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06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振膜,包括一体设置且由外到里依次设置的连接部、折环部及中心部;和补强件,所述补强件设置所述中心部上;所述补强件与中心部及折环部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导热胶。所述振膜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当所述振膜应用到发声装置中,所述导热胶能够将音圈产生的热量导出发声装置的外部,提高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具体地涉及一种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技术介绍
发声装置的要求随着便携式电子终端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高,产品外观越来越轻薄,且功率越来越大,音圈随之产生大量热量,对发声装置散热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靠性试验的条件也更加严苛起来。发声装置是实现电声转换的基本单元。由于发声装置的音圈是由导线绕制而成,因此,音圈在接收到交流信号时便会产生热量,工作时间越长,发热越明显,如果音圈长时间发热无法有效散热,很容易出现烧圈的问题,将影响发声装置的使用寿命及所能提供的最大音量。因此在不影响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发声装置内部的温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将音圈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的振膜、发声装置以及电子终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一体设置且由外到里依次设置的连接部、折环部及中心部;和补强件,所述补强件贴设在所述中心部上;所述补强件与中心部及折环部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导热胶。可选地,所述导热胶的导热性能大于2W/m·K。可选地,所述导热胶在所述溶胶槽内沿所述补强件的边沿设置,固化后的所述导热胶形成环状结构。可选地,固化后的所述导热胶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补强件的高度。可选地,所述补强件通过胶粘接在中心部上。可选地,所述补强件包括基材层和位于基材层两个表面上的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导热系数均高于所述基材层,所述导热胶连接所述上表面层和所述下表面层。可选地,所述上表面层和所述下表面层均为碳纤维层或者均为金属层。可选地,所述基材层为PMI发泡体层。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膜;所述导热胶配置为将所述发声装置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发声装置外部。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电子终端壳体和以上所说的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壳体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补强件和设置在所述补强件与中心部和折环部之间的导热胶;本例子振膜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当所述振膜应用到发声装置中,所述导热胶能够将音圈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发声装置的外部,避免发声装置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音圈与振膜的连接性能,提高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所示为本技术振膜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振膜的俯视图。图4所示为采用的导热胶,采用的正常辅助胶和无辅助胶三种情况下发声装置的总谐波失真(THD)对比图。图5所示为采用导热胶,采用正常辅助胶两种情况下发声装置的温度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振膜。如图1~图3所示,所述振膜101包括:所述振膜101包括一体设置且由外到里依次设置的连接部1013、折环部1012及中心部1011;具体地,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部1011,位于边缘的连接部1013,以及位于中心部1011与连接部1013之间的折环部1012;且所述中心部1011、连接部1013及折环部1012为一体结构;当所述振膜101应用到发声装置中,振膜101的中心部1011的下表面与音圈连接,所述中心部1011用于在音圈的驱动下振动发声,振膜101的连接部1013用于将整个振膜连接在发声装置的壳体上,折环部1012用于提高中心部1011的振动特性。所述振膜101还包括补强件102,所述补强件102设置在中心部1011上;所述补强件102配置为用于调节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所述补强件102设置在中心部1011的上表面上;例如所述振膜应用到发声装置中,“所述上表面”为与音圈连接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所述补强件102与中心部1011及折环部1012之间形成容胶槽A,所述容胶槽A内填充有导热胶10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补强件与中心部采用常规粘接剂(例如UV胶,双面胶等)实现固定,本例子采用导热胶103实现补强件102与中心部1011两者之间的辅助固定。一方面在补强件102与折环部1012之间设置所述导热胶103,使振膜更容易导热,能够提高振膜101的散热性能,振膜101应用到发声装置中,音圈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胶和补强件传导至发声装置的外部,实现发声装置的快速散热,以提高发声装置的散热效率和声学性能;另一方面导热胶103实现补强件102与中心部1011的辅助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补强件102与中心部1011的稳定性。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的导热性能大于2W/m·K。现有技术中常规粘接剂的导热系数小于0.2W/m·K,当所述振膜应用到发声装置中,发声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很难及时导入到周围环境中,例如当音圈在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很难及时通过振膜,粘接剂和补强件导出至发声装置外部的空气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导热胶的导热性能大于2W/m·K时,一方面导热胶的导热性能大于2W/m·K,能够及时将音圈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胶和补强件传导至发声装置的外部的空气中;另一方面,导热胶本身的具有一定的粘接力,导热胶通过胶粘接固定在中心部,导热胶设置在容胶槽中,所述导热胶会将补强件的侧边、中心部及折环的根部粘接在一起,所述导热胶起到了对补强件辅助粘接作用,提高了补强件与中心部的稳定性,使得发声装置的振膜具有更优的阻尼性能,发声装置在振动过程中一致性优,抗偏振能力优,失真较低,具有更高的音质。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103在所述溶胶槽A内沿所述补强件102的边沿设置,所述导热胶103形成环状结构。例如在所述补强件102靠近所述中心部1011的下表面的周圈涂覆所述导热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且由外到里依次设置的连接部、折环部及中心部;和/n补强件,所述补强件设置所述中心部上;/n所述补强件与中心部及折环部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导热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且由外到里依次设置的连接部、折环部及中心部;和
补强件,所述补强件设置所述中心部上;
所述补强件与中心部及折环部之间形成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导热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的导热性能大于2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在所述容胶槽内沿所述补强件的边沿设置,所述导热胶形成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固化后的所述导热胶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补强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通过胶粘接在中心部上。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荣郭翔孔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