蜂窝凹面内,有利于增加单个金属膜吸热效率,从而减少金属膜的使用面积,节约成本。其次,现有的金属膜集放热装置主要通过循环吸热介质水实现蓄热和放热,若想维持日光温室夜晚放热时间,需建造蓄水池,蓄水池越大则蓄热能力越强,但土地利用面积减少,且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将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和卵石层相结合;蜂窝凹面内存储的热能不仅可供金属膜吸收后存储于循环水层当中,还可被与蜂窝凹面相连接的蜂窝凸面吸收,并存储至卵石层内,提高了蜂窝凹面内热能的利用率,减小了建造蓄水池的成本,提高了土地面积利用率。最后,现有的集放热装置无发调节卵石之间的间隙,其热量传导率间恒定;若间隙过大,易造成卵石层内热量传导速度过快,导致后半夜温室气温较低;若间隙过小,易造成卵石层内热量传导速度慢,浪费白天所蓄热能。本专利技术设置间隙调整装置,以调节卵石之间间隙,从而改变卵石层的热量传导速率,可根据日光温室夜间温度的高低来决定卵石层的热量传导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包括后坡、墙体和棚面;所述后坡下方连接有墙体,所述后坡前方连接有棚面,所述棚面下方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下方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下方设有循环水层。墙体有利于白天吸收热能,棚面为透明的,可以容纳阳光透过照射在种植的农作物上。土壤层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循环水层有利于白天时储存墙体所吸收的热能并在夜晚温度较低的时候释放热能。隔热层有利于循环水层更好的储热,防止热能从循环水层中散发一部分,同时阻隔热能,防止土壤层下方温度过高影响农作物生长。优选的,所述墙体包括蜂窝吸热层、保温层和卵石层;所述蜂窝吸热层位于墙体前方,所述卵石层位于蜂窝吸热层下方,所述保温层位于蜂窝吸热层和卵石层后方,所述保温层后方设有黏土砖;所述蜂窝吸热层上设有蜂窝凹面和蜂窝凸面,所述蜂窝凹面和蜂窝凸面交错设置,所述蜂窝凸面内设有金属膜。蜂窝吸热层有利于白天吸收大量热量,卵石层有利于储存墙体所吸收的热量,保温层有利于蜂窝吸热层和卵石层储存热量,黏土砖有利于墙体的承重,防止墙体过重导致日光温室坍塌。蜂窝凹面的凹面结构有利于将热能聚集至凹面结构内,且在日光温室通风时聚集后的热能不易被风吹散。金属膜不容易破损,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吸收热能,相对于透明膜和黑膜来说其增温效果更加显著;蜂窝凸面有利于吸收蜂窝凹面内的热能。优选的,所述蜂窝凸面为空心结构,所述蜂窝凸面周围设有吸热风机,所述蜂窝凸面内部设有吸热通道,所述吸热通道外侧设有保温壁所述吸热通道与吸热风机相连接,所述吸热通道相汇于传热通道,所述传热通道与卵石层相通。吸热风机利于将蜂窝凹面内的热能吸收至蜂窝凸面的空心结构内,吸热通道为热量传递至传热通道的管道,传热通道利于将热能输送至卵石层内。优选的,所述金属膜内部设有水流道,同列的所述水流道连接有分水管,若干所述分水管与集水管相连,所述集水管下方的分支水管连接水泵,所述水泵的下方连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末端连接有循环水层。水流道有利于将金属膜吸收的热能传递至介质水当中,分水管有利于将介质水循环至集水管中,左侧水泵有利于将集水管中的水循环至左侧循环水管中并传输进循环水层;右侧水泵利于将循环水层内的介质水通过右侧循环水管抽回集水管中,最后流回水流道,从而完成热能的传递和储存。优选的,所述卵石层包括卵石、散热口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卵石位于卵石层内部,所述散热口分布在卵石层外侧,所述散热口后方设有风机,所述散热口上方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散热口和风机电性连接。卵石有利于存储热量,散热口有利于热量的散发,风机开启后可增加卵石层内热能的散发效率。温度传感器利于监测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在温度过低时打开风机和散热口散热,在温度适宜时关闭风机和散热口停止散热。优选的,所述卵石间设有间隙调整装置若干,有利于调整卵石之间间隙,改变卵石热量传导效率。优选的,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杆和螺旋片;所述电机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减速齿轮一,所述减速齿轮一上方啮合有减速齿轮二,通过减速齿轮一和减速齿轮二降低电机的转速。所述第一传动杆与减速齿轮二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上设有螺旋片若干。电机带动第一传动杆旋转,从而带动螺旋片旋转。当左侧的第一传动杆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片旋转从而带动卵石向左侧聚集,最终减小卵石间的间隙,减小卵石热量传导率;当左侧的第一传动杆逆时针旋转时,螺旋片旋转从而带动卵石向右侧分散,最终扩大卵石间的间隙,增大卵石热量传导率。右侧的第一传动杆旋转所发生的的作用效果与左侧相反。优选的,所述螺旋片上设有挑杆若干。挑杆增大螺旋片与卵石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带动卵石分散或聚集。优选的,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液压推杆、第二传动杆和分支;所述液压推杆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推杆一侧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液压推杆带动第二传动杆往返运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设有分支若干,分支带动卵石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杆伸长方向与分支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当第二传动杆相向运动时,锐角有利于将卵石聚集以减小卵石的间隙;当第二传动杆背向运动时,钝角有利于将卵石分散以增大卵石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有蜂窝吸热层,将金属膜安装在蜂窝凹面内,利用凹面的蜂窝结构将热能集聚在蜂窝凹面内,且在日光温室通风时聚集后的热能不易被风吹散,有利于增加单个金属膜吸热效率,从而减少金属膜的使用面积,节约成本。其次,金属膜不容易破损,可长期使用,相对于透明膜和黑膜来说其增温效果更加显著。2、本专利技术将金属膜介质水循环导热蓄热和卵石层导热相结合;蜂窝凹面内存储的热能不仅可供金属膜吸收后存储于循环水层当中,还可被与蜂窝凹面相连接的蜂窝凸面吸收,并存储至卵石层内。蜂窝凸面和蜂窝凹面间隔设置,正六边形的形状可使得面积利用率达到最大,蜂窝凸面可吸收蜂窝凹面未吸收完全的热能,使得收集到的热能充分利用,提高了蜂窝凹面内热能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以卵石层增温辅助金属膜增温,缩减蓄水池的大小从而减小了建造蓄水池的成本,提高了土地面积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设置间隙调整装置,以调节卵石之间间隙,卵石间隙变大,有利于热量的释放,卵石间隙变小,有利于热量的保存,从而改变卵石层的热量传导速率,可根据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坡(1)、墙体(2)和棚面(3);所述后坡(1)下方连接有墙体(2),所述后坡(1)前方连接有棚面(3),所述棚面(3)下方设有土壤层(4),所述土壤层(4)下方设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下方设有循环水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坡(1)、墙体(2)和棚面(3);所述后坡(1)下方连接有墙体(2),所述后坡(1)前方连接有棚面(3),所述棚面(3)下方设有土壤层(4),所述土壤层(4)下方设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下方设有循环水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包括蜂窝吸热层(7)、保温层(11)和卵石层(12);所述蜂窝吸热层(7)位于墙体(2)前方,所述卵石层(12)位于蜂窝吸热层(7)下方,所述保温层(11)位于蜂窝吸热层(7)和卵石层(12)后方,所述保温层(11)后方设有黏土砖;所述蜂窝吸热层(7)上设有蜂窝凹面(8)和蜂窝凸面(10),所述蜂窝凹面(8)和蜂窝凸面(10)交错设置,所述蜂窝凸面(10)内设有金属膜(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凸面(10)为空心结构,所述蜂窝凸面(10)周围设有吸热风机(10-1),所述蜂窝凸面(10)内部设有吸热通道(10-2),所述吸热通道(10-2)外侧设有保温壁(10-3),所述吸热通道(10-2)与吸热风机(10-1)相连接,所述吸热通道(10-2)相汇于传热通道(10-4),所述传热通道(10-4)与卵石层(12)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9)内部设有水流道(25),同列的所述水流道(25)连接有分水管(26),若干所述分水管(26)与集水管(27)相连,所述集水管(27)下方的分支水管连接水泵(28),所述水泵(28)的下方连接有循环水管(2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蓓
申请(专利权)人:苗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