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3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灯和车辆,该车灯具有主出光方向(H),并且包括壳体(10)、发光组件(2)和滤光组件(3),发光组件和滤光组件沿主出光方向相继地容纳在壳体中,其中,发光组件具有单独的发光单元(21,22,23),滤光组件(3)具有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相应的滤光区域滤光地离开车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灯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用于车辆的车灯中,特别是车辆的尾部的信号灯,通常将出光面分成多个区域,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尾灯、制动灯或转向灯。然而,在这些功能区域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间隔,特别在使用反射器和饰框技术的情况下,这使得出光面的有效利用区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灯,其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灯,该车灯具有主出光方向,并且包括壳体、发光组件和滤光组件,发光组件和滤光组件沿主出光方向布置相继地容纳在壳体中,其中,发光组件具有单独的发光单元,滤光组件具有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相应的滤光区域滤光地离开车灯,滤光区域彼此直接相邻。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发光组件的发光单元能发出非偏振光,滤光组件至少包括间隔开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其中,更靠近发光单元的第一偏振片分成第一数量的子区,第二偏振片分成第二数量的子区,第一偏振片的子区和第二偏振片的子区能够组合地形成滤光区域并进行滤光。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偏振片的子区的数量相应于发光单元的数量。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各发光单元通过隔离件彼此隔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分别具有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的子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二偏振片在出光侧设有光扩散层。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发光单元配有反射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0mm。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发光组件的发光单元能发出偏振光,滤光组件至少包括第三偏振片,该第三偏振片分成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子区,子区能形成滤光区域并具有不同的透振方向。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发光单元能发出白色、黄色或红色的光。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发光单元与第三偏振片的距离至少为160mm。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文所述的车灯,车灯为车辆的信号灯。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方案,车灯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滤光组件滤光地、即经选择性地离开车灯,由于各滤光区域彼此直接相邻,这能够更好地利用车灯的空间、特别是车灯的出光区域。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示;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车灯的第一功能的光路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车灯的第二功能的光路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车灯的第三功能的光路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示例性地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的那样,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构思的情况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说明书本质上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灯1。该车灯具有主出光方向H。在此,主出光方向可理解成车灯所安装的车辆的车辆纵向方向。车灯1包括壳体10、发光组件2、滤光组件3以及封闭车灯的开口的外透镜50。发光组件和滤光组件沿主出光方向相继地容纳在壳体中。发光组件具有单独的发光单元21、22、23。各发光单元可单独地工作,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尾灯、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等等,为此根据相应的需求选用适用于具体发光单元的光源。滤光组件3具有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相应的滤光区域滤光地离开所述车灯,这还将在下文中进行进一步阐述。滤光组件3的滤光区域彼此直接相邻,从而特别在各发光单元占用车灯的出光区域的部分区域时,这些部分区域同样可彼此直接相邻,由此能够实现连续性的功能区域,并且可提升出光区域的有效的利用率。在图1的车灯1中,发光组件2具有三个发光单元,它们可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第一发光单元用于转向灯,为此能够发出黄色或琥珀色的光;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制动灯,为此能够发出红色的光;第三发光单元用于尾灯,为此同样能够发出红色的光。当然,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发光组件还可包括能够实现其他功能的发光单元,或者具有上述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在此,发光单元能发出非偏振光,例如红色、白色或红色的非偏振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的光,在非偏振光的光束中,其透振方向在各个角度上。滤光组件3包括间隔开的第一偏振片30和第二偏振片40。偏振片能够将非偏振光转变成偏振光。在组合两片偏振片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它们的透振方向,可实现光被有意过滤地离开车灯,以点亮出光区域的期望的部分区域。为此,将更靠近发光单元的第一偏振片30分成第一数量的子区31、32、33,其相应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因此,子区的数量应根据发光单元的数量来理解。换句话说,每个子区能由隔开的多个区域形成。第二偏振片40分成第二数量的子区41、42,它们的形状可匹配于在出光区域上最终期望的出光效果的形状。第一偏振片的子区和第二偏振片的子区能够组合地形成所述滤光区域并进行滤光。如从图1中可见的那样,第一偏振片30的分配给第一发光单元21的第一子区31具有第一透振方向;第一偏振片30的分配给第二发光单元22的第一子区32没有偏振能力,即不能将非偏振光转变成具有确定方向的偏振光;第一偏振片30的分配给第三发光单元23的第一子区33具有第三透振方向,其与第一透振方向不同。由于在此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为非偏振光,为了防止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到达其他的子区,在各发光单元21、22、23之间布置有不透光的隔离件60,以将它们彼此隔开。换句话说,各发光单元21、22、23发出的光只能从第一偏振片30的分配的子区离开。第二偏振片40具有两个子区40、41。第四子区40具有第四透振方向,第五子区41具有第五透振方向,其与第四透振方向不同。偏振片的上文提到的“子区”根据透振方向来界定,即,具有相同的透振方向的子区看作同一子区。因此,一个子区可由分开的几个区域构成。第一偏振片30与第二偏振片40共同作用,以使得来自相关的发光单元的光能够经滤光地离开车灯。第一偏振片30的第一子区31与第二偏振片40的第四子区41具有相同的透振方向,它们形成用于第一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第一偏振片30的第三子区33与第二偏振片40的第五子区42具有相同的透振方向,它们形成用于第三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由于第一偏振片30的第二子区32能够使所有方向的光穿过,它与整个第二偏振片40形成用于第二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优选地,第一偏振片的第一子区与第三子区的透振方向正交,并且第二偏振片的第四子区与第五子区的透振方向正交。在图2中示出了在第一发光单元21工作时的光路图。由于第一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为发出非偏振光,光在穿过第一偏振片的第一子区之后转变成偏振光。由于第一偏振片的第一子区30与第二偏振片40的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1),该车灯具有主出光方向(H),并且包括壳体(10)、发光组件(2)和滤光组件(3),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滤光组件沿主出光方向相继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具有单独的发光单元(21,22,23),所述滤光组件(3)具有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相应的滤光区域滤光地离开所述车灯,所述滤光区域彼此直接相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1),该车灯具有主出光方向(H),并且包括壳体(10)、发光组件(2)和滤光组件(3),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滤光组件沿主出光方向相继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具有单独的发光单元(21,22,23),所述滤光组件(3)具有分配给相应的发光单元的滤光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相应的滤光区域滤光地离开所述车灯,所述滤光区域彼此直接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2)的发光单元能发出非偏振光,所述滤光组件(3)至少包括间隔开的第一偏振片(30)和第二偏振片(40),其中,更靠近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偏振片分成第一数量的子区,第二偏振片分成第二数量的子区,第一偏振片的子区和第二偏振片的子区能够组合地形成所述滤光区域并进行滤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1),其特征在于,第一偏振片的子区的数量相应于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1),其特征在于,各发光单元(21,22,23)通过隔离件(60)彼此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1),其特征在于,第一偏振片(30)和第二偏振片(40)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潇朱小勇舒怀黄帅吴凡睿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