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30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包括发光模块、灯罩、扩散罩、混光罩、混光纸、灯座和支撑杆,所述发光模块固定在支撑杆顶部的灯板支架的上表面,发光模块的光源朝上设置,所述混光罩的下端与所述灯板支架的外围卡接固定,所述混光纸紧贴于混光罩内壁,所述灯罩为单端开口圆筒型透明罩,所述灯罩扣置固定在混光罩的上端,混光罩居中包含在灯罩内部,所述扩散罩为圆筒型雾面罩且紧贴于灯罩内壁,所述扩散罩与混光罩之间形成混光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混光纸用来调节光线亮度,经混光罩和扩散罩的反射,使灯罩内发出的光线亮度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的LED照明灯灯罩上下亮度不一致及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LED灯
,尤其涉及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
技术介绍
高品质的LED照明灯,要求整个筒状的灯罩上R、G、B混光必须非常均匀,不允许灯罩上有不同颜色的色斑出现,并且不允许整个筒状灯罩上出现上下亮度不一致的情况。目前筒状的台灯的基本结构是:上部是圆筒状的灯罩,下部是圆筒形的灯座。灯板的发光方式有两种:一种灯珠放在灯罩底部的灯板上从下部发光,另一种是灯珠上下均匀地分布在灯罩中间的四面或六面的灯板上。这类筒状的台灯基本构造趋同一致无法变换,功能一致,基本用于室内氛围灯,床头照明灯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896335A,公开日2015年9月9日,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LED灯筒状均光装置,上部是圆筒状的灯罩,下部是圆筒形的灯座,筒状的灯罩为了实现在灯罩的顶部通过触摸调节亮度,将几个按键放到顶部,实现开、关灯,调出不同颜色的光模功能,因此从灯罩的顶部必须有很多导线,为了达到整个柱状灯体360度光线均匀,该申请案设计是在筒状灯罩中间通过FFC线与灯板相连接,FF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模块(7)、灯罩(1)、扩散罩(2)、混光罩(3)、混光纸(4)、灯座(5)和支撑杆(9),所述发光模块固定在支撑杆顶部的灯板支架(8)的上表面,发光模块的光源朝上设置,所述混光罩的下端与所述灯板支架的外围卡接固定,所述混光纸紧贴于混光罩内壁,所述灯罩为单端开口圆筒型透明罩,所述灯罩扣置固定在混光罩的上端,混光罩居中包含在灯罩内部,所述扩散罩为圆筒型雾面罩且紧贴于灯罩内壁,所述扩散罩与混光罩之间形成混光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模块(7)、灯罩(1)、扩散罩(2)、混光罩(3)、混光纸(4)、灯座(5)和支撑杆(9),所述发光模块固定在支撑杆顶部的灯板支架(8)的上表面,发光模块的光源朝上设置,所述混光罩的下端与所述灯板支架的外围卡接固定,所述混光纸紧贴于混光罩内壁,所述灯罩为单端开口圆筒型透明罩,所述灯罩扣置固定在混光罩的上端,混光罩居中包含在灯罩内部,所述扩散罩为圆筒型雾面罩且紧贴于灯罩内壁,所述扩散罩与混光罩之间形成混光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模块包括PCB板(11)和LED光源(10),所述的LED光源呈环状分布在圆形PCB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包含12-20颗LED灯珠,灯珠等间隔排布在同一圆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LED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纸从其底部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姚文彩方王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耀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