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4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处的蓝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每一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液晶单元和量子点单元之间间隔有透明挡墙,液晶单元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液晶单元在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遮光图形在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量子点单元在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一遮光图形之间的间隙在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并且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指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QD(量子点)材料的不断进步,QD显示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QD显示产品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电致发光QD技术,一种是光致发光QD技术。常用的光致发光技术是通过蓝光激发QD材料,由于波长越短,蓝光的能量越大,因此使用更短波长的蓝光激发QD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光的利用率,但更短波长的蓝光容易穿透显示模组,入射到人的眼睛,伤害人的眼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并且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处的蓝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量子点单元之间间隔有透明挡墙,所述液晶单元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量子点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一遮光图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晶单元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能够使入射的垂直光偏转。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钝化层;位于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驱动电极,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偏转;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驱动电极的折射率,所述驱动电极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液晶的折射率。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高度为1.5um到3μ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遮光图形,所述量子点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二遮光图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的厚度为1.5~2μ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小于410n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单元内,散射粒子的重量百分比为1%~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蓝光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形成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通过遮光挡墙间隔开,每一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量子点单元通过透明挡墙间隔开,所述液晶单元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蓝光光源发出的激发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经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相比垂直入射(垂直于出光面)的激发光,侧向(平行于出光面)入射的激发光的光程更长,有足够的光程,可以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在激发光经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后,进入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后,通过液晶的偏转可以使得激发光进入量子点单元,激发量子点单元发光;在液晶单元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可以吸收未进入量子点单元的激发光,防止激发光从液晶单元出射伤害到人眼;另外,在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能够吸收侧向穿过量子点单元的光,防止漏光引起的串扰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未发生偏转时的光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发生偏转时的光路示意图;图4为液晶改变光路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显示单元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光板2、16衬底基板3第二遮光图形4栅绝缘层5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6钝化层7栅极8源极9漏极10驱动电极11遮光挡墙121红色量子点单元122绿色量子点单元123蓝色量子点单元13透明挡墙14液晶单元15第一遮光图形17蓝光光源18有源层19取向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并且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导光板1,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处的蓝光光源17;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11,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14,所述液晶单元14和所述量子点单元之间间隔有透明挡墙13,所述液晶单元14远离所述导光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15,所述液晶单元14在所述导光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遮光图形15在所述导光板1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量子点单元在所述导光板1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一遮光图形15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光板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源发出的激发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经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相比垂直入射(垂直于出光面)的激发光,侧向(平行于出光面)入射的激发光的光程更长,有足够的光程,可以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在激发光经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后,进入显示面板的液晶单元后,通过液晶的偏转可以使得激发光进入量子点单元,激发量子点单元发光;在液晶单元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可以吸收未进入量子点单元的激发光,防止激发光从液晶单元出射伤害到人眼;另外,在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能够吸收侧向穿过量子点单元的光,防止漏光引起的串扰发生。其中,量子点单元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单元,不同颜色的量子点单元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能够混合成白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量子点单元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单元121、绿色量子点单元122和蓝色量子点单元123。本实施例中,一个显示单元相当于一个像素。其中,第一遮光图形15的面积可以大于对应的液晶单元14的面积,扩展到透明挡墙13区域,主要是为了防止激发光穿过液晶单元14出射,第一遮光图形15可以采用黑色光阻材料或者是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n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处的蓝光光源;/n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量子点单元之间间隔有透明挡墙,所述液晶单元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量子点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一遮光图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邻的入光面和出光面;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入光面处的蓝光光源;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相邻显示单元之间间隔有遮光挡墙,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量子点单元和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量子点单元之间间隔有透明挡墙,所述液晶单元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图形,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量子点单元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第一遮光图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液晶单元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能够使入射的垂直光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钝化层;
位于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驱动电极,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偏转;
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驱动电极的折射率,所述驱动电极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液晶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播方向改变结构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高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江王路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