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红民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67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基础包括:粉喷桩、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以及埋管支墩;所述粉喷桩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所述筏板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的埋管支墩,所述筏板截面呈∩形,由边墩、穹顶和排水孔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位于筏板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左右两侧边墩的下方。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常见的埋管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埋管处的工后沉降大幅度减小,有效减小了因埋管处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使埋管发生渗漏、破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软土地基地下埋管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建筑建造在软土地基上时,地下水位线一般较高,地基承载力多数较低,故建筑物地基一般需进行软基处理,使得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经软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工后沉降量一般较小。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日臻完善,建筑中的各种埋管越来越多,埋管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各种类型的埋管,数量也日趋繁多。常规做法中,埋管基础的典型做法如附图1~2所示,当建筑物建在软土地基上时,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一般需对建筑物下方的软基进行地基处理,从而使处理后基础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当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入建筑物管线敷设阶段时,一般在建筑物外侧(如附图2中开挖线以上的埋管区域)埋管10的下方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埋管10下的软基进行加固。具体地,即先将埋管10下方原覆土挖除,然后换填为压缩率较低的换土垫层12,再在其上敷设埋管10,这种埋管基础施工简单、效率较高,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因建筑主体结构下方处理后基础的沉降较小,故建筑主体结构内埋管10(见附图1)的沉降量相应地较小;而建筑主体结构外侧的“埋管区域”内埋管10因管道所在处地基的承载力较小,故沉降量一般较大,并且经常因该埋管段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10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10的沉降量较大时,埋管10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破坏。上述埋管10在发生了断裂、渗漏之后,对其进行维修一般较为困难,维修时一般需在埋管10破坏位置进行大开挖,维修周期长、费用高。同时因管道停工等给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也较大。为克服软土地基上敷设地下埋管时,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建筑物外侧埋管处经常因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为刚性管道时,因不均匀沉降,埋管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且埋管的维修工期较长、维修成本较高这一技术难题,故急需通过技术改进等措施来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其特点在于:所述基础包括粉喷桩、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以及埋管支墩;所述粉喷桩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褥垫层、反滤层、筏板;所述筏板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的埋管支墩,所述筏板截面呈∩形,由边墩、穹顶和排水孔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位于筏板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左右两侧边墩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筏板基础其截面呈∩形,也可呈П形或矩形等。所述粉喷桩在筏板的一侧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所述褥垫层由级配碎石或者粗砂或者陶粒组成,其下部设置有土工布,上部设置有反滤层。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管道基坑开挖、降排水设置完成后,先在管道基坑底部截面两侧位置进行粉喷桩的施工,根据设计计算结果,每侧粉喷桩可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步骤二,两侧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对粉喷桩的桩头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场地平整后,铺设土工布,然后进行褥垫层施工,褥垫层施工完成后铺设反滤层,然后进行筏板施工;步骤三,筏板施工完成后,在筏板上方的埋管支墩上敷设埋管,最后进行管道基坑回填施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依据的技术原理是: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对埋管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其技术原理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首先采用粉喷桩对埋管下软基基础进行局部加固,在粉喷桩上部设置筏板,筏板横跨在两侧的粉喷桩之上,使得埋管、埋管支墩及筏板上侧土体的压力先传递至筏板,再传递至粉喷桩上,由于粉喷桩自身的承载力较大,故使得埋管的不均匀沉降大大减小;②通过在粉喷桩与筏板之间设置土工布、褥垫层和反滤层,通过在筏板上设置排水孔,使得筏板上承受的竖向荷载可以通过筏板穹顶先传递至褥垫层,再由褥垫层传递给下层软基基础中两侧粉喷桩之间的土体中,这样一方面,土体分担了筏板上部分竖向荷载,从而使得筏板下两侧粉喷桩实际承受的竖向荷载大大减小,进而使粉喷桩的工后沉降量大大减小,这进一步减小了埋管的不均匀沉降;③通过在粉喷桩与筏板之间设置土工布、褥垫层和反滤层,通过在筏板上设置排水孔,当地下水位线变动时,筏板可能会发生抗浮破坏(相应地,埋管会发生抗浮破坏),此时因筏板上设置有排水孔,筏板下的地下水会顺利通过排水孔,同时因设置了土工布、反滤层,在动水作用下,褥垫层不发生破坏,褥垫层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这样有效消除了筏板上承受的上浮力,使得筏板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相应地,埋管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不发生不均匀沉降。综上,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对埋管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有效防止了软土地基上埋管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埋管在运维期间可良好运行。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及施工方法,使得常见的埋管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埋管处的工后沉降大幅度减小,有效减小了因埋管处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使埋管发生渗漏、破裂等现象,进而使埋管在运行期的运维成本大大降低。鉴于我国软土地基分布广泛,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数量日益增多,各类埋管的数量众多,故该装置及施工方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常规做法中埋管基础的处理方法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筏板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结构平面图;附图标记:1-排水沟、2-排水井、3-粉喷桩、4-土工布、5-褥垫层、6-反滤层、7-筏板、71-边墩、72-穹顶、73-排水孔、8-埋管支墩、9-回填土、10-埋管、12-换土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3~5,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3所示,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包括:粉喷桩3、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以及埋管支墩8;所述粉喷桩3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如附图4所示,所述筏板7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10的埋管支墩8。作为优选,所述筏板7截面呈∩形,由边墩71、穹顶72和排水孔73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3位于筏板7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7左右两侧边墩71的下方。所述埋管支墩8采用预制混凝土或现浇混凝土,其数量与埋管10的材质、功能用途有关。当埋管10为铸铁管、镀锌管等刚性管道时,可间隔地设置在埋管10下;当埋管10为PVC管、玻璃纤维管等柔性管道时,可不设置,即直接当埋管10敷设在筏板7上侧。所述粉喷桩3在筏板7的一侧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所述褥垫层5采用级配碎石组成,其下部设置有土工布4,上部设置有反滤层6。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础包括粉喷桩(3)、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以及埋管支墩(8);所述粉喷桩(3)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所述筏板(7)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10)的埋管支墩(8),所述筏板(7)截面呈∩形,由边墩(71)、穹顶(72)和排水孔(73)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3)位于筏板(7)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7)左右两侧边墩(71)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基础包括粉喷桩(3)、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以及埋管支墩(8);所述粉喷桩(3)上侧依次布置有土工布(4)、褥垫层(5)、反滤层(6)、筏板(7);所述筏板(7)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承埋管(10)的埋管支墩(8),所述筏板(7)截面呈∩形,由边墩(71)、穹顶(72)和排水孔(73)三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粉喷桩(3)位于筏板(7)底部,对称布置在筏板(7)左右两侧边墩(7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板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喷桩(3)在筏板(7)的一侧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下埋管不均匀沉降的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红民
申请(专利权)人:闫红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