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66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子管体,其中,最下方的子管体底部连接有钻头,顶部外周固定有法兰盘,其余的子管体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子管体包括外管,外管内旋转连接有内衬管;外管上成形有若干吸液孔,内衬管上对应吸液孔成形有连通孔;内衬管通过旋转使得连通孔与吸液孔连通或使得连通孔与吸液孔完全交错开。本发明专利技术伸入垃圾层时,能够局部搅动垃圾层,加块垃圾的有氧反应;快速吸收气体和液体,能够在通过连接钻机实现管桩的安装和回收,避免浪费;收集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关闭或打开且管体可以拆卸和加长,可根据垃圾填埋场实际进行设计调整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
技术介绍
卫生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式,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当整个垃圾填埋场建好后,往往需在高度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表面钻注气井和抽气井,否则会因垃圾堆体被压实而难以通气通水,进行好氧降解的效率较低,甲烷与其他易燃易爆气体无法快速释放而产生自燃甚至爆炸。其次,自然降水和垃圾渗沥液不断的下沉,容易导致垃圾填埋场下层液化使得垃圾填埋场发生倾覆坍塌事故。申请号为201410611338.0-垃圾填埋场的多层渗沥液回灌管网与气液导排交换系统,水平管道深入垃圾堆体内部,与垃圾接触面积大,容易收集气体和液体,但是容易与垃圾板结到一起,影响其系统的工作效率。科学有效地利用垃圾填埋场内垃圾降解过程产生的渗沥液不仅能减少渗沥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充分利用渗沥液的大量微生物,加速对垃圾的分解速率。设计有效的渗沥液回灌系统并兼用于废气导排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垃圾填埋场无论是钻注气井和抽气井技术还是渗沥液回灌管网都,需预设工程建设。而且由于垃圾填埋场往往是一次性填埋施工,导致相关设施只能是一次性的使用造成大量浪费。而且加大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本专利技术伸入垃圾层时,能够局部搅动垃圾层,加块垃圾的有氧反应;快速吸收气体和液体,能够在通过连接钻机实现管桩的安装和回收,避免浪费;收集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关闭或打开且管体可以拆卸和加长,可根据垃圾填埋场实际进行设计调整深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子管体,其中,最下方的子管体底部连接有钻头,顶部外周固定有法兰盘,其余的子管体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子管体包括外管,外管内旋转连接有内衬管;外管上成形有若干吸液孔,内衬管上对应吸液孔成形有连通孔;内衬管通过旋转使得连通孔与吸液孔连通或使得连通孔与吸液孔完全交错开;内衬管顶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凹槽,底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卡杆;所述内衬管内通入有中心抽液管;中心抽液管底部伸入管体底部;管体顶部的内衬管连通有集气管;管体顶部的内衬管连接有旋转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管体顶部的内衬管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底部下凸成形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二卡杆;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旋转装置相连,旋转装置通过螺栓与法兰盘相连。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钻头为防腐蚀破土钻头;所述钻头内部成形有与内衬管连通的渗沥液收集槽,中心抽液管伸入到渗沥液收集槽内。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渗沥液收集槽安装有液位计。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液孔上安装有滤网。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管和内衬管,一个成形有若干凸环,另一成形有若干与凸环配合的凹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伸入垃圾层时,能够局部搅动垃圾层,加块垃圾的有氧反应;快速吸收气体和液体。2.能够在通过连接钻机实现管桩的安装和回收,避免浪费。3.收集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关闭或打开。4.管体间可以拆卸和加长,可根据垃圾填埋场实际进行设计调整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底部子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部子管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部子管体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子管体1,其中,最下方的子管体1底部连接有钻头2,顶部外周固定有法兰盘3,其余的子管体1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法兰盘3;所述子管体1包括外管4,外管4内旋转连接有内衬管5;外管4上成形有若干吸液孔19,内衬管5上对应吸液孔19成形有连通孔6;内衬管5通过旋转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连通或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完全交错开;内衬管5顶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凹槽7,底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与凹槽7配合的第一卡杆8;所述内衬管5内通入有中心抽液管20;中心抽液管20底部伸入管体底部;管体顶部的内衬管9连通有集气管10;管体顶部的内衬管9连接有旋转装置11。管体顶部的内衬管9连接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底部下凸成形有与凹槽7配合的第二卡杆13;第一齿轮12啮合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与旋转装置11相连,旋转装置11通过螺栓15与法兰盘3相连。钻头2为防腐蚀破土钻头;所述钻头2内部成形有与内衬管5连通的渗沥液收集槽16,中心抽液管20伸入到渗沥液收集槽16内。渗沥液收集槽16安装有液位计17。吸液孔19上安装有滤网18。外管4和内衬管5,一个成形有若干凸环21,另一成形有若干与凸环21配合的凹环22。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如下:根据垃圾填埋场的深度选择对应节数的子管体1相互连接形成管体,其中最顶部的子管体1旋转内衬管5堵住吸液孔19,以保持吸气的密封,然后通过顶部的法兰盘与钻车固定,之后钻入垃圾填埋场地下,之后将钻车与管体拆开,放入中心抽液管20伸入管体底部用于抽取通过吸液孔19进入内衬管5内的渗沥液,其中产生的气体上行通过集气管10收集。当吸收完毕后,安装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4和旋转装置11,使得下部的吸液孔19均堵塞,不再吸取渗沥液,然后拆除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4和旋转装置11,管体连接钻车,自垃圾填埋场抽出,重新使用。进一步为了防止钻入垃圾层时,垃圾自吸液孔19进入内衬管5内部,堵塞内衬管5,在钻入或钻出垃圾层时,先旋转每个子管体内衬管5将吸液孔19均堵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子管体(1),其中,最下方的子管体(1)底部连接有钻头(2),顶部外周固定有法兰盘(3),其余的子管体(1)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法兰盘(3);所述子管体(1)包括外管(4),外管(4)内旋转连接有内衬管(5);外管(4)上成形有若干吸液孔(19),内衬管(5)上对应吸液孔(19)成形有连通孔(6);内衬管(5)通过旋转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连通或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完全交错开;内衬管(5)顶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凹槽(7),底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与凹槽(7)配合的第一卡杆(8);所述内衬管(5)内通入有中心抽液管(20);中心抽液管(20)底部伸入管体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通的子管体(1),其中,最下方的子管体(1)底部连接有钻头(2),顶部外周固定有法兰盘(3),其余的子管体(1)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法兰盘(3);所述子管体(1)包括外管(4),外管(4)内旋转连接有内衬管(5);外管(4)上成形有若干吸液孔(19),内衬管(5)上对应吸液孔(19)成形有连通孔(6);内衬管(5)通过旋转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连通或使得连通孔(6)与吸液孔(19)完全交错开;内衬管(5)顶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凹槽(7),底部沿周向成形有若干与凹槽(7)配合的第一卡杆(8);所述内衬管(5)内通入有中心抽液管(20);中心抽液管(20)底部伸入管体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填埋场收集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顶部的内衬管(9)连接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底部下凸成形有与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华彭诗阳李威蔡红春钟雪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