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治疗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24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治疗设备。所述患者接口装置用于通气治疗设备,包括主体和第一水分导出件,所述主体的内部限定有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腔室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安装于所述主体并包括与所述气体腔室相通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部分吸收所述气体腔室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所述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患者接口装置通过在主体上设置第一水分导出件,能够将气体腔室内的水分导出至主体外,自动去除气体腔室内的冷凝水,从而提高通气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治疗设备
本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患者接口装置和包括该患者接口装置的通气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非侵入式正压通气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疾病中。其不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管子插入患者的气道中,而是利用鼓风机通过管路以及患者接口装置对患者的气道输送一个持续的压力通气(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非侵入式通气治疗中的患者接口装置通常有鼻氧导管以及鼻面罩、口鼻面罩和全脸面罩等类型的呼吸面罩等。而不管是鼻氧导管还是呼吸面罩,均有一个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以向患者供气的气体腔室。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供患者吸入和由患者呼出的气体中都含有水蒸气,水蒸气很容易在气体腔室内冷凝产生冷凝水,而过多的冷凝水会对患者构成潜在威胁。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患者接口装置不具备自动去除冷凝水的功能,需要医护人员主动干预,从而使得使用非常不便,同时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自动去除冷凝水的患者接口装置,以提高通气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者接口装置和包括该患者接口装置的通气治疗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患者接口装置,用于通气治疗设备,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主体和第一水分导出件,所述主体的内部限定有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腔室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安装于所述主体并包括与所述气体腔室相通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部分吸收所述气体腔室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所述第二部分。可选地,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头带,所述头带用于将所述主体固定于患者头部,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形成所述头带的一部分或者形成整个所述头带。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包括固定层叠的吸水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靠近所述头带的用于与患者头部接触的一侧设置。可选地,所述吸水层采用织物或吸水敷料制成。可选地,所述防水层采用塑料或橡胶制成。可选地,所述患者接口装置为鼻氧导管,所述主体包括鼻腔连接件和安装于所述鼻腔连接件的转接头,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安装于所述鼻腔连接件,所述气体腔室由所述第一部分、所述鼻腔连接件以及所述转接头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转接头能够将来自气源的气体通入所述气体腔室。可选地,所述鼻腔连接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转接头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底部开口的容置腔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和后壁,所述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后壁的内表面上,所述转接头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和后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经所述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开口密封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气体腔室由所述壳体、所述顶壁以及所述第一部分限定形成。可选地,所述鼻腔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鼻腔的鼻塞,所述鼻塞设置为从所述顶壁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气体腔室连通。可选地,所述鼻腔连接件包括分别从所述后壁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的两个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上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的通孔,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壁后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作为气源的主机、通气管路以及以上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所述主机通过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连接。可选地,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第二水分导出件,所述第二水分导出件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并包括位于所述通气管路内的管内部分和位于所述通气管路外的管外部分,所述第二水分导出件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管内部分吸收所述通气管路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所述管外部分。可选地,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背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所述第二管路的背离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所述管内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壁,所述管外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外壁,所述第二管路为加热管路。本技术的患者接口装置通过在主体上设置第一水分导出件,能够将气体腔室内的水分导出至主体外,自动去除气体腔室内的冷凝水,从而提高通气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中患者接口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水分导出件形成整个头带;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第一水分导出件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省去了第一水分导出件的第二部分;图5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省去了第一水分导出件的第二部分;图6是本技术中通气治疗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只显示出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管路;图7是图6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通气治疗设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只显示出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管路,通气管路采用局部剖视且第二管路显示不完整;图9是图8中通气管路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体,101-气体腔室,11-鼻腔连接件,111-顶壁,112-后壁,113-鼻塞,114-连接壁,115-第一凸缘,116-第二凸缘,117-第一固定带,118-第二固定带,12-转接头,121-壳体,122-顶部开口,123-后部开口,124-接口,125-第一凹槽,126-第二凹槽,20-第一水分导出件,201-吸水层,202-防水层,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30-通气管路,31-第一管路,32-第二管路,40-第二水分导出件,41-管内部分,42-管外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左、右、后”通常是指患者在站立状态下使用时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患者接口装置,用于通气治疗设备,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主体10和第一水分导出件20,主体10的内部限定有气体腔室101,气体腔室101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第一水分导出件20安装于主体10并包括与气体腔室101相通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主体10外的第二部分22,第一水分导出件20设置为能够通过第一部分21吸收气体腔室101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第二部分22。上述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1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气体腔室101相通,例如,第一部分21可以直接置于气体腔室101内,也可以作为限定气体腔室101的一部分。另外,第一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接口装置,用于通气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主体(10)和第一水分导出件(20),所述主体(10)的内部限定有气体腔室(101),所述气体腔室(101)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10)并包括与所述气体腔室(101)相通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所述主体(10)外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部分(21)吸收所述气体腔室(101)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所述第二部分(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接口装置,用于通气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主体(10)和第一水分导出件(20),所述主体(10)的内部限定有气体腔室(101),所述气体腔室(101)用于与患者的口和/或鼻连通,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10)并包括与所述气体腔室(101)相通的第一部分(21)和位于所述主体(10)外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部分(21)吸收所述气体腔室(101)内的水分并将水分传导至所述第二部分(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包括头带,所述头带用于将所述主体(10)固定于患者头部,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形成所述头带的一部分或者形成整个所述头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包括固定层叠的吸水层(201)和防水层(202),所述防水层(202)靠近所述头带的用于与患者头部接触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201)采用织物或吸水敷料制成,和/或
所述防水层(202)采用塑料或橡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装置为鼻氧导管,所述主体(10)包括鼻腔连接件(11)和安装于所述鼻腔连接件(11)的转接头(12),所述第一水分导出件(20)安装于所述鼻腔连接件(11),所述气体腔室(101)由所述第一部分(21)、所述鼻腔连接件(11)以及所述转接头(12)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转接头(12)能够将来自气源的气体通入所述气体腔室(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患者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连接件(11)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转接头(12)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底部开口的容置腔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容置腔的顶壁(111)和后壁(112),所述第一部分(21)安装于所述后壁(112)的内表面上,所述转接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晗陈允敬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