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8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机壳、新风电机、排风电机、室外导风罩、第一室内导风罩和第二室内导风罩,其中,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并通过一个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两个风口,在安装时,只需在墙体上开设一个孔便可以同时实现新风和排风的作用,另外,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使得机壳的宽度减少,使得机壳的体积较小,减少了新风机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机
本技术涉及新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从新风口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排风口将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室外,通过双动力的形式,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室内达到空气置换和洁净的效果。目前室外的空气比室内空气污染严重50-100倍PM2.5严重超标,所以要想室内的空气洁净,就必需要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送进室内,再通过正压力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从而达到过滤除霾的效果,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施现有新风机的方案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现有的新风机采用一进一出,一吸一排的结构,即一个进风口对应设置一个出风口,因此,为了同时满足室内外的吸气和排气,需要在新风机上开设四个风口,导致新风机的体积较大,而且安装时,也要在墙上开设对应的孔数,对墙体的损坏大,墙体渗水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新风机体积大、安装时对墙体破坏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体积小、减少墙体开孔数量的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分隔成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口以及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回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所述新风出口和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的相对面;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靠近所述新风出口处;排风电机,所述排风电机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处,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室外导风罩,所述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着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第一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一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新风入口;第二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二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回风口。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为扁平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依序连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共同将所述机壳内部分隔成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沿着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延伸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隔板沿与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设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中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两层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机壳主体和一活动背板,所述活动背板的一端与所述机壳主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壳主体通过一扣合机构固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机构包括卡紧件和翻转盖,所述卡紧件固设在所述活动背板上,所述翻转盖固设在所述机壳主体侧面,所述翻转盖可与所述卡紧件互相扣合。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接线盒,所述电源接线盒嵌入所述机壳内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线盒通过一支撑架固定,所述支撑架为L形支撑架,其一端与所述电源接线盒固接,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机壳内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活动挡风板,所述活动挡风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排风电机的出风口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所述的新风机中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并通过一个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新风入口和排风口,在安装时,只需在墙体上开设一个孔便可以同时实现新风和排风的作用,另外,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使得机壳的宽度减少,使得机壳的体积较小,减少了新风机的占用空间。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去除室外导风罩后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新风机体积大、安装时对墙体破坏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体积小、减少墙体开孔数量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高拍仪稳定性差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把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并通过一个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两个风口,在安装时,只需在墙体上开设一个孔便可以同时实现新风和排风的作用。另外,使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使得机壳的宽度减少,使得机壳的体积较小,减少了新风机的占用空间。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去除室外导风罩后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新风机的左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机,具体包括:机壳,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所述机壳内分隔成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口以及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回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所述新风出口和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的相对面;/n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靠近所述新风出口处;/n排风电机,所述排风电机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处,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n室外导风罩,所述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着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n第一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一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新风出口;/n第二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二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回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分隔成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并开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口以及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回风通道两端分别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同一面,所述新风出口和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的相对面;
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靠近所述新风出口处;
排风电机,所述排风电机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处,所述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在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合设置;
室外导风罩,所述室外导风罩同时罩设着所述新风入口和排风口;
第一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一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新风出口;
第二室内导风罩,所述第二室内导风罩罩设着所述回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为扁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依序连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共同将所述机壳内部分隔成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沿着所述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延伸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中骆维乐解博超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