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99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放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组,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放电输出端的放电控制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充电端口的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现有的BMS控制充放电电路,其通常采样充放电电路的同口设计,在充电和放电端口同口设计过程中,由于一般情况下电池放电电流要比充电电流大很多,所以同口的缺点是要求保护板上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的MOS一摸一样,放电时电流会经过充电控制MOS,这样就增加了成本、内阻和热量。还有一些电路中,也采用分口式设计:可以节省一些mos物料成本,但是充电口其实是能放电的,有可能会倒灌、漏电,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放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组,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放电输出端的放电控制模块。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优选地,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MOS管,所述至少一个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一个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输出端。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三MOS管包括多个第三MOS管;所述多个第三MOS管的栅极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多个第三MOS管的源极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多个第三MOS管的漏极并联连接后连接所述放电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检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和所述控制器。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BMS充放电控制电路。本技术还构造一种BMS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S1、设置控制器为初始工作状态;S2、判断充电输入端是否有充电装置接入,若是,则进入充电状态,若否,则进入放电状态,在所述充电状态执行以下步骤:S1A、设置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判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是否有充电电流;若是,则执行步骤S2A;若否,则执行步骤S4A;S2A、设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判断所述电池组是否进入充电保护状态,在进入所述充电保护状态时,执行步骤S3A;S3A、设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并执行所述步骤S4A;S4A、设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并执行所述步骤S2;在所述放电状态执行以下步骤:S1B、设置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并判断是否有所述放电电流,若是,则执行所述步骤S2B,若否,则执行步骤S3B;S2B、清除放电保护标志进行放电,并在放电过程中判断所述电池组是否进入放电保护状态,在进入所述放电保护状态时,执行步骤S3B;S3B、设置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并执行所述步骤S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初始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A中,还包括,清除所述电池组的放电保护标志。实施本技术的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地防止充电端口的漏电。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BMS充放电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程序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中,包括: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电池组,以及与电池组连接的放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连接控制器与电池组,用于分别采集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控制器的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其中,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电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充电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电流检测模块与放电输出端的放电控制模块。具体的,电池组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在初始阶段,设置控制器为初始工作状态;并且先判断充电输入端是否有充电装置接入,如果有充电装置接入,则进入充电状态,如果没有充电装置接入,则进入放电状态。在充电状态时,先设置放电控制模块和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其中,在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关断状态时,其为小电流通过状态,在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时,其为大电流通过状态。在正常充电过程中,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在关断状态时,由于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导通,其充电回路上依然会有微小的电流即充电电流,此时判断电流检测模块是否有充电电流;如果有充电电流,则说明充电装置接入正常,设置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通过充电装置输出大电流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电池组的状态进行判断,以确认电池组是否进入充电保护状态。在电池组进入充电保护状态时,则关断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一充电模块,结束充电。如果在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时,电流检测模块没有采集到充电电流,则说明充电装置接入不正常,此时不能正常充电,则关断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对充电装置是否接入进行再次确认,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在没有充电装置接入的放电状态时,设置放电控制模块为导通状态,并通过电流检测模块获取放电状态时的放电电流,在没有放电电流时,则关断放电控制模块,对电池组的状态进行再次确认。如果有放电电流,则正常放电。通过在放电状态关断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其能有效的阻止电池组的电压通过充电输入端生成倒灌,产生漏电。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控制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放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n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组,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n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n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放电输出端的放电控制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放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
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组,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时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
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
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放电输出端的放电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邦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