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57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釜体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加料管,釜体的一侧上方贯穿有冷水入口,釜体的另一侧下方贯穿有冷水出口,该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设置第一搅叶、第二搅叶、链条和三角钉,当该水合釜工作时,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第一搅叶、第二搅叶和搅拌杆转动,因第一搅叶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搅叶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搅叶将上层溶液往下方输送,第二搅叶将下层溶液将下层溶液向上方输送,使两股溶液在反应室的中间汇合,这时转动的搅拌杆带动其底部的链条对汇合后的溶液旋转切割,增大与原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切割力度,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产品制取设备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
技术介绍
微生物法丙烯酰胺开创了国内生物法生产大宗化工产品、材料的先河,突破了国内高相对分子质量、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生产技术,并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在造纸,纺织、污水处理、冶金、建筑和石油开采等领域均有应用,制备丙烯酰胺的主要原料为丙烯腈,将丙烯腈和水放入水合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无副产物、无机盐及残留铜离子等杂质,丙烯酰胺纯度高,且在制取丙烯酰胺时工作温度需维持在-5°C至15°C。现有的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使用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时需要保证制备环境处于密封的状态,因此需采用电机驱动搅板杆搅动密封容器内的原料混合搅板,但是这种的搅拌方式对原料溶液的切割力度小,且原料容易分层,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将原料完全混合,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同时为保证反应时处于较低的温度,会将冷凝管插入反应室内,从而将低温带入溶液中,但这会导致部分溶液无法充分搅拌,且冷却管老化破裂时还会污染反应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切割力度小工作效率低,搅拌不充分和污染原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釜体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加料管,所述釜体的一侧上方贯穿有冷水入口,所述釜体的另一侧下方贯穿有冷水出口,所述釜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与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的顶端贯穿釜体的底部中间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所述出料管的外表面中间设置有阀门,所述釜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室和反应室,且所述反应室位于冷却室的内部,反应室的外表面固定有鳍片,且所述鳍片位于冷却室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釜体的顶部中间并连接有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位于反应室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上方固定有第一搅叶,所述第一搅叶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固定有链条,所述链条的底端固定有三角钉,所述搅拌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叶,且所述搅拌杆与第二搅叶均位于驱动轴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链条设置有多条,且多条所述链条平行排布于搅拌杆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搅叶与第二搅叶均呈“螺旋状”,且所述第一搅叶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搅叶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鳍片设置有多片,且多片所述鳍片自上而下平行排布于反应室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加料管贯穿釜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反应室的内部,所述冷水入口与冷水出口分别贯穿釜体的一侧上方与另一侧下方并延伸至冷却室的内部。优选地,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腿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于釜体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设置第一搅叶、第二搅叶、链条和三角钉,当该水合釜工作时,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第一搅叶、第二搅叶和搅拌杆转动,因第一搅叶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搅叶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搅叶将上层溶液往下方输送,第二搅叶将下层溶液将下层溶液向上方输送,使两股溶液在反应室的中间汇合,这时转动的搅拌杆带动其底部的链条对汇合后的溶液旋转切割,增大与原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切割力度,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冷却室和鳍片,鳍片可将反应室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室内的冷水中,增加与冷水的接触面积,提升冷交换效率,并且还可避免冷凝管设置在反应室内,从而避免漏液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釜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链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电机;3、加料管;4、冷水入口;5、支撑腿;6、出料管;7、阀门;8、冷却室;9、驱动轴;10、第一搅叶;11、鳍片;12、搅拌杆;13、链条;14、第二搅叶;15、反应室;16、三角钉;17、冷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包括釜体1、电机2、加料管3、冷水入口4、支撑腿5、出料管6、阀门7、冷却室8、驱动轴9、第一搅叶10、鳍片11、搅拌杆12、链条13、第二搅叶14、反应室15、三角钉16和冷水出口17,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所述釜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加料管3,所述加料管3贯穿釜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反应室15的内部,所述冷水入口4与冷水出口17分别贯穿釜体1的一侧上方与另一侧下方并延伸至冷却室8的内部,可顺利将原料添加进反应室15,避免冷却液污染原料,保证纯净度,所述釜体1的一侧上方贯穿有冷水入口4,所述釜体1的另一侧下方贯穿有冷水出口17,所述釜体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5与出料管6,所述支撑腿5设置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腿5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于釜体1的底部,可增强该水合釜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且所述出料管6的顶端贯穿釜体1的底部中间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所述出料管6的外表面中间设置有阀门7,所述釜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室8和反应室15,且所述反应室15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反应室15的外表面固定有鳍片11,所述鳍片11设置有多片,且多片所述鳍片11自上而下平行排布于反应室15的外表面,鳍片11可增大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从未提升冷交换效率,且所述鳍片11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釜体1的顶部中间并连接有驱动轴9,且所述驱动轴9位于反应室15的内部,所述驱动轴9的外表面上方固定有第一搅叶10,所述第一搅叶10与第二搅叶14均呈“螺旋状”,且所述第一搅叶10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搅叶14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搅叶10将上层溶液往下方输送,第二搅叶14将下层溶液将下层溶液向上方输送,从而促进各层溶液混合,所述第一搅叶10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的底部固定有链条13,所述链条13设置有多条,且多条所述链条13平行排布于搅拌杆12的底部,链条13可增大与原料的切割面积,从而增大切割力度,进一步提升反应效率,所述链条13的底端固定有三角钉16,所述搅拌杆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叶14,且所述搅拌杆12与第二搅叶14均位于驱动轴9的外表面。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该水合釜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将冷水入口4与制冷器的出口相连接,冷水入口与制冷器的入口相连接,接通电源开始工作,使用者通过加料管将原料添加进入反应室15中,打开电机2,电机2通电开始工作,电机2通过驱动轴9驱动第一搅叶10、第二搅叶14和搅拌杆12转动,因第一搅叶10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搅叶14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搅叶10将上层溶液往下方输送,第二搅叶14将下层溶液将下层溶液向上方输送,使两股溶液在反应室15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所述釜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加料管(3),所述釜体(1)的一侧上方贯穿有冷水入口(4),所述釜体(1)的另一侧下方贯穿有冷水出口(17),所述釜体(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5)与出料管(6),且所述出料管(6)的顶端贯穿釜体(1)的底部中间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所述出料管(6)的外表面中间设置有阀门(7),所述釜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室(8)和反应室(15),且所述反应室(15)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反应室(15)的外表面固定有鳍片(11),且所述鳍片(11)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釜体(1)的顶部中间并连接有驱动轴(9),且所述驱动轴(9)位于反应室(15)的内部,所述驱动轴(9)的外表面上方固定有第一搅叶(10),所述第一搅叶(10)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的底部固定有链条(13),所述链条(13)的底端固定有三角钉(16),所述搅拌杆(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叶(14),且所述搅拌杆(12)与第二搅叶(14)均位于驱动轴(9)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法制备丙烯酰胺的水合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所述釜体(1)的顶部一侧贯穿有加料管(3),所述釜体(1)的一侧上方贯穿有冷水入口(4),所述釜体(1)的另一侧下方贯穿有冷水出口(17),所述釜体(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5)与出料管(6),且所述出料管(6)的顶端贯穿釜体(1)的底部中间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所述出料管(6)的外表面中间设置有阀门(7),所述釜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冷却室(8)和反应室(15),且所述反应室(15)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反应室(15)的外表面固定有鳍片(11),且所述鳍片(11)位于冷却室(8)的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釜体(1)的顶部中间并连接有驱动轴(9),且所述驱动轴(9)位于反应室(15)的内部,所述驱动轴(9)的外表面上方固定有第一搅叶(10),所述第一搅叶(10)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的底部固定有链条(13),所述链条(13)的底端固定有三角钉(16),所述搅拌杆(1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叶(14),且所述搅拌杆(12)与第二搅叶(14)均位于驱动轴(9)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妙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