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90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该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包括由一张钢板折合成的闭合的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为空心,所述空心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一阻水结构,空心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二阻水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两端设置有端部封装结构,所述端部封装结构上连接有注浆管和排浆管;该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通过将一张钢板折合成中间空心的空心结构,将该装置埋入墙体中,有效的预防地下外墙渗漏,改变混凝土裂缝的随机性,使混凝土的裂缝位置具有可设计性,通过防渗装置将水分阻挡在裂缝之外,且实现一次性修补永久防渗的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我国地铁、隧道等的地下和水下工程越来越多,地下外墙结构混凝土处于一种正水压的服役环境中,尤其在水位比较高的情况下,需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但由于结构特征的关系,地下外墙(又称“侧墙”)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地下水将通过裂缝渗出,导致混凝土整体结构性能的下降。通常,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是掺加具有膨胀性能的添加剂,且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长度,将混凝土结构分为多小段,从而起到减小混凝土在温降阶段的内部拉应力,起到抗裂控制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抗裂剂或膨胀剂等产品,均难以起到良好的抗裂效果,结合工程施工的现状,实际工程设计把施工浇筑长度划分为多个小段的情况基本不可能,且随着资源的匮乏,混凝土原材料逐渐恶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采用该方法的抗裂成效较差,且成本投入极大,实际推广价值不高。目前的抗裂技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位置无法做到精确预测,即混凝土产生的坐标位置具有随机性,当裂缝产生后,再通过堵漏修补技术,对裂缝进行修补,但混凝土结构已经产生了破坏,现有的修补材料和修补技术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据现场访问调查,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修补基本上需要年年进行,由此产生的费用逐渐增加,这也成了土木工程行业的一个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混凝土裂缝和修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防地下外墙渗漏的防渗装置,改变混凝土裂缝的随机性,使混凝土的裂缝位置具有可设计性,通过防渗装置将水分阻挡在裂缝之外,且实现一次性修补永久防渗的技术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包括由一张钢板折合成的闭合的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为空心;所述空心结构的两侧设有多组横向设置的“一”字状的锚固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一阻水结构,空心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二阻水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两端设置有端部封装结构,所述端部封装结构上连接有注浆管和排浆管。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锚固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第一阻水结构的横向截面为上口闭合的“V”形。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第一阻水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第二阻水结构的横截面为倒立的“U”形。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第二阻水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注浆管包括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第二阻水结构的凹陷处连通。在上述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中,所述排浆管包括第一排浆管和第二排浆管,所述第一排浆管与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浆管与所述第二阻水结构的凹陷处连通。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通过将一张钢板折合成中间空心的空心结构,将该装置埋入墙体中,有效的预防地下外墙渗漏,改变混凝土裂缝的随机性,使混凝土的裂缝位置具有可设计性,通过防渗装置将水分阻挡在裂缝之外,且实现一次性修补永久防渗的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地下防渗漏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是防渗漏装置使用时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7是地下防渗漏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包括由一张钢板折合成回路时形成的中间空心的空心结构10;空心结构10的两侧设有多组横向设置的“一”字状的锚固结构20,在本实施例中,锚固结构20也是由钢板折弯压实而成,锚固结构20嵌入到墙体中,起到固定作用。另外,为了保证锚固结构20能够与墙体结合的紧密,如图4所示,在锚固结构2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21和多个凹槽22,这样当锚固结构20嵌入到墙体中时,凸起21以及凹槽22能够增加与墙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个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在墙体中不发生稳定性。在空心结构10的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一阻水结构30,第一阻水结构30用于阻止外界雨水等水分通过裂缝渗入混凝土内部;空心结构10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二阻水结构40,第二阻水结构40用于阻止地墙一侧的地下水通过裂缝渗入到混凝土内部。如图3所示,第一阻水结构30的横截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张开“V”形,这样能够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同时在第一阻水结构30的表面也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当第一阻水结构30嵌入到墙体中时,凸起和凹槽能够增加与墙体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其与混凝土形成牢固结合。第二阻水结构40的横截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张开成倒立的“U”形,起到导流作用,同时在第二阻水结构40的表面也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当第二阻水结构40嵌入到墙体中时,凸起和凹槽能够增加与墙体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其与混凝土形成牢固结合。如图1所示,空心结构10的两端设置有端部封装结构50,由于空心结构10是由一张钢板折合而成,所以空心结构10的两端是敞开的,而端部封装结构50的结构就如同盖子,作用是将空心结构10封闭起来。在端部封装结构40上连接有注浆管和排浆管,注浆管包括第一注浆管和61第二注浆管62,第一注浆管61与空心结构10的内部连通;用来向空心结构10注浆;第二注浆管62与第二阻水结构30的凹陷处连通,用于向第二阻水结构30的“U”形空间和地墙一侧的裂缝注浆。排浆管包括第一排浆管71和第二排浆管72,第一排浆管71与空心结构10的内部连通,作用是在向第一注浆管注浆61时排出空心结构的气体以及作为注浆满溢时的出浆口;第二排浆管72与第二阻水结构30的凹陷处连通,作用是在向第二注浆管62注浆时排出第二阻水结构“U”形空间和裂缝处的气体和水分以及作为注浆满溢时的出浆口。当应用所述基于地下外墙预防渗漏水方法的空心装置时,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的拉应力在空心装置处释放,混凝土在空心装置的引导下产生裂缝,裂缝沿着阻水结构处产生,阻水结构原来闭合的“V”形张开,地墙一侧的水分通过裂缝渗入混凝土结构中,但由第二阻水结构将水分阻挡,所述空心结构亦随着裂缝的扩展而空间体积增大,当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平衡后,从注浆管注浆,使所述空心结构和地墙侧的裂缝填实,从第一阻水结构处延伸出的裂缝采用现有的常规堵漏技术封堵,使墙体结构恢复完整密实的状态。该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通过将一张钢板折合成中间空心的空心结构,将该装置埋入墙体中,有效的预防地下外墙渗漏,改变混凝土裂缝的随机性,使混凝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包括由一张钢板折合成的闭合的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为空心;所述空心结构的两侧设有多组横向设置的“一”字状的锚固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一阻水结构,空心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二阻水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两端设置有端部封装结构,所述端部封装结构上连接有注浆管和排浆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包括由一张钢板折合成的闭合的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为空心;所述空心结构的两侧设有多组横向设置的“一”字状的锚固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一阻水结构,空心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第二阻水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两端设置有端部封装结构,所述端部封装结构上连接有注浆管和排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结构的横向截面为上口闭合的“V”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外墙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玲路璐王子龙沈立李寒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武动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镇江科易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