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涛专利>正文

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19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杆、第二传动轮、步进电机、控制显示屏、拆卸板、水泥打散装置、旋风分流装置和回流冷却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内顶端左侧设置有水泥打散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内中部设置有旋风分流装置,并且旋风分流装置顶端中部与水泥打散装置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内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水泥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精确分离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效果,无需进行后续分离,无水泥颗粒堆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在如今的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是建筑物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在水泥生产后续阶段需要对刚出炉的高温水泥进行冷却,水泥冷却技术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中国专利CN105776917A针对已有的的冷却设备存在冷却效果差,冷却时间长等缺陷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水泥冷却器,其通过气体分散筒的侧壁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水泥粉料利用气流将其充分吹起,形成流态化的方式,克服了现有冷却设备存在冷却效果差,冷却时间长等缺陷的问题,但由于其冷却结构呈圆柱螺旋状,且冷却结构单一,导致其气体冷却温度不合格,冷却耗时长,并且容易造成颗粒堆积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4569739U针对已有的冷却设备冷却效果差,成本高,有些采用自然冷却,耗费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水泥的生产加工效率,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水泥冷却器,其通过从水泥的内部到外部进行均匀冷却,加快冷却罐体底部和顶部的空气流动,冷却均匀,效果好,加快水泥冷却的速度,克服了冷却设备冷却效果差,成本高,有些采用自然冷却,耗费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水泥的生产加工效率,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但由于其无法对不同粒径的水泥分别进行冷却收集,导致了其成品水泥粒径不均匀,在工业上需进行二次分离的问题。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以精确分离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效果,并且无需进行后续分离操作,不同粒径水泥采用不同路径冷却装置,精确冷却水泥,并且无水泥颗粒堆积的分流冷却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粒径不同的水泥颗粒全部都混合在一起进行冷却,并且还需在冷却后期进行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分离工作,导致冷却速度不够,不能够满足工艺需求,粒径小的熟料早已冷却,粒径大的熟料部分没有冷却,成品水泥颗粒存在粒径不同的问题,各种工业用所需粒径有不同要求,且冷却装置内部常有水泥颗粒堆积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新型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因为粒径不同的水泥颗粒全部都混合在一起进行冷却,并且还需在冷却后期进行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分离工作,导致冷却速度不够,不能够满足工艺需求,粒径小的熟料早已冷却,粒径大的熟料部分没有冷却,成品水泥颗粒存在粒径不同的问题,各种工业用所需粒径有不同要求,且冷却装置内部常有水泥颗粒堆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杆、第二传动轮、步进电机、控制显示屏、拆卸板、水泥打散装置、旋风分流装置和回流冷却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内顶端左侧设置有水泥打散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内中部设置有旋风分流装置,并且旋风分流装置顶端中部与水泥打散装置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内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水泥冷却装置,并且回流冷却装置顶端右侧与旋风分流装置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底端右侧与传动杆相连接,并且传动杆底端与旋风分流装置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内右端顶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支撑框架右端底部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拆卸板,所述水泥打散装置右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互相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底端中部与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水泥打散装置包括打散舱、第三传动轮、第一打散辊、第四传动轮、第二打散辊、第五传动轮、扇形管、漏斗板、锥形管和第一鼓风泵,所述打散舱左端顶部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所述打散舱右端顶部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左端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所述打散舱右端中上部通过轴承座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左端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所述打散舱右端底部与扇形管相连接,所述打散舱内中下部设置有漏斗板,所述打散舱左端底部与锥形管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打散辊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打散辊后端中部与打散舱相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二打散辊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打散辊后端中部与打散舱相连接,所述锥形管左端与第一鼓风泵相连接,所述打散舱左端顶部与支撑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扇形管底端与旋风分流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鼓风泵顶端左侧和底端与支撑框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旋风分流装置包括分流舱、进料口、第二鼓风泵、扇叶、第六传动轮和第七传动轮,所述分流舱顶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分流舱后端顶部与第二鼓风泵相连接,所述分流舱内底端与扇叶相连接,所述扇叶底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分流舱后端中上部与回流冷却装置相连接,所述进料口顶端与水泥打散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内中部与传动杆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回流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舱、热流水泥入口、进水池、出水池、冷却管、冷却水泥出口和导板,所述冷却舱顶端右侧设置有热流水泥入口,所述冷却舱内顶端右侧设置有进水池,并且进水池位于热流水泥入口右下方,所述冷却舱内底端右侧设置有出水池,所述冷却舱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舱底端左侧设置有冷却水泥出口,所述冷却舱内顶端和底端各设置有多个导板,所述热流水泥入口顶端与旋风分流装置相连接,所述冷却水泥出口外侧中部与支撑框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打散舱底端的底板向右倾斜,与水平面成10°夹角。优选地,所述回流冷却装置共设置有三个,且长度不同,分别与分流舱后端中上部、中部和中下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却管设置有双层。优选地,所述冷却舱左端顶部设置为圆形。优选地,所述导板均向左倾斜与水平面成45°夹角。(3)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新型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因为粒径不同的水泥颗粒全部都混合在一起进行冷却,并且还需在冷却后期进行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分离工作,导致冷却速度不够,不能够满足工艺需求,粒径小的熟料早已冷却,粒径大的熟料部分没有冷却,成品水泥颗粒存在粒径不同,各种工业用所需粒径有不同要求,且冷却装置内部常有水泥颗粒堆积的问题,设计了水泥打散装置、旋风分流装置和回流冷却装置,使用时通过水泥打散装置将水泥打散,配合旋风分流装置完成不同粒径水泥颗粒色分离,最后通过回流冷却装置进行精准冷却,从而达到了精确分离粒径不同水泥颗粒的效果,并且无需进行后续分离操作,不同粒径水泥采用不同路径冷却装置,精确冷却水泥,无水泥颗粒堆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泥打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框架,2-水泥打散装置,3-旋风分流装置,4-回流冷却装置,5-第一传动轮,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传动杆,9-第二传动轮,10-步进电机,11-控制显示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传动轮(5)、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杆(8)、第二传动轮(9)、步进电机(10)、控制显示屏(11)、拆卸板(12)、水泥打散装置(2)、旋风分流装置(3)和回流冷却装置(4),所述支撑框架(1)内顶端左侧设置有水泥打散装置(2),所述支撑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旋风分流装置(3),并且旋风分流装置(3)顶端中部与水泥打散装置(2)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内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水泥冷却装置,并且回流冷却装置(4)顶端右侧与旋风分流装置(3)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底端右侧与传动杆(8)相连接,并且传动杆(8)底端与旋风分流装置(3)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内右端顶部设置有步进电机(10),所述支撑框架(1)右端底部与控制显示屏(11)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拆卸板(12),所述水泥打散装置(2)右端与第一传动轮(5)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9)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10)进行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6)前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7)互相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7)底端中部与传动杆(8)进行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传动轮(5)、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杆(8)、第二传动轮(9)、步进电机(10)、控制显示屏(11)、拆卸板(12)、水泥打散装置(2)、旋风分流装置(3)和回流冷却装置(4),所述支撑框架(1)内顶端左侧设置有水泥打散装置(2),所述支撑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旋风分流装置(3),并且旋风分流装置(3)顶端中部与水泥打散装置(2)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内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水泥冷却装置,并且回流冷却装置(4)顶端右侧与旋风分流装置(3)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底端右侧与传动杆(8)相连接,并且传动杆(8)底端与旋风分流装置(3)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内右端顶部设置有步进电机(10),所述支撑框架(1)右端底部与控制显示屏(11)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拆卸板(12),所述水泥打散装置(2)右端与第一传动轮(5)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轮(9)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10)进行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6)前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7)互相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7)底端中部与传动杆(8)进行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分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打散装置(2)包括打散舱(201)、第三传动轮(202)、第一打散辊(203)、第四传动轮(204)、第二打散辊(205)、第五传动轮(206)、扇形管(207)、漏斗板(208)、锥形管(209)和第一鼓风泵(2010),所述打散舱(201)左端顶部与第三传动轮(202)相连接,所述打散舱(201)右端顶部与第四传动轮(204)相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204)左端与第三传动轮(202)相连接,所述打散舱(201)右端中上部通过轴承座与第五传动轮(206)相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206)左端与第四传动轮(204)相连接,所述打散舱(201)右端底部与扇形管(207)相连接,所述打散舱(201)内中下部设置有漏斗板(208),所述打散舱(201)左端底部与锥形管(209)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202)后端中部与第一打散辊(20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打散辊(203)后端中部与打散舱(201)相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轮(204)后端中部与第二打散辊(2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打散辊(205)后端中部与打散舱(201)相连接,所述锥形管(209)左端与第一鼓风泵(2010)相连接,所述打散舱(201)左端顶部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涛
申请(专利权)人:宫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