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90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风量小型风扇。风扇(1)具备第一叶轮(5)、以旋转轴(P)为中心与第一叶轮(5)对齐而设置的第二叶轮(6)、在第二叶轮(6)一侧与第二叶轮(6)带有间隙而设置,并且随着从第二叶轮(6)的旋转轴(P)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第一叶轮(5)侧倾斜的格栅(321)。另外,第二叶轮(6)中的叶片(62)的格栅(321)侧的端部边缘随着从旋转轴(P)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第一叶轮(5)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重反转式风扇。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开了一种双重反转式的小型风扇。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第643692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上游侧的第一叶轮以及下游侧的第二叶轮的双重反转式风扇。第一叶轮由马达旋转驱动,第二叶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轴上。第二叶轮在第一叶轮旋转时,通过该第一叶轮的风力沿着与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日本专利文献第643692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双重反转式风扇中,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由一个马达旋转驱动,存在无法获得作为风扇的足够流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设置两个马达分别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以获得流量的方法,但是可预计到风扇整体会变大,并且为使风扇小型化而需要进行结构性方面的研究。此外,如果将风扇的壳体变小并且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之间的距离变窄的话,在假设为手持式的双重反转式风扇的情况下,估计壳体在使用期间会挠曲,并且也会出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彼此碰撞的现象。因此,还需要采取措施以防止叶轮之间的碰撞。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大风量风扇。本专利技术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其配置为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与所述第一叶轮对齐,并沿着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格栅,其在所述第二叶轮侧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叶轮隔开间隙,并且随着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所述第二叶轮中的叶片的所述格栅侧的端部边缘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大风量风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拆解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拆解立体图。图4是从内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从内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的风扇的VI-VI截面中的送风头周边的放大图。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留构件的拆解立体图。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留构件的拆解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的系留构件的IX-IX截面中的门周边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风扇;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支架;5…第一叶轮;6…第二叶轮;9…系留构件;11…把持部;12…送风头;20a…卡爪;20b…被卡合孔;21…容纳部;22…叶轮盖部;23…马达容纳部;24…罩;30a…被卡合孔;30b…卡爪;31…容纳部;32…叶轮盖部;33…马达容纳部;34…罩;41…接地部;42…支撑部;51…第一轮毂;52…第一叶片;61…第二轮毂;62…第二叶片;71、72…马达;82…电路基板;83…电池;91…钩环部;92…主体部;93…抵接部;94…门;95…弹性构件;211…顶板部;211a…切口部;211b…台阶部;211c…卡合突起;213…切口部;221…格栅;221a…框架;221b…导向架;221c…槽部;221d…切口部;222…格栅;222a…框架;231…轴承;232…卡合部;232a…突起部;311…顶板部;311a…切口部;311b…台阶部;311c…卡合突起;312…固定构件;313…切口部;314…开口部;315…开口部;316…卡合突起;321…格栅;321a…框架;321b…导向架;321c…槽部;331…轴承;332…卡合部;332a…突起部;411…接地突起;421…槽部;421a…内面;422…开口部;423…卡合部;423a…倾斜突起;423b…卡合槽;423b1…端部;511…底部;511a…轴承部;512…后端边缘;521…前端边缘;522…后端边缘;611…底部;611a…轴承部;611b…凸台;612…前端边缘;621…前端边缘;622…后端边缘;711…旋转轴;721…旋转轴;811…布线电缆;811a…插孔部;811b…卡合部;811c…卡合孔;811d…扩宽部;812…布线电缆;812a…插孔部;812b…卡合部;812c…卡合孔;812d…扩宽部;821…插座;911…框架;911a…突起部;911b…弯曲部;912…铰链部;912a…前端面;912b…边缘部;912c…边缘部;912d…切口部;912e…转动轴部;913…鼻部;913a…切口部;913b…切口部;913c…突出部;913d…前端面;921…电池容纳部;921a…加强筋部;922…固定孔;923…容纳部;923a…顶板部;923b…底板部;923c…加强筋部;924…槽部;941…转动部;942…前端部;942a…倾斜端面;943…板状部;943a…轴承部;943b…槽部;943c…被抵接部;944…板状部;944a…轴承部;944b…槽部;945…板状部;945a…切口部;946…板状部;947…中空部;947a…卡合突起;947b…内周面;951…导板;951a…弯曲部;952…螺旋弹簧;P…旋转轴;S…容纳空间;SW…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由支架4支撑的风扇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1是作为一种小型的携带用具而形成的。风扇1具有把持部11和送风头12。另外,风扇1还具有与把持部11相连接的钩环部91。风扇1通过把持住把持部11并按压开关SW,可以旋转送风头12中的叶轮5、6并产生风。另外,风扇1可以将钩环部91插入至支架4的槽部421中,并以倒置状态进行支撑。对风扇1及支架4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风扇1及支架4的拆解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的拆解立体图。另外,图4及图5是分别从内侧观察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风扇1的VI-VI截面中的送风头12周边的放大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流路下游侧的第二壳体3侧称为前,将其相反侧称为后。风扇1具备设置在流路上游侧的第一壳体2和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内部包括第一叶轮5、第二叶轮6、马达71和72、电路基板82、电池83以及系留构件9。如图2-图5所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具有:容纳电路基板82和电池83的容纳部21、31;以及与容纳部21、31的上端相连接的大致圆形的叶轮盖部22、32。容纳部21、31的下端侧容纳有系留构件9。系留构件9通过多个螺钉等的固定构件312固定在容纳部31侧。系留构件9的一部分经由切口部213、313从容纳部21、31的下端向外伸出,并且在风扇1上形成可系留并支撑被系留物的钩环部91。在图4所示的容纳部21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卡爪20a,在叶轮盖部22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被卡合孔20b。此外,在图5所示的容纳部31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被卡合孔30a,在叶轮盖部32的开口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叶轮;/n第二叶轮,其配置为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与所述第一叶轮对齐,并沿着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及/n格栅,其在所述第二叶轮侧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叶轮隔开间隙,并且随着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n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的所述格栅侧的端部边缘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8 JP 2019-026782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叶轮;
第二叶轮,其配置为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与所述第一叶轮对齐,并沿着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及
格栅,其在所述第二叶轮侧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叶轮隔开间隙,并且随着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
所述第二叶轮的叶片的所述格栅侧的端部边缘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第一叶轮侧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轮具有第一轮毂,
所述第二叶轮具有第二轮毂,该第二轮毂设置有向所述第一轮毂侧突出的凸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从所述第二轮毂立设为圆筒状,
所述凸台的前端和所述第一轮毂之间的间隙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之间的间隙狭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秀纪
申请(专利权)人:利士文时计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