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晓晓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86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包括加工层和通风管道,所述加工层中开设有蓄水池,所述管道在贯穿蓄水池的两侧侧壁并且在蓄水池内的部分设置支管;不在所述蓄水池内的部分采用软管并设置为干管,所述加工层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表面设有导流层,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密封连接有密封层,所述支管中连接有循环结构。优点在于:通过超声波雾化片制造水雾,并将雾化水向外抽出,使得对外排出水雾后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将实现对外界空气的降尘作用,起到湿法降尘的效果,并同时降低蓄水池内的水位,避免水从蓄水池中溢出,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
技术介绍
隧道是一种地下构筑物,地层中存在各种地下水,因而隧道在建成后总是处在各种地下水的包围之中。地下水无孔不入,由于隧道设计、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有害扰动而造成的隧道防水、排水体系的任何缺陷,都可能引起隧道渗漏水甚至流沙、涌水。对于地下水的处理一般采用排水管将其排出,造化浪费,并且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时常常采用的水幕除尘机进行湿法降尘,因此会排出大量水分,在实际使用将浪费水资源,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通常通过排水管将渗透水排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包括加工层和通风管道,所述加工层中开设有蓄水池,所述管道在贯穿蓄水池的两侧侧壁并且在蓄水池内的部分设置支管;不在所述蓄水池内的部分采用软管并设置为干管,所述加工层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表面设有导流层,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密封连接有密封层,所述支管中连接有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贯穿支管顶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在支管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所述连接轴在蓄水池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输出叶轮,所述密封层靠近输出叶轮的部分贯穿设置有漏斗结构的喷口;所述支管与干管连通设有两个连接口,所述干管的一端与外界轴流风机连通,靠近轴流风机的所述连接口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贴合有密封连接口的L型结构的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另一端贯穿干管的顶部并在干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在上述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中,所述蓄水池靠近输出叶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中心嵌设有超声波雾化片,所述定位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分为相互绝缘的两段并且一段与外界电源连接并且另一段与超声波雾化片电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蓄水池和设置在加工层的排水沟,将渗出的地下水排至蓄水池内储存,而排水沟中设置液流二极管材料的导流层,使得无需外力作用下,进入渗出地面的水将定向流动,并排放至蓄水槽中,避免积水或者排水沟中发生淤堵,造成水位较高的问题;2、蓄水池中设置循环结构,包括超声波雾化部分和导流部分,当蓄水池水中的液位高于定位环所在液位后,超声波雾化片将浸没在水中,使得定位环底部的两段导电层通过水连通,使得超声波雾化片工作,并向外输出雾化水,使得对外排出水雾后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起到湿法降尘的效果;3、于此同时,导电层将连通电磁铁,使得与电磁铁同极相斥的直角板下移,使得直角板处于最低端,此时直角板靠近磁性层的一侧接解除对支管的密封,此时直角板的另一侧将密封干管,使得轴流风机输出的气流将通过支管后对外输出,产生的气流将推动驱动叶轮转动,并在连接轴的传动作用下实现另一端输出叶轮的转动;4、而输出叶轮采用离心叶片结构,将蓄水池内的气体向外抽出,此时由于超声波雾化片的作用下,蓄水池内将充满雾化水,而输出叶轮将雾化水向外抽出,将实现对外界空气的降尘作用,并同时降低蓄水池内的水位,避免水从蓄水池中溢出,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效果;5、当水位低于超声波雾化片所在液位后,由于两段导电层无法连通,因此超声波雾化片和电磁铁将同时断电,使得直角板重新被吸附至密封支管的状态,而此时轴流风机输出的气流将直接排出,形成初始状态,同时,超声波雾化片的竖直高度可通过螺杆和定位环的螺纹连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位置下地下水的丰富程度和满足不同要求的降尘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加工层、2通风管道、21干管、22支管、3排水沟、4蓄水池、5密封层、6驱动叶轮、7连接轴、8输出叶轮、9喷口、10电磁铁、11直角板、12超声波雾化片、13螺杆、14定位环、15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包括加工层1和通风管道2,加工层1中开设有蓄水池4,管道2在贯穿蓄水池4的两侧侧壁并且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设置支管22;不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采用软管并设置为干管21,加工层1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沟3,排水沟3表面设有导流层,蓄水池4的顶部密封连接有密封层5,支管22中连接有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包括贯穿支管22顶部的连接轴7,连接轴7在支管2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6,驱动叶轮6在水从干管21进入支管22时将产生对驱动叶轮6的冲击,从而带动驱动叶轮6转动,并同时通过连接轴7带动输出叶轮8转动,连接轴7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与输出叶轮8固定连接,密封层5靠近输出叶轮8的部分贯穿设置有漏斗结构的喷口9,支管22与干管21连通设有两个连接口,干管21的一端与外界轴流风机连通,靠近轴流风机的连接口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0,电磁铁10贴合有密封连接口的L型结构的直角板11,直角板11一方面在高位时可以密封支管22,另一方面在低位时可以密封干管21并导通支管22,直角板11的另一端贯穿干管21的顶部并在干管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直角板11靠近电磁铁10的一侧设有与电磁铁10同极相斥的磁性层。蓄水池4靠近输出叶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上螺纹连接有定位环14,定位环14的中心嵌设有超声波雾化片12,超声波雾化片12可以将液态水打散为水雾后输出,定位环13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电层15,导电层15分为相互绝缘的两段并且一段与外界电源连接并且另一段与超声波雾化片12电连接,使得当水位高于导电层15时,水将导通两个导电层15,而螺杆13可以控制定位环14高度,使得控制蓄水池4的最大液位。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蓄水池4将渗出的地下水排储存,而排水沟3中设置液流二极管材料的导流层,控制水定向流动,并排放至蓄水槽4中,蓄水池4中设置循环结构,包括超声波雾化部分和导流部分,当蓄水池4水中的液位高于定位环14所在液位后,超声波雾化片12将浸没在水中,使得定位环14底部的两段导电层15通过水连通,使得对水雾化并向外输出,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起到湿法降尘的效果;于此同时,导电层15将连通电磁铁10,使得与电磁铁10同极相斥的直角板11下移,使得其最低端,此时直角板11靠近磁性层的一侧接解除对支管22的密封,此时直角板11的另一侧将密封干管21,使得轴流风机输出的气流将通过支管22后对外输出,产生的气流将推动驱动叶轮6转动,并在连接轴7的传动作用下实现另一端输出叶轮8的转动;将蓄水池4内的气体向外抽出,实现将雾化水抽出的效果,并同时降低蓄水池内的水位,避免水从蓄水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包括加工层(1)和通风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层(1)中开设有蓄水池(4),所述管道(2)在贯穿蓄水池(4)的两侧侧壁并且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设置支管(22);不在所述蓄水池(4)内的部分采用软管并设置为干管(21),所述加工层(1)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沟(3),所述排水沟(3)表面设有导流层,所述蓄水池(4)的顶部密封连接有密封层(5),所述支管(22)中连接有循环结构;/n所述循环结构包括贯穿支管(22)顶部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在支管(2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6),所述连接轴(7)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输出叶轮(8),所述密封层(5)靠近输出叶轮(8)的部分贯穿设置有漏斗结构的喷口(9);/n所述支管(22)与干管(21)连通设有两个连接口,所述干管(21)的一端与外界轴流风机连通,靠近轴流风机的所述连接口处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贴合有密封连接口的L型结构的直角板(11),所述直角板的另一端贯穿干管(21)的顶部并在干管(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直角板(11)靠近电磁铁(10)的一侧设有与电磁铁(10)同极相斥的磁性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用水资源再利用的蓄水池,包括加工层(1)和通风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层(1)中开设有蓄水池(4),所述管道(2)在贯穿蓄水池(4)的两侧侧壁并且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设置支管(22);不在所述蓄水池(4)内的部分采用软管并设置为干管(21),所述加工层(1)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沟(3),所述排水沟(3)表面设有导流层,所述蓄水池(4)的顶部密封连接有密封层(5),所述支管(22)中连接有循环结构;
所述循环结构包括贯穿支管(22)顶部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在支管(2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6),所述连接轴(7)在蓄水池(4)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输出叶轮(8),所述密封层(5)靠近输出叶轮(8)的部分贯穿设置有漏斗结构的喷口(9);
所述支管(22)与干管(21)连通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晓陈科宏
申请(专利权)人:于晓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