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58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确定所述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网络切片的合理化、差异化部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5G)的应用场景分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三大类,为满足各类应用场景下的不同需求,5G系统采用网络切片技术,依据服务需求将基础设施网络切分成多个相互独立且彼此隔离的逻辑网络,为不同垂直行业、不同客户、不同业务提供相互隔离、功能可定制的网络服务。为了支持垂直产业参与者等多类型租户定制化网络切片的需求,网络运营商通过多个基础设施网络间协作及资源共享的方式扩充网络容量,进而降低部署运营成本并且提升投资收益。因此,如何针对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搭建网络切片与基础设施网络间的映射与协作系统,完善差异化服务的网络切片部署方案,实现全面覆盖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域的资源管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网络切片部署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确定所述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可选的,所述性能参数根据节点的度和介数计算得到。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包括:确定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从中选取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最接近的物理节点,作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映射的源物理节点;确定源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从所述源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作为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下一跳物理节点;通过从所述下一跳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继续确定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物理节点,直至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为所述目的虚拟节点为止。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包括: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若是,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三种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包括: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若否,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应用场景,采用节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采用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网络切片部署装置,包括:路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第一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节点映射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链路映射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可选的,所述性能参数根据节点的度和介数计算得到。可选的,所述节点映射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从中选取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最接近的物理节点,作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映射的源物理节点;确定源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从所述源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作为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下一跳物理节点;通过从所述下一跳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继续确定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物理节点,直至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为所述目的虚拟节点为止。可选的,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建立模块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建立模块,用于当判断网络资源充足时,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三种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可选的,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建立模块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建立模块,用于当判断网络资源不充足时,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应用场景,采用节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采用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确定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根据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各虚拟节点与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基于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本专利技术是以节点的关联性及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经过节点的路径数比例为性能参数综合考量,并结合了虚拟节点与物理节点之间的资源相关性,建立虚拟节点与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之后,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链路映射关系,部署方案更为合理,能够满足差异化部署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节点映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链路映射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n确定所述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n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n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n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源虚拟节点和目的虚拟节点,确定信息传输路径;
确定所述信息传输路径上的各虚拟节点,计算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
计算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参数根据节点的度和介数计算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与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建立所述各虚拟节点与所述各物理节点之间的节点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各物理节点的性能参数,从中选取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的性能参数最接近的物理节点,作为与所述源虚拟节点映射的源物理节点;
确定源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从所述源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作为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下一跳物理节点;通过从所述下一跳物理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选取性能参数最大的节点,继续确定与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的下一跳虚拟节点映射的物理节点,直至所述下一跳虚拟节点为所述目的虚拟节点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
若是,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三种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相应的链路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网络资源是否充足;
若否,基于所述节点映射关系中的各物理节点,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应用场景,采用节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采用边介数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对于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应用场景,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确定所述链路映射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孙德栋欧清海王艳茹马文洁刘卉张宁池宋继高姚贤炯陈毅龙刘军雨游兆阳陈志杰王志强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