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886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涉及固废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料斗、传送带、破碎机、化浆池、浓密机、搅拌浸出槽、压滤机、清水罐以及加药桶,浓密机设有n个,且n≥3,每相邻两个浓密机之间均设有一个搅拌浸出槽;第n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压滤机;清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第n‑1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所述第3至第n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1至第n‑2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第2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化浆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效果优良,有效减小企业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固废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
技术介绍
电解锰渣是电解锰行业电解法制锰后产生的压滤渣,刚压滤后的电解锰渣呈酸性、块状(水分25-27%),比重大(2.64g/cm)平均粒度仅为44μm,在自然条件下粘性很大,且其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氨氮等环境污染物,如果随意弃置山野农地或不规范填埋,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电解锰渣含水率较高、体积大,给堆放和运输带来困难。现有电解锰渣处理工艺大多采用固化剂直接固化处理的方式,无法将电解锰渣中的锰、氨氮等去除干净,无法实现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因此研究电解锰渣无害化和资源化工艺势在必行,电解锰渣处理的关键是锰渣的分散以及处理剂与锰渣的充分混合、反应,而采用浓密机与搅拌浸出槽结合洗涤电解锰渣的工艺案例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效果优良,有效减小企业投资成本的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包括料斗、传送带、破碎机、化浆池、浓密机、搅拌浸出槽、压滤机、清水罐以及加药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位于传送带一端的上方,破碎机位于传送带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化浆池设置于破碎机的下方,化浆池的底部通过污泥泵连接至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浓密机设有n个,且n≥3,每相邻两个浓密机之间均设有一个搅拌浸出槽,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前一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搅拌浸出槽的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后一个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第n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压滤机;所述清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第n-1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所述第3至第n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1至第n-2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第2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化浆池;所述加药桶通过螺杆泵分别连接各浓密机的进料口。电解锰渣经料斗、传送带输送、破碎机破碎,进入化浆池实现化浆,化成浆的电解锰渣依次经过多组浓密机和搅拌浸出槽的反复洗涤,洗去电解锰渣中的可溶性的污染物,洗干净后的电解锰渣送至压滤机压滤脱水,压滤液进入后续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可送入清水罐中回用;电解锰渣洗涤过程中,清水罐中的清水、浓密机中的溢流出水逆向回流至各搅拌浸出槽和化浆池中,保持水流量平衡。进一步地,所述第1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化浆池或后续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压滤机的压滤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后续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桶为聚丙烯酰胺、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铁的一种或组合的加药桶。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沿料斗至破碎机的输送方向呈倾斜向上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破碎机为锤式破碎机。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为板框式压滤机。进一步地,所述化浆池为方形结构,化浆池内安装有搅拌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采用浓密机与搅拌浸出槽结合洗涤电解锰渣的工艺,使得锰渣更好的与水进行混合,从而把可溶性的污染物洗涤出来,锰、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电解锰渣经压滤机压滤脱水后,过滤水可进入后续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回用,脱水后的泥饼可用于建筑行业,实现资源化利用;本系统通过逆向加水洗涤,保持各搅拌浸出槽中的水量均匀平衡,进一步提升了洗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料斗1、传送带2、破碎机3、化浆池4、浓密机5、搅拌浸出槽6、压滤机7、清水罐8、加药桶9、污泥泵10、离心泵11、螺杆泵12、后续污水处理装置13、搅拌机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包括料斗1、传送带2、破碎机3、化浆池4、浓密机5、搅拌浸出槽6、压滤机7、清水罐8以及加药桶9,料斗1位于传送带2一端的上方,破碎机3位于传送带2另一端的下方,传送带2沿料斗1至破碎机3的输送方向呈倾斜向上布置;化浆池4设置于破碎机3的下方,化浆池4的底部通过污泥泵10连接至浓密机5的顶部进料口;浓密机5设有四个,每相邻两个浓密机5之间均设有一个搅拌浸出槽6,搅拌浸出槽6的进料口通过污泥泵10连接至前一个浓密机5的底部出料口,搅拌浸出槽6的出料口通过污泥泵10连接至后一个浓密机5的顶部进料口;第四个浓密机5的底部出料口通过污泥泵10连接至压滤机7;清水罐8的出水口通过离心泵11连接第三个搅拌浸出槽6的进料口,第三至第四个浓密机5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11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至第二个搅拌浸出槽6的进料口,第二个浓密机5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11连接化浆池4;加药桶9通过螺杆泵12分别连接各浓密机5的进料口;所述第1个浓密机5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11连接化浆池4或后续污水处理装置13;所述压滤机7的压滤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后续污水处理装置13;加药桶9为聚丙烯酰胺、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铁的一种或组合的加药桶;破碎机3为锤式破碎机;压滤机7为板框式压滤机;化浆池4为方形结构,化浆池4内安装有搅拌机41。电解锰渣经料斗1、传送带2输送、破碎机3破碎,进入化浆池4实现化浆,化成浆的电解锰渣依次经过多组浓密机5和搅拌浸出槽6的反复洗涤,洗去电解锰渣中的可溶性的污染物,洗干净后的电解锰渣送至压滤机7压滤脱水,压滤液进入后续污水处理装置13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可送入清水罐8中回用;电解锰渣洗涤过程中,清水罐8中的清水、浓密机5中的溢流出水逆向回流至各搅拌浸出槽6和化浆池4中,保持水流量平衡。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包括料斗、传送带、破碎机、化浆池、浓密机、搅拌浸出槽、压滤机、清水罐以及加药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位于传送带一端的上方,破碎机位于传送带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化浆池设置于破碎机的下方,化浆池的底部通过污泥泵连接至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浓密机设有n个,且n≥3,每相邻两个浓密机之间均设有一个搅拌浸出槽,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前一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搅拌浸出槽的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后一个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第n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压滤机;所述清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第n-1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所述第3至第n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1至第n-2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第2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化浆池;所述加药桶通过螺杆泵分别连接各浓密机的进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包括料斗、传送带、破碎机、化浆池、浓密机、搅拌浸出槽、压滤机、清水罐以及加药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位于传送带一端的上方,破碎机位于传送带另一端的下方;所述化浆池设置于破碎机的下方,化浆池的底部通过污泥泵连接至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浓密机设有n个,且n≥3,每相邻两个浓密机之间均设有一个搅拌浸出槽,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前一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搅拌浸出槽的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后一个浓密机的顶部进料口;所述第n个浓密机的底部出料口通过污泥泵连接至压滤机;所述清水罐的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第n-1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所述第3至第n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1至第n-2个搅拌浸出槽的进料口,第2个浓密机的顶部溢流出水口通过离心泵连接化浆池;所述加药桶通过螺杆泵分别连接各浓密机的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越陈亿军张少华李孟浩魏明俐李菲王雪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宜生态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