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91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和电池组,该种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柱和至少两组电池模组,至少两组电池模组沿导热柱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组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片,电池模组包括导热架和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相互紧贴,导热架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电池单体环设在导热架的外壁,并至少部分电池单体与导热架抵接,导热柱贯穿所有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及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在动力电池轻量化设计的浪潮中,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动力电池组应用中,由于电池组内部的空间以及重量的限制下,通常需要将各个电池单体紧密贴合,以使各个电池单体之间无间隙,但是电池组的此种设计,易使成电池组内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因此,对于电池组的散热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散热方法有自然冷却、风冷和循环液冷。通常,自然冷却的散热效果差,而风冷和循环液冷的散热效果显著,对于对散热要求较高的电池组多采用风冷或循环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采用风冷或循环液冷的方式对电池组进行散热,会极大程度上增大电池组重量和体积,不利于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及电池组,其散热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导热柱和至少两组电池模组,至少两组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导热柱的轴线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柱和至少两组电池模组,至少两组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导热柱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片,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导热架和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相互紧贴,所述导热架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池单体环设在所述导热架的外壁,并至少部分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导热架抵接,所述导热柱贯穿所有的所述散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柱和至少两组电池模组,至少两组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导热柱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片,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导热架和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相互紧贴,所述导热架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池单体环设在所述导热架的外壁,并至少部分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导热架抵接,所述导热柱贯穿所有的所述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的中部具有贯穿其两端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具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中填充有冷却液;
或,
所述导热柱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填充有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的部分外壁与所述散热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导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内部凸设有导热柱限位件,所述导热柱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座和与所述第一限位座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座凹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相对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与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相配合,所述导热柱抵接在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为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宇刘鹏程陈奕生袁中直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