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仁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02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包括地基,房屋主体和减震板,地基的上表面设置有槽体,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支撑块。该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通过减震弹簧的设置,当地震来时,减震弹簧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保护房屋主体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通过槽体,使得减震弹簧在震动、摇摆时,不会摆动过大,保证房屋主体处于正常的位置状态,通过凹形支撑块和凸形支撑块的设置,凹形支撑块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凸形支撑块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便于连接固定,同时配合橡胶层可以起到对房屋主体各个方向上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建
,具体为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汶川、玉树及日本都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尤其是夜间,人们大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发生地震,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就更为严重,如何减少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楼板的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现有的抗震救灾房大多都是一些帐篷式的简易抗震房,帐篷式防震房为一种整体结构,支撑起来就可以作房子使用,但这种防震房过于简易、不坚固,如有石块撞击到防震房,就会给屋内的灾民带来危害,使用寿命短,不具备防震的能力,如再次放生余震,就有可能给灾民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包括地基,房屋主体和减震板,所述地基的上表面设置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支撑块,所述凹形支撑块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凸形支撑块,所述凸形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房屋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凸形支撑块与凹形支撑块之间设置有橡胶层。可选的,所述房屋主体相邻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架。可选的,所述房屋主体对立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房屋主体的墙体延伸至房屋主体的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房屋主体的内侧壁与支撑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可选的,所述凹形支撑块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和凸形支撑块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所述凹形支撑块和凸形支撑块两者相互匹配。(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通过减震弹簧的设置,当地震来时,减震弹簧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保护房屋主体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通过槽体,使得减震弹簧在震动、摇摆时,不会摆动过大,保证房屋主体处于正常的位置状态,通过凹形支撑块和凸形支撑块的设置,凹形支撑块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凸形支撑块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便于连接固定,同时配合橡胶层可以起到对房屋主体各个方向上缓冲。2、该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通过三角支撑架的设置和支撑杆的设置,地震时,三角支撑架可以防止相邻墙脱离房屋主体,支撑杆可以防止相对墙体脱离房屋主体,从而保证房屋主体的完整性,提高房屋主体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房屋主体相对墙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房屋主体相邻墙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基;2、房屋主体;3、减震板;4、槽体;5、减震弹簧;6、凹形支撑块;7、凸形支撑块;8、橡胶层;9、三角支撑架;10、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包括地基1,房屋主体2和减震板3,地基1的上表面设置有槽体4,通过槽体4的设置,使得减震弹簧5在震动、摇摆时,不会摆动过大,保证房屋主体2处于正常的位置状态,槽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5;通过减震弹簧5的设置,当地震来时,减震弹簧5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保护房屋主体2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减震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3,减震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支撑块6,凹形支撑块6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凸形支撑块7,凸形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房屋主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凸形支撑块7与凹形支撑块6之间设置有橡胶层8,通过凹形支撑块6和凸形支撑块7的设置,凹形支撑块6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凸形支撑块7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便于连接固定,同时配合橡胶层8可以起到对房屋主体2各个方向上缓冲,房屋主体2相邻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架9,房屋主体2对立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贯穿房屋主体2的墙体延伸至房屋主体2的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房屋主体2的内侧壁与支撑杆10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通过三角支撑架9的设置和支撑杆10的设置,地震时,三角支撑架9可以防止相邻墙脱离房屋主体,支撑杆10可以防止相对墙体脱离房屋主体2,从而保证房屋主体2的完整性,提高房屋主体2的抗震能力;凹形支撑块6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和凸形支撑块7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凹形支撑块6和凸形支撑块7两者相互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板3和地基1的地上部分的表面涂有防潮漆,能有效地防止灰尘的污染和细菌的滋生,长期保持墙面清洁,有效的保护了减震板3,延长了减震板3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该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使用时,通过减震弹簧5的设置,当地震来时,减震弹簧5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保护房屋主体2的建筑结构和内部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通过槽体4的设置,使得减震弹簧5在震动、摇摆时,不会摆动过大,保证房屋主体2处于正常的位置状态,通过凹形支撑块6和凸形支撑块7的设置,凹形支撑块6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凸形支撑块7的下表面为凸形结构,便于连接固定,同时配合橡胶层8可以起到对房屋主体2各个方向上缓冲,通过三角支撑架9的设置和支撑杆10的设置,地震时,三角支撑架9可以防止相邻墙脱离房屋主体,支撑杆10可以防止相对墙体脱离房屋主体2,从而保证房屋主体2的完整性,提高房屋主体2的抗震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包括地基(1)、房屋主体(2)和减震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上表面设置有槽体(4),所述槽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5),所述减震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支撑块(6),所述凹形支撑块(6)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凸形支撑块(7),所述凸形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房屋主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包括地基(1)、房屋主体(2)和减震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上表面设置有槽体(4),所述槽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5),所述减震弹簧(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支撑块(6),所述凹形支撑块(6)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凸形支撑块(7),所述凸形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房屋主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支撑块(7)与凹形支撑块(6)之间设置有橡胶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震房建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仁董琨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仁董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