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67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钢管桩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采用内外两排钢管桩墙、中间填充粘土的结构,每一排的钢管桩墙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并通过横件连接而成,钢管桩使用数量少,成本较低,两排钢管桩墙和中间粘土墙具有单体构件支撑能力,无需围堰内部支撑,方便承台、桩基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目前,常用的围堰有:钢板桩围堰、锁扣管桩围堰、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围堰。其中最常见的围堰工艺为钢板桩围堰。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围堰多采用单壁封闭式,围堰内有纵横向支撑,必要时加斜支撑成为一个围笼。但是现有的钢板桩围堰,其使用的钢板桩均是连续结构,也就是说钢板桩相互并排连成装墙,该工艺耗费钢材较多,成本较高且必须配套内支撑,内支撑的存在对承台、桩基施工时均存在一定阻碍。而且连续的钢板桩在施工时,受到水体的压力比较大,施工难度会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钢板桩采用连续并排相连结构,耗费钢材较多,成本较高且必须配套内支撑,影响围堰内施工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采用内外两排钢管桩墙、中间填充粘土的结构,每一排的钢管桩墙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并通过横件连接而成,钢管桩使用数量少,成本较低,两排钢管桩墙和中间粘土墙具有单体构件支撑能力,无需围堰内部支撑,方便承台、桩基施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连成桩墙,减少施工时受到水体作用力的影响,降低桩墙施工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包括由钢管桩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围成套置的内排和外排,内排与外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形成围堰腔,钢管桩为常用材料,重复利用率高,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使用量通常仅为钢板桩围堰的1/3,成本较低,而且分离的钢管桩施工时不影响水流,也就是说钢管桩受到水体的压力较小,施工难度下降;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粘土墙和内外两排钢管桩墙形成围堰结构,粘土就地取材,粘土密度大,阻水性好,利用自重可有效的起到阻水的效果;粘土粘聚力大,所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小,对钢管桩不会产生较大的侧压力;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还连接拉杆,同一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背带,背带和拉杆形成了对拉系统,粘土墙成型后,就无需在围堰内设置内支撑,便于垫层、桩基、承台等结构施工。作为优选,钢管桩的上端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上顶面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粘土墙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主要是为了方便挖机进行粘土填充,方便挖机在粘土墙顶部移动。作为优选,粘土墙填充的粘土装袋形成袋装粘土,袋装粘土堆叠在围堰腔内。填充的粘土装袋,回填粘土不会外泄污染水体,回填、清理时施工快速、环保。作为优选,粘土墙内布置有钢网,钢网呈U形状,钢网的两侧边缘处于钢管桩的上部位置,袋装粘土堆叠于U形钢网内;钢网为多张,上下钢网的U形底部间距控制在2米左右。粘土墙内布置钢网,且钢网为多张,这样粘土袋处于U形钢网内,不影响粘土墙的阻水作用,同时在拆除粘土墙时,提起钢网即可,拆除非常方便。在施工的时候也可以先将粘土袋放入到U形的钢网内。作为优选,钢管桩采用圆钢管,背带采用C形钢,C形钢处于围堰腔的外侧并与圆钢管相垂直;拉杆采用钢筋,钢筋的两端设置外螺纹,钢筋两端与对应的钢管桩之间通过锁头固定。锁头呈U形,U形的两端设置有封闭的圆孔,U形卡入钢管桩,拉杆两端分别穿过锁头的圆孔,并在伸出的端部旋上螺母锁紧。拉杆采用钢筋,两端也可以直接与背带相焊接并固定。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钢管桩施工:钢管桩间隔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形成内排钢管桩墙和外排钢管桩墙,两排之间形成围堰腔;(2)填充粘土:将粘土填入到围堰腔内,填土的高度超过最高水位面的高度;(3)对拉系统安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背带,两排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拉杆;(4)围堰内施工:垫层浇筑和承台施工。作为优选,采用打桩船进行钢管桩施工,先安装内排和外排的角部的钢管桩,接着施工内排的其余钢管桩,最后再施工外排的钢管桩,钢管桩施工时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顺序进行。作为优选,钢管桩施工时使用吨袋进行粘土装袋,装袋后填入到围堰腔内,填土时,先集中填筑出一个高的平段,然后挖机进入平段上方进行后续填土施工。作为优选,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大时,采用带水垫层浇筑,先带水开挖至垫层底标高,水下浇筑垫层,然后抽水进行承台施工。作为优选,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小时,围堰成型时直接抽水进行承台开挖,然后浇筑垫层,之后进行承台施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内外两排钢管桩墙、中间填充粘土的结构,每一排的钢管桩墙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并通过横件连接而成,钢管桩使用数量少,成本较低,两排钢管桩墙和中间粘土墙具有单体构件支撑能力,无需围堰内部支撑,方便承台、桩基施工。2、分离的钢管桩施工时不影响水流,也就是说钢管桩受到水体的压力较小,施工难度下降;3、粘土装入吨袋,避免外泄污染水体;袋装粘土堆叠时置入U形的钢网,方便粘土墙拆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围堰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围堰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围堰施工角部钢管桩施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所示施工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桩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粘土填充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粘土填充状态俯视图;图中:1、钢管桩,2、围堰腔,3、拉杆,4、背带,5、粘土墙,6、承台,7、垫层,8、辅助线,9、粘土,L、围堰宽度,H、内外水位差,H1、粘土墙高度,H2、垫层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包括由钢管桩1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2,围堰腔内填充粘土9形成粘土墙5,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4,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3,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内排为长方形,外排为长方形,外排套在内排外。钢管桩采用圆钢管,圆钢管小直径大壁厚,具有足够的环向刚度。钢管桩的上端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上顶面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围堰宽度L使得粘土墙5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粘土墙填充的粘土采用吨袋装袋形成袋装粘土,袋装粘土堆叠在围堰腔内。上下层的袋装粘土的缝隙相互错开。进一步,粘土墙内布置有钢网,钢网呈U形状,钢网的两侧边缘处于钢管桩的上部位置,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管桩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管桩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桩的上端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上顶面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粘土墙填充的粘土装袋形成袋装粘土,袋装粘土堆叠在围堰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粘土墙内布置有钢网,钢网呈U形状,钢网的两侧边缘处于钢管桩的上部位置,袋装粘土堆叠于U形钢网内;钢网为多张,上下钢网的U形底部间距控制在2米左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桩采用圆钢管,背带采用C形钢,C形钢处于围堰腔的外侧并与圆钢管相垂直;拉杆采用钢筋,钢筋的两端设置外螺纹,钢筋两端与对应的钢管桩之间通过锁头固定。


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杨范远林叶建彬朱晨亮凌环宇姚正权喻红恩谢兰夫张红黎张立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