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4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设备,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置腔,并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底座的侧壁上,容置腔通过进风口与外界连通,且容置腔内设有排风机构;承载面板,承载面板设置在底座上,并包括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承载面,承载面板在承载面的一侧具有导风槽,在电子设备放置于承载面上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和导风槽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通过出风口与容置腔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进风口进入到容置腔,在排风机构的作用下,容置腔内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流向导风通道,并经由导风通道排出。这样可以改善对放置于散热设备上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10W、15W、30W等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相继成熟,越来越多手机等电子设备上配置了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通常介于电池盖和电池之间,而随着快充功率的增加,无线充电模块的功耗进一步增加,导致电池及电池盖升温较快。而且,无线充电座的发射端线圈发热会对电池盖形成反向加热,进一步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及电池盖的超温风险。可见,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座存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座存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容置腔,并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排风机构;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包括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板在所述承载面的一侧具有导风槽,在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导风槽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容置腔,在所述排风机构的作用下,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流可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导风通道,并经由所述导风通道排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排风机构,利用排风机构的排风特性,使外界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并在排风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出风口排向导风通道,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可以对放置于散热设备上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并改善对放置于散热设备上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设备,可以对手机等电子设备200进行充电,该散热设备100包括:底座10,底座10具有容置腔11,并设有与容置腔11连通的出风口12和进风口13,进风口13设置在底座10的侧壁上,容置腔11通过进风口13余外界连通,且容置腔11内设有排风机构14;承载面板20,承载面板20设置在底座10上,并包括用于承载电子设备200的承载面,承载面板20在其承载面的一侧具有导风槽,在电子设备200放置于该承载面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00和导风槽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通过出风口12与容置腔11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进风口13进入到容置腔11,在排风机构14的作用下,容置腔11内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2流向导风通道,并仅有导风通道排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排风机构14,利用排风机构14的排风特性,使外界的气流通过进风口13进入容置腔11,并在排风机构14的作用下,通过出风口12排向导风通道,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可以对放置于散热设备上的电子设备200进行散热,并改善对放置于散热设备上的电子设备200的散热效果。其中,导风槽可以是设置于承载面上凹槽,也可以通过在承载面上间隔设置导风板21,以使相邻的两个导风板21之间形成导风槽。比如,相邻的两个导风板和承载面所隔离出来空间可形成导风槽,即导风槽的槽壁为相邻的两个导风板,导风槽的底面为承载面被相邻的两个导风板所隔离的部分。其中,承载面板20可以相对底座10倾斜设置,以使承载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提升放置于承载面上的电子设备200的稳定性。当电子设备200放置于承载面上时,导风板21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电子设备200和承载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而两个导风板21则从该间隙中隔离出一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的朝向底座10的一端与出风口12连通,以便其气流可以在外界-进风口13-容置腔11-出风口12-导风通道-外界之间形成循环。其中,散热设备还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并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对电子设备200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模块可以设置在承载面板20内,当电子设备200放置于承载面板20的承载面上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承载面板20内的无线充电模块对电子设备200进行充电。在通过散热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对电子设备20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散热设备和电子设备200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对电子设备200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其中,通过使气流在外界-进风口13-容置腔11-出风口12-导风通道-外界之间形成循环,以使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可以带走电子设备200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改善散热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在对电子设备200进行充电过程中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提升导风通道对散热设备的散热能力,导风通道可以在承载面上的覆盖区域可以覆盖散热设备的无线充电模块,即提升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对无线充电模块的散热能力。其中,设置于承载面上的导风板21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若是设置有3个导风板21,则可以在承载面上形成两个导风通道;若是设置有4个导风板21,则可以在承载面上形成3个导风通道。其中,导风板21也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当电子设备200放置于承载面上时,可以使电子设备200与导风板21充分接触,以增强防侧漏风效果。而且,为提升导风板21与电子设备200的接触连接的稳定性,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复杂异形等;其长度可以覆盖承载面的长边,也可以仅覆盖至无线充电模块所在的位置,以提升导风通道对无线充电模块的覆盖程度;其材料可以采用导热硅胶,也可以采用金属或者金属与塑胶、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导风板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风板21分别设于承载面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承载面的相对的两侧,且两个导风板21之间形成导风槽,以使整个承载面的被两个导风板21所隔离的区间形成导风槽,大大的增加了导风槽在承载面上的覆盖区域,进而提升了对承载面板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容置腔,并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排风机构;/n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包括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板在所述承载面的一侧具有导风槽,在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导风槽之间形成导风通道;/n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容置腔,在所述排风机构的作用下,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流可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导风通道,并经由所述导风通道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容置腔,并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排风机构;
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包括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板在所述承载面的一侧具有导风槽,在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导风槽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外界气流可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容置腔,在所述排风机构的作用下,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流可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导风通道,并经由所述导风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板,任意两个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风板分别设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设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梁源标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