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76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包括负压隔离病房、患者走廊舱、患者进出舱、医护走廊舱、医护进出舱,其中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缓冲间、治疗区、卫生间、负压通风系统和污物处理系统。所述负压隔离病房等舱体模块均采用统一的规格及技术性能生产制作而成,在疫情发生时可快速组装成可扩展的临时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在疫情结束后能拆解集中存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染病隔离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
技术介绍
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重大传染病的救治,医院内现有的隔离病房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绝大多数病人无法及时就医隔离,会导致诸多不利于控制疫情的因素发生,因此需要短时间内建成大量的隔离病房。由于传染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集中性,目前建成的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病房作为临时性建筑无法移动和拆解,在疫情过去后难以挪作它用,在缺乏有效维护的情况下,临时病房的寿命会极大的缩短,并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是采用统一的规格及技术性能,制作出符合传染性疾病隔离治疗需求的负压隔离病房的舱体模块,在疫情发生时可快速进行组装,在疫情结束后能拆解集中存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所述缓冲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医用门,医用门Ⅰ用于医护人员进出缓冲间且该门为由缓冲间向外打开,医用门Ⅱ用于医护人员进出治疗区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缓冲间打开,医用门I和医用门II都设有门禁,且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缓冲间内有洗手台、换衣柜,并放置有清洁、消毒用品;在缓冲间左边放置有蓄电池组和氧气瓶;在缓冲间和治疗区相邻的隔板上设置有物品传递舱;在缓冲间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治疗区设置一个患用门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外打开,其内部设有一张病床、空气消毒机、空调及两个送风口和四个排风口,且两个送风口分别位于病床的上方和床尾,四个排风口分别位于病床两侧。所述卫生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内与缓冲间相对的一角,卫生间地面高于治疗区地面,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淋浴、马桶、洗手台和热水器,其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一个排风口;卫生间和治疗区之间由一道门隔开且该门的方向为由卫生间向治疗区打开;所述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单独设有用于使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均成为负压区域并使卫生间的压强最低的负压通风系统;所述卫生间的下部设有污物处理系统。进一步的,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送风电机、排风电机、送风电动气阀、排风电动气阀、送风管、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与送风电机连接,其管路上安装有送风电动气阀、压力传感器和空气流速传感器,其出口端装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排风管与排风电机连接,其管线上安装有排风电动气阀、压力传感器和空气流速传感器,其出口端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所述送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分别通过变频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送风电动气阀和排风电动气阀分别通过驱动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速传感器和微压差传感器均与中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污物处理系统包括经污物进口与各个排污管道相连通的污物缓冲箱、顶部安装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高度的超声液位传感器的污物处理箱及设置于卫生间内的指示灯,污物处理箱分别与污物缓冲箱、消毒剂容器连通,且污物处理箱与污物缓冲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污物缓冲阀、污物处理箱与消毒剂容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消毒剂投放阀,污物处理箱的出口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指示灯、超声液位传感器、污物缓冲阀、消毒剂投放阀、排污阀分别与系统控制器连接,在非消毒模式下消毒剂投放阀、排污阀关闭,污物缓冲阀打开,当超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污物处理箱内有液体时消毒剂投放阀打开、投放消毒剂后关闭;当超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污物处理箱内的液位达到4/5箱体高度时污物缓冲阀关闭、指示灯亮起进入污物消毒模式,消毒完成后排污阀打开将消毒过的污物排出;当超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污物处理箱内无液体时排污阀关闭,污物缓冲阀打开、指示灯同时熄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其解决的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负压隔离区,包括可拆卸地组装为一体的多个所述负压隔离病房、至少一个患者走廊舱和至少一个医护走廊舱,所述患者走廊舱和医护走廊舱交错排列;所述负压隔离病房设置在相邻的医护走廊舱和患者走廊舱之间且至少排布一个。进一步的,所述患者走廊舱与负压隔离病房的治疗区相连,与治疗区对应的两侧隔板上沿负压隔离病房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有使治疗区的患用门打开的门洞,且两侧隔板上的门洞呈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患者走廊舱的至少一侧设置患者进出舱;所述患者进出舱为多级舱体,沿舱体连接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舱门,每个舱体的前后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进一步的,所述医护走廊舱与负压隔离病房的缓冲间相连,与缓冲间对应的两侧隔板上沿负压隔离病房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有使缓冲间的医用门Ⅰ打开的门洞且两侧隔板上的门洞呈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医护走廊舱的至少一侧设置医护进出舱;所述医护进出舱为多级舱体,沿舱体连接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舱门,每个舱体的前后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依据国家标准《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提出,病房布局科学、合理;2、在疫情发生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快速组装成可扩展的临时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及负压隔离区;3、可以将负压隔离病房、患者走廊舱、患者进出舱、医护走廊舱和医护进出舱的制造、装修、密封等工作转化为工业产品,按照统一的规格及技术性能生产制作成符合传染性疾病隔离治疗需求的各类舱体模块;4、疫情结束后,负压隔离病房等模块经消毒后可拆解成独立的舱体进行集中存储以备再次使用,同时负压隔离区临时占用的场地也得以清空,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负压隔离病房的布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负压隔离病房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负压通风系统中央控制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污物处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负压隔离区的布局图。【附图标记】1-负压隔离病房11-缓冲间111-缓冲间送风口112-缓冲间排风口113-蓄电池组114-氧气瓶115-物品传递舱116-医用门I117-医用门II12-治疗区121-治疗区送风口122-治疗区排风口123-空气消毒机124-空调13-卫生间131-卫生间送风口132-卫生间排风口101-微压差传感器2-患者走廊舱3-患者进出舱4-医护走廊舱5-医护进出舱6-负压通风系统61-中央控制器611-排风电机612-送风电机613-变频器614-送风电动气阀615-排风电动气阀616-驱动器617-传感器连接口7-污水处理系统701-污物进口702-污物缓冲箱703-污物缓冲阀704-污物处理箱705-超声液位传感器706-污物排放口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n所述缓冲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医用门,医用门Ⅰ用于医护人员进出缓冲间且该门为由缓冲间向外打开,医用门Ⅱ用于医护人员进出治疗区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缓冲间打开,医用门I和医用门II都设有门禁,且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缓冲间内有洗手台、换衣柜,并放置有清洁、消毒用品;在缓冲间左边放置有蓄电池组和氧气瓶;在缓冲间和治疗区相邻的隔板上设置有物品传递舱;在缓冲间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n所述治疗区设置一个患用门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外打开,其内部设有一张病床、空气消毒机、空调及两个送风口和四个排风口,且两个送风口分别位于病床的上方和床尾,四个排风口分别位于病床两侧;/n所述卫生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内与缓冲间相对的一角,卫生间地面高于治疗区地面,其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一个排风口;卫生间和治疗区之间由一道门隔开且该门的方向为由卫生间向治疗区打开;/n所述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单独设有用于使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均成为负压区域并使卫生间的压强最低的负压通风系统;所述卫生间的下部设有污物处理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
所述缓冲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医用门,医用门Ⅰ用于医护人员进出缓冲间且该门为由缓冲间向外打开,医用门Ⅱ用于医护人员进出治疗区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缓冲间打开,医用门I和医用门II都设有门禁,且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缓冲间内有洗手台、换衣柜,并放置有清洁、消毒用品;在缓冲间左边放置有蓄电池组和氧气瓶;在缓冲间和治疗区相邻的隔板上设置有物品传递舱;在缓冲间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至少一个排风口;
所述治疗区设置一个患用门且该门为由治疗区向外打开,其内部设有一张病床、空气消毒机、空调及两个送风口和四个排风口,且两个送风口分别位于病床的上方和床尾,四个排风口分别位于病床两侧;
所述卫生间位于负压隔离病房内与缓冲间相对的一角,卫生间地面高于治疗区地面,其内设置至少一个送风口和一个排风口;卫生间和治疗区之间由一道门隔开且该门的方向为由卫生间向治疗区打开;
所述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单独设有用于使缓冲间、治疗区和卫生间均成为负压区域并使卫生间的压强最低的负压通风系统;所述卫生间的下部设有污物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送风电机、排风电机、送风电动气阀、排风电动气阀、送风管、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与送风电机连接,其管路上安装有送风电动气阀、压力传感器和空气流速传感器,其出口端装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排风管与排风电机连接,其管线上安装有排风电动气阀、压力传感器和空气流速传感器,其出口端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所述送风电机和排风电机分别通过变频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送风电动气阀和排风电动气阀分别通过驱动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速传感器和微压差传感器均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处理系统包括经污物进口与各个排污管道相连通的污物缓冲箱、顶部安装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高度的超声液位传感器的污物处理箱及设置于卫生间内的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李子晨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