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及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14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及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其包括管体,管体沿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包括第一竖向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一斜向直管段、第二弯管段、第二斜向直管段、第三弯管段、第二竖向直管段、第三竖向直管段、第四弯管段、第四竖向直管段、第五弯管段、第三斜向直管段、第六弯管段、第五竖向直管段、第七弯管段、第四斜向直管段、第八弯管段、水平向直管段;通过采用特定结构形状走向的排气管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压缩机低频运行时排气管的振动,保证压缩机可在其低频运行范围内的所有频率点都可运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点增多,从而提高空调控温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及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及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变频空调在运行时,压缩机运行频率点越多,空调控温精度越准确,舒适性也就越好。空调系统的管路振动主要是压缩机排气管的振动,压缩机排气管由于受到压缩机的激振而处于受迫振动状态,可能引起应力集中而出现应力超标,严重时就会引起压缩机排气管的断裂;具体影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振动的根本原因是其固有频率,当压缩机运行频率与压缩机排气管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增大压缩机排气管的振动性。现有的压缩机排气管的固有频率与变频空调的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频率相近且密集,而且空调的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时低频转速波动大,使得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时压缩机排气管振动性较大,为了降低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时对排气管的影响,一般采取压缩机跳频处理,这就导致压缩机低频运行频率点个数有限,进而影响空调控温精度,影响空调舒适性,而且,较大的排气管振动性会产生对室内较大的噪音,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空调控温精度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部为入口端,另一端部为出口端,所述管体沿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包括第一竖向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一斜向直管段、第二弯管段、第二斜向直管段、第三弯管段、第二竖向直管段、第三竖向直管段、第四弯管段、第四竖向直管段、第五弯管段、第三斜向直管段、第六弯管段、第五竖向直管段、第七弯管段、第四斜向直管段、第八弯管段、水平向直管段,第一竖向直管段的下端部为入口端,水平向直管段的后端部为出口端;第一斜向直管段位于第一竖向直管段的右侧,第一竖向直管段的中轴线与第一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80°≤α≤120°;第二斜向直管段位于第一斜向直管段的下侧,第一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与第二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60°≤β≤90°;第二竖向直管段位于第二斜向直管段的左侧,第三竖向直管段位于第二竖向直管段的下侧,第三竖向直管段、第四弯管段、第四竖向直管段所形成的形状为U型;第三斜向直管段位于第四竖向直管段的右侧,第四竖向直管段的中轴线与第三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γ,其中120°≤γ≤150°;第五竖向直管段位于第三斜向直管段的右侧,第三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与第五竖向直管段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δ,其中120°≤δ≤150°;第四斜向直管段位于第五竖向直管段的左侧,第五竖向直管段的中轴线与第四斜向直管段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λ,其中130°≤λ≤170°;水平向直管段位于第四斜向直管段的左侧。进一步的是,管体的截面为圆形。进一步的是,第一竖向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一斜向直管段、第二弯管段、第二斜向直管段、第三弯管段、第二竖向直管段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是,第三竖向直管段、第四弯管段、第四竖向直管段、第五弯管段、第三斜向直管段、第六弯管段、第五竖向直管段、第七弯管段、第四斜向直管段、第八弯管段、水平向直管段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消音管,消音管的上端与第二竖向直管段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消音管的下端与第三竖向直管段的上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是,第一弯管段、第二弯管段、第三弯管段、第四弯管段、第五弯管段、第六弯管段、第七弯管段、第八弯管段的形状均为圆弧形。此外,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空调控温精度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还包括上述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压缩机竖直放置,四通阀水平放置,入口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竖向直管段可拆卸连接,出口端与四通阀的连接管段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及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通过采用特定结构形状走向的排气管结构,该排气管结构具有较好的质量和刚度,能够大幅度降低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时排气管的振动,降低了排气管出现过大应力集中现象的可能性;压缩机低频(10-40Hz)运行时,排气管的应力均在允许(合格)应力下,保证压缩机可在其低频(10-40Hz)运行范围内的所有频率点都可运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点增多,提高空调控温精度,进而大幅度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而且,还能够显著降低压缩机运行时因排气管振动引起的低频噪音,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压缩机排气管一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压缩机排气管另外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规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组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排气管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图;图中标记为:管体1、入口端2、出口端3、第一竖向直管段4、第一弯管段5、第一斜向直管段6、第二弯管段7、第二斜向直管段8、第三弯管段9、第二竖向直管段10、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第五弯管段14、第三斜向直管段15、第六弯管段16、第五竖向直管段17、第七弯管段18、第四斜向直管段19、第八弯管段20、水平向直管段21、压缩机22、四通阀23、排气口竖向直管段24、连接管段25、现有排气管26、消音管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下列各部件的方位以图1所示各部件方位为基准。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部为入口端2,另一端部为出口端3,所述管体1沿入口端2至出口端3依次包括第一竖向直管段4、第一弯管段5、第一斜向直管段6、第二弯管段7、第二斜向直管段8、第三弯管段9、第二竖向直管段10、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第五弯管段14、第三斜向直管段15、第六弯管段16、第五竖向直管段17、第七弯管段18、第四斜向直管段19、第八弯管段20、水平向直管段21,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下端部为入口端2,水平向直管段21的后端部为出口端3。管体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竖向直管段表示对应的直管段的走向为竖向设置,其中轴线为竖向直线。斜向直管段表示对应的直管段的走向为倾斜,斜向直管段与竖向平面、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水平向直管段21的走向为水平设置,其中轴线在水平面上。其中,再如图2所示,第一斜向直管段6位于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右侧,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中轴线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α,α优选为80°≤α≤120°;第二斜向直管段8位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下侧,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与第二斜向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部为入口端(2),另一端部为出口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入口端(2)至出口端(3)依次包括第一竖向直管段(4)、第一弯管段(5)、第一斜向直管段(6)、第二弯管段(7)、第二斜向直管段(8)、第三弯管段(9)、第二竖向直管段(10)、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第五弯管段(14)、第三斜向直管段(15)、第六弯管段(16)、第五竖向直管段(17)、第七弯管段(18)、第四斜向直管段(19)、第八弯管段(20)、水平向直管段(21),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下端部为入口端(2),水平向直管段(21)的后端部为出口端(3);/n第一斜向直管段(6)位于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右侧,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中轴线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80°≤α≤120°;/n第二斜向直管段(8)位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下侧,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与第二斜向直管段(8)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60°≤β≤90°;/n第二竖向直管段(10)位于第二斜向直管段(8)的左侧,第三竖向直管段(11)位于第二竖向直管段(10)的下侧,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所形成的形状为U型;/n第三斜向直管段(15)位于第四竖向直管段(13)的右侧,第四竖向直管段(13)的中轴线与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γ,其中120°≤γ≤150°;/n第五竖向直管段(17)位于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右侧,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中轴线与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δ,其中120°≤δ≤150°;/n第四斜向直管段(19)位于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左侧,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中轴线与第四斜向直管段(19)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λ,其中130°≤λ≤170°;/n水平向直管段(21)位于第四斜向直管段(19)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压缩机排气管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部为入口端(2),另一端部为出口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入口端(2)至出口端(3)依次包括第一竖向直管段(4)、第一弯管段(5)、第一斜向直管段(6)、第二弯管段(7)、第二斜向直管段(8)、第三弯管段(9)、第二竖向直管段(10)、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第五弯管段(14)、第三斜向直管段(15)、第六弯管段(16)、第五竖向直管段(17)、第七弯管段(18)、第四斜向直管段(19)、第八弯管段(20)、水平向直管段(21),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下端部为入口端(2),水平向直管段(21)的后端部为出口端(3);
第一斜向直管段(6)位于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右侧,第一竖向直管段(4)的中轴线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80°≤α≤120°;
第二斜向直管段(8)位于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下侧,第一斜向直管段(6)的中轴线与第二斜向直管段(8)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60°≤β≤90°;
第二竖向直管段(10)位于第二斜向直管段(8)的左侧,第三竖向直管段(11)位于第二竖向直管段(10)的下侧,第三竖向直管段(11)、第四弯管段(12)、第四竖向直管段(13)所形成的形状为U型;
第三斜向直管段(15)位于第四竖向直管段(13)的右侧,第四竖向直管段(13)的中轴线与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γ,其中120°≤γ≤150°;
第五竖向直管段(17)位于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右侧,第三斜向直管段(15)的中轴线与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δ,其中120°≤δ≤150°;
第四斜向直管段(19)位于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左侧,第五竖向直管段(17)的中轴线与第四斜向直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鑫李越峰董维邱名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