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11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端,在两个所述锚固端之间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劲肋;所述止水带本体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提高止水带的刚度和弹性,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制作成本;同时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
技术介绍
隧道在挖掘成型后,需要在隧道内壁上浇筑混凝土二衬,为保证施工质量,采用分段加工方式作业。在相邻的两段混凝土接触处形成一个接缝,称之为变形缝或施工缝。为防止变形缝或施工缝在以后使用过程中漏水,需要在施工缝中设置止水带。止水带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隧道防水性能的重要部分,止水带包括:背贴式止水带和中埋橡胶止水带,以普通铁路隧道采用中埋橡胶止水带为例,其采用普通橡胶材料制作而成,需要硫化操作,提高能源消耗,增加了制作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横向刚度都很小,安装施工时容易弯曲,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容易发生下垂、变形等问题。在灌浇混凝土的过程中,中埋橡胶止水带也可能会因为混凝土的流动和振捣过程而发生偏移,这样就无法保证中埋橡胶止水带的锚固端完全锚固在混凝土中,无法发挥其防水功能。另外,由于中埋橡胶与混凝土之间无粘接力,止水带发生偏移后,使接缝处混凝土变薄,引发“掉块”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需要一种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提高止水带的刚度和弹性,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制作成本;同时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端,在两个所述锚固端之间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劲肋;所述止水带本体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多个所述加劲肋分别一一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侧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沿长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和/或所述止水带本体沿宽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优选地,所述加劲肋的自由端的宽度向着端面处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变形体,所述变形体上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隧道排水系统连通。优选地,所述锚固端的宽度向着端面处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采用挤出工艺制作成型。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制作材料包括着色剂。另外,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范围为70~100邵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隧道,所述隧道内设置有变形缝和/或施工缝,所述变形缝和/或所述施工缝内安装有如上述的止水带。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止水带及包括其的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锚固端实现止水带本体与隧道连接,可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加劲肋可延长水流的走水线,提高防水性能。通过采用热塑性弹性材料代替橡胶材料制作止水带本体,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又具有可注塑或挤出加工特征,来提升结构强度,尤其是横向刚度,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部件,即可避免产生大幅度弯曲,解决发生下垂、变形等问题。相对于橡胶材料,热塑性弹性材料不需要进行硫化操作,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止水带本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在安装过程中,不易受到混凝土的流动和振捣过程中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锚固端能够有效定位在混凝土中,进而实现有效防水作用。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止水带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止水带本体;11:锚固端;12:加劲肋;13:变形体;14: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止水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10。止水带本体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端11,在两个锚固端11之间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劲肋12;止水带本体10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通过设置锚固端11实现止水带本体10与隧道连接,可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加劲肋12,可延长水流的走水线,提高防水性能。通过采用热塑性弹性材料代替橡胶材料制作止水带本体10,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又具有可注塑或挤出加工特征,来提升结构强度,尤其是横向刚度,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部件,即可避免产生大幅度弯曲,解决发生下垂、变形等问题。相对于橡胶材料,热塑性弹性材料不需要进行硫化操作,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止水带本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在安装过程中,不易受到混凝土的流动和振捣过程中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锚固端能够有效定位在混凝土中,进而实现有效防水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为烯烃类TPE,系以PP为硬链段和EPDM为软链段的共混物。在本实施例中,止水带本体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劲肋12,或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加劲肋12。通常,加劲肋12的数量根据止水带本体10的宽度进行确定,通过调节相邻的加劲肋12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横向刚度。优选地,多个加劲肋12分别一一对称地设置在止水带本体10的相对两侧表面上。为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优选地,止水带本体10沿长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和/或止水带本体10沿宽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止水带本体10的相对两侧表面上均设置六个加劲肋12,其中,止水带本体10沿长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且沿宽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优选地,加劲肋12的自由端的宽度向着端面处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通过设置渐变的加劲肋12,可引导积水沿着加劲肋12流动,形成导向作用,延长积水流到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加劲肋12的自由端包括但不限于呈燕尾状,燕尾状为加劲肋12提供变形空间,充分与混凝土接触,提高连接强度,同时避免漏水。优选地,止水带本体10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变形体13,变形体13上设置有排水槽14,排水槽14与隧道排水系统连通。将排水槽14设置在变形体13上,不会影响止水带本体10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产生弯曲;而且排水槽14可对施工缝或变形缝内的积水疏导到隧道排水系统内,提高止水带的防水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变形体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型或V型或半圆形或梯形或其他常见的形状。优选地,锚固端11的宽度向着端面处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锚固端11用于与隧道锚固连接,通过设置渐变状的锚固端11,可增加止水带本体10与隧道的接触面积,增强连接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锚固端11的自由端包括但不限于呈燕尾状,燕尾状为锚固端11提供变形空间,充分与混凝土接触,实现稳定连接,同时避免漏水。优选地,止水带本体10采用挤出工艺制作成型。在制作止水带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端,在两个所述锚固端之间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劲肋;所述止水带本体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锚固端,在两个所述锚固端之间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加劲肋;所述止水带本体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劲肋分别一一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止水带本体的相对两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本体沿长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和/或所述止水带本体沿宽度中线呈镜像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的自由端的宽度向着端面处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倪光斌林传年郭小雄李炯马荣田霍建勋李晓明徐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华科减隔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