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37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水表,属测量连续通过仪表的流体的流量的装置。它由壳体、壳体内的叶轮、装在叶轮上的永磁体、及固定在壳体上并通过导线与流量显示器相连接的零电耗磁敏探头组成;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距离为2至3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不需电源,结构简单,计量准确,成本低廉,管理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连续通过仪表的流体的流量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子水表。传统水表是水通过时冲动叶轮,叶轮轴带动若干个带指针的齿轮来实现计量的。使用这种水表计数收费时要到各用户去抄表,管理很不方便。中国专利CN2212777y公开了一种电子水表,主要解决了普通水表不便抄表的问题;但这种电子水表在使用时必需给传感元件供电,这就带来了新的麻烦,若使用交流电需用直流稳压电源装置,结构复杂,成本提高,且停电时用水无法准确计数;用电池又存在寿命问题,用户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电池的电已耗尽,故这种电子水表实际上无法达到实用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水表结构复杂、管理不便、计量不准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计量准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电子水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一种电子水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叶轮上有永磁体,壳体上还有通过电压脉冲输出线与流量显示器6相连接的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且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至30毫米。由于采用了零电耗无触点磁敏元件作探头,使用时不需给其供电而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降低;同时也避免了无电源时不能传输信号而导致的计量不准;当水流通过电子水表冲动装有永磁体的叶轮转动时,磁敏探头产生与流量相应的电压脉冲信号,该信号经导线输往计数显示仪表而实现计数目的,使用管理十分方便,完全能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还可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说明书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它由壳体3及其内的叶轮4,装在叶轮4上的永磁体5和通过电压输出线2与集中设置的流量显示器6相连接的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1组成。选用在易磁化方向上的表面磁通密度(BS)为60-400毫特的永磁体,并使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最小距离(d)为2-30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经验,永磁体在易磁化方向上的表面磁通密度(BS)及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最小距离(d)为下表所列值时即可输出本技术正常工作电压脉冲 只要永磁体的表面磁通密度(BS)在60-400毫特,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最小距离(d)在2-30毫米内,通过恰当组合均可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具体组合方式不胜枚举。使用中,当水流通过电子水表,冲动装有永磁体的叶轮时,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便产生电压脉冲信号并经导线输往集中设置的流量显示器而显示、记录其流量。权利要求一种电子水表,包括壳体(3)及其内的叶轮(4),其特征在于,叶轮(4)上有永磁体(5),壳体(3)上有通过电压脉冲输出线(2)与流量显示器(6)相连的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1);且永磁体(5)与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至3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水表,属测量连续通过仪表的流体的流量的装置。它由壳体、壳体内的叶轮、装在叶轮上的永磁体、及固定在壳体上并通过导线与流量显示器相连接的零电耗磁敏探头组成;永磁体与磁敏探头之间的距离为2至3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使用时不需电源,结构简单,计量准确,成本低廉,管理方便。文档编号G01F1/56GK2289210SQ9623353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赵育恒 申请人:中国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水表,包括壳体(3)及其内的叶轮(4),其特征在于,叶轮(4)上有永磁体(5),壳体(3)上有通过电压脉冲输出线(2)与流量显示器(6)相连的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1);且永磁体(5)与零电耗无触点磁敏探头(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至3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育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