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73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0
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框架、过渡仓、计量仓和负压管,过渡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包括过渡仓体和第一门板机构,过渡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连接面,过渡仓体通过连接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门板机构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过渡仓;计量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位于过渡仓下方,包括计量仓体和第二门板机构,计量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平行面,计量仓体通过平行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二门板机构设置在计量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计量仓;负压管连接在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用于平衡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的气压,将计量系统各部件安装在计量框架上形成一个整体,方便运输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
本技术属于沥青再生设备的再生料计量系统,具体是一种集成式的再生计量系统。
技术介绍
沥青再生设备能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再生设备可以将旧沥青路面混合料进行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通过计量系统控制所要混合的再生料的量,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混合料,重新铺设到路面,现有技术对计量系统的安装,过渡仓、计量仓、框架是单独运输至工地现场,随框架安装过程中,逐步吊装过渡仓、计量仓和下料门,机械整体安装好后,才布置线槽、气路管路部分,安装费时费力,分部件运输容易导致部件的变形,无法保证配合尺寸,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集成式的再生计量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框架、过渡仓、计量仓和负压管,过渡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包括过渡仓体和第一门板机构,过渡仓体包括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过渡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连接面,过渡仓体通过连接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门板机构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料口;计量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位于过渡仓下方,包括计量仓体和第二门板机构,计量仓体包括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计量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平行面,计量仓体通过平行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连接;第二门板机构设置在计量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出料口;负压管连接在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用于平衡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的气压。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板机构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门板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第一驱动件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与第一门板连接,驱动第一门板绕转轴轴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料口。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第一门板的上端与过渡仓体通过转轴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门板的下端连接,通过伸缩杆来回伸缩带动第一门板绕转轴轴线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板设置有两个,两第一门板对称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两第一门板可相向运动以关闭第一出料口或相背运动以开启第一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过渡仓体中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计量仓体中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电加热管。优选的,所述过渡仓仓体和计量仓仓体均为上大下小的几何形状。优选的,所述的计量框架包括矩形框和设置在矩形框中的多根加强筋,多根加强筋沿矩形框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门板机构包括第二门板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门板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在计量仓体上,第二驱动件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与第二门板连接,驱动第二门板绕转轴轴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计量框架还包括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第一分管、第一喷头、第二分管和第二喷头,喷淋管沿计量框架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计量框架中;第一分管一端与喷连管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过渡仓中;第一喷头设置在过渡仓中与第一分管相连接;第二分管一端与喷淋管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计量仓中;第二喷头设置在计量仓中与第二分管相连接。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渡仓和计量仓分别通过连接面、平行面与计量框架连接,将计量系统各部件安装在计量框架上形成一个整体,方便运输安装;负压管连接在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用于平衡两仓体之间气压,工作时,再生料从过渡仓体中进入计量仓体,计量仓体中的空气通过负压管进入过渡仓中,防止气压影响计量仓的计量精度;第一门板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两第一门板可相背运动以打开第一出料口,防止物料粘附在第一门板上;过渡仓体中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计量仓体中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方便对仓体内的再生料进行持续加热;第一加热装置为环绕过渡仓仓体一圈的电加热管,能够均匀加热再生料;过渡仓仓体和计量仓仓体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几何形状,能更好的使再生料落下;计量框架还包括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第一分管、第一喷头、第二分管和第二喷头,能够使防黏剂从喷淋管流入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从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分别喷入过渡仓和计量仓,防止再生料粘附在过渡仓体或计量仓体的仓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计量模块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计量模块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风机模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再生滚筒模块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调整块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调整块示意图;图中:1-楼腿、2-支撑腿、3-第一调整块、31-第一矩形框、311-第一横杆、312-第一竖杆、32-第一加强筋、4-第二调整块、41-第二矩形框、411-第二横杆、412-第二竖杆、42-第二加强筋、421-第一倾斜杆、422-第二倾斜杆、423-水平杆、43-溜道、5-计量模块、51-计量框架、511-第五矩形框、512-第五加强筋、52-过渡仓、521-过渡仓体、5211-连接面、522-第一门板机构、5221-第一门板、5222-第一驱动件、523-第一加热装置、53-计量仓、531-计量仓体、5311-平行面、532-第二门板机构、5321-第二门板、5322-第二驱动件、533-第二加热装置、54-负压管、55-喷淋装置、551-喷淋管、552-第一分管、553-第二分管、554-第一喷淋头、555-第二喷淋头、6-再生滚筒模块、61-滚筒框架、611-第三矩形框、612-第三加强筋、613-滚筒安装座、62-再生滚筒、621-筒体、622-出料箱、7-风机模块、71-风机框架、72-引风机、73-喷淋塔、74-储气罐、8-过渡模块、81-第四矩形框、82-第四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沥青再生楼,包括楼腿1、支撑腿2、第一调整块3、第二调整块4、计量模块5、再生滚筒模块6、风机模块7和过渡模块8。楼腿1和支撑腿2设置在地面上。第一调整块3通过螺栓组件设置在楼腿1上,包括设置在楼腿1上的第一矩形框31和设置在第一矩形框31中的多根第一加强筋32,第一矩形框31包括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一横杆311和设置相邻两第一横杆311之间的多根第一竖杆312,第一加强筋32倾斜设置在上下相对的两第一横杆311之间,以增强第一调整块3的强度,进而提高沥青再生楼的稳定性,安装时,可设置多个第一调整块3用于调整沥青再生楼的宽度便于其他模块的安装。第二调整块4通过螺栓组件设置在第一调整块3上,包括设置在第一矩形框31上的第二矩形框41、设置在第二矩形框41中的多根第二加强筋42和设置在第二矩形框41中与计量模块5连接的溜道43,第二矩形框41包括矩阵排列的多根第二横杆411和设置在相邻两第二横杆41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框架、过渡仓、计量仓和负压管,/n过渡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包括过渡仓体和第一门板机构,过渡仓体包括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过渡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连接面,过渡仓体通过连接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门板机构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料口;/n计量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位于过渡仓下方,包括计量仓体和第二门板机构,计量仓体包括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计量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平行面,计量仓体通过平行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连接;第二门板机构设置在计量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出料口;/n负压管连接在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用于平衡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的气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框架、过渡仓、计量仓和负压管,
过渡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包括过渡仓体和第一门板机构,过渡仓体包括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过渡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连接面,过渡仓体通过连接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门板机构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料口;
计量仓设置在计量框架中位于过渡仓下方,包括计量仓体和第二门板机构,计量仓体包括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计量仓体形成有与计量框架平行的平行面,计量仓体通过平行面与计量框架连接,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连接;第二门板机构设置在计量仓体上,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出料口;
负压管连接在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用于平衡过渡仓体与计量仓体之间的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机构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门板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在过渡仓体上,第一驱动件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与第一门板连接,驱动第一门板绕转轴轴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第一门板的上端与过渡仓体通过转轴连接,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门板的下端连接,通过伸缩杆来回伸缩带动第一门板绕转轴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再生计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设置有两个,两第一门板对称设置在过渡仓体上,两第一门板可相向运动以关闭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其图梁慧林宗文王世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