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64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获取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依据传输标识,确定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依据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方法中,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因此,在目标终端中,针对待传输数据,依据传输类型的不同,既可以进行读取操作也可以进行写入操作,实现了双向传输,解决了WIFI和HID协议速率不匹配的问题,避免了单向传输导致了无法获取传输数据在对应终端的反馈结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嵌入式
,尤其涉及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安全专家可以通过WIFI来对HID(HumanInterfaceDevice)进行远程通信和文件传输等操作,基于WIFI对HID攻击进行控制的设备典型设备包括WHID、USABUSE,WIFIDUCK等设备,其主要结构包括WIFI模块+Arduino模块,将客户端链接到WIFI模块,将接入服务端USB的单片机连接到WIFI模块,实现上传管理并运行脚本。但是现有的WHID等设备中没有承担通信管理的主控芯片模块,数据传输大多是单向性的,无法获取传输数据在对应终端的反馈结果,例如,客户端将运行脚本写入到服务端时,由于传输的单向性,无法单独依靠WHID将脚本运行结果从服务端读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基于WHID的传输没有通信管理专控芯片模块,大多是单向性的,无法获取传输数据在对应终端的反馈结果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包括: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的方法,可选的,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包括: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将所述传输速率与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传输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各个分片数据;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目标终端所述各个分片数据依据所述传输速率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的方法,可选的,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包括:获取所述待传输命令中的地址区间;依据所述地址区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上述的方法,可选的,还包括: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是否成功;若否,记录读取或者写入不成功的次数当所述次数不大于预设的错误阈值时,重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写或者写入操作。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第一读取或写入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的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读取或写入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获取和比较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将所述传输速率与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接收单元,用于若所述传输速率小于所述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各个分片数据;读取和写入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目标终端所述各个分片数据依据所述传输速率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的装置,可选的,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是否成功;记录模块,用于若否,记录读取或者写入不成功的次数第二读取或写入模块,用于当所述次数不大于预设的错误阈值时,重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写或者写入操作。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系统,包括:WIFI-HID设备和目标终端,其中,所述WIFI-HID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待传输命令时,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其中,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所述目标终端,用于发送所述待传输命令,接收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的操作结果。上述的系统,可选的,所述目标终端为服务端或者客户端。上述的系统,可选的,所述WIFI-HID双向透传设备包括:WIFI模块、HID模块和处理器,其中,所述WIFI模块,用于为所述WIFI-HID双向透传设备和终端提供网络以供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写入操作;所述HID模块,用于与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交互;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传输命令时,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目标终端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包括: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上述的透传方法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因此,在目标终端中,针对待传输数据,依据传输类型的不同,既可以进行读取操作也可以进行写入操作,实现了双向传输,解决了WIFI和HID协议速率不匹配的问题,避免了单向传输导致了无法获取传输数据在对应终端的反馈结果的问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装置结构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系统结构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地址操作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靠读写执行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文件拷贝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文件上传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n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n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n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
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
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
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将所述传输速率与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传输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各个分片数据;
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目标终端所述各个分片数据依据所述传输速率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待传输命令中的地址区间;
依据所述地址区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是否成功;
若否,记录读取或者写入不成功的次数
当所述次数不大于预设的错误阈值时,重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写或者写入操作。


5.一种WIFI-HID双向透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传输命令,其中,所述待传输命令中包含传输标识,所述传输标识用于区分传输类型,所述传输类型为读取或者写入;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传输命令中的传输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传输标识,确定所述传输命令的传输类型;
第一读取或写入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传输类型在目标终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读取或写入模块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君锋刘照辉胡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