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19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包括玻璃基底,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金属网格层的网孔孔径为0.5~2µm;所述玻璃基底与石墨烯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在制备时,依次通过清洗、封接第一电极、旋涂石墨烯层、溅射金属网格层、溅射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封接第二电极、镀制抗氧化层,最终得到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该玻璃能够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加热均匀,同时保证玻璃的透过率;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玻璃
,具体是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冠状病毒于1937年首先在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自发现以来,冠状病毒就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2003年影响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影响全球的中东呼吸综合征(EMRS-CoV)及2019年12月以来影响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均对全球人类的健康及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冠状病毒对热感,因此可对存在病毒的物体表面进行加热处理来杀死病毒,传统的电热玻璃为在夹层玻璃中间膜一侧嵌入极细的钨丝或铜丝等金属加热丝,这种方法处理的电热玻璃存在加热慢、加热不均匀及透过率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能够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加热均匀,同时保证玻璃的透过率;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包括玻璃基底,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金属网格层的网孔孔径为0.5~2µm;所述玻璃基底与石墨烯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基底为厚度0.12~0.33mm的超薄玻璃。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格层采用的金属为钨、镍、铝、银或金。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ITO薄膜、AZO薄膜或FTO薄膜。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层为SiO2、Al2O3或AlN,抗氧化层的厚度为20~50nm。进一步的,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ITO薄膜时的厚度为20~50nm,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AZO薄膜时的厚度为200~400n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洗玻璃基底,去除玻璃基底表面的污物;S2、将第一电极封接在玻璃基底的顶面边缘;S3、采用旋涂法在玻璃基底顶面胶体制备石墨烯层及单层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微球均匀分布于石墨烯层上,使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一组圆弧形凹陷;S4、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步骤S3完成的表面镀制金属;镀制金属采用钨、镍、铝、银或金;S5、去除聚苯乙烯微球,得到金属网格层;金属网格层的网孔与石墨烯层的圆弧形凹陷一一对应;S6、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金属网格层顶面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ITO薄膜、AZO薄膜或FTO薄膜;S7、将第二电极封接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的顶面边缘;S8、在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上镀制抗氧化层,抗氧化层为SiO2、Al2O3或AlN,抗氧化层的厚度为30~50nm;得到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进一步的,步骤S1的玻璃基底采用厚度0.12~0.33mm的超薄玻璃。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的胶体为石墨烯与聚苯乙烯微球的混合胶体,石墨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50-100;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为0.5~2µm。进一步的,步骤S5采用四氢呋喃或甲苯有机溶剂超声清洗去除聚苯乙烯微球,超声清洗时间0.2~0.5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结合,能有效的降低整个膜系的电阻,通过电极进行电加热时,在电压和加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焦耳定律Q=UIT,电阻降低,电流增大,进而产生的热量增加,能快速加热玻璃基底,杀死病毒。二、通过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组合膜系结构,能够保证玻璃的透过率。三、抗氧化层的增加能有效增加整个防病毒玻璃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3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4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5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6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7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步骤S8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包括玻璃基底1,玻璃基底1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石墨烯层2、金属网格层3、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与抗氧化层5;金属网格层3的网孔孔径为0.5~2µm;所述玻璃基底1与石墨烯层2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6,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与抗氧化层6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7。石墨烯层2的表面设有与金属网格层3的网孔一一对应的圆弧形凹陷2a。作为优选的,玻璃基底1为厚度0.12~0.33mm的超薄玻璃;金属网格层3采用的金属为钨、镍、铝、银或金;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为ITO薄膜、AZO薄膜或FTO薄膜;抗氧化层5为SiO2、Al2O3或AlN,抗氧化层5的厚度为20~50nm。当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为ITO薄膜时,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的厚度为20~50nm;当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为AZO薄膜时,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的厚度为200~400n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洗玻璃基底1,去除玻璃基底1表面的污物;作为优选的,玻璃基底1采用厚度0.12~0.33mm的超薄玻璃;具体为将玻璃基底1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先用丙酮超声20min,再用酒精超声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超声20min,最后用N2吹干,得到洁净的玻璃基底;S2、结合图2与图3所示,将第一电极6封接在玻璃基底1的顶面边缘;S3、采用旋涂法在玻璃基底1顶面胶体制备石墨烯层2及单层聚苯乙烯微球9,聚苯乙烯微球9均匀分布于石墨烯层2上,使石墨烯层2的表面形成一组圆弧形凹陷2a;采用胶体为石墨烯与聚苯乙烯微球的混合胶体,石墨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50-100;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为0.5~2µm;S4、结合图4所示,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步骤S3完成的表面镀制金属;镀制金属采用钨、镍、铝、银或金;本实施例具体为以聚苯乙烯微球9为模板,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各个聚苯乙烯微球的间隙之间沉积金属,沉积的金属层在石墨烯层上,溅射金属采用钨,功率为60W,沉积时间为30s,厚度为10nm;S5、结合图5所示,去除聚苯乙烯微球9,得到金属网格层3;金属网格层3的网孔与石墨烯层的圆弧形凹陷2a一一对应;可采用四氢呋喃或甲苯有机溶剂超声清洗去除聚苯乙烯微球,超声清洗时间0.2~0.5h;S6、结合图6所示,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金属网格层顶面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4;透明氧化物导电层4为ITO薄膜、AZO薄膜或FTO薄膜;本实施例沉积厚度为20nm的ITO薄膜;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底,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金属网格层的网孔孔径为0.5~2µm;所述玻璃基底与石墨烯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底,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石墨烯层、金属网格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金属网格层的网孔孔径为0.5~2µm;所述玻璃基底与石墨烯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一电极,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与抗氧化层的一侧边缘之间夹设有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底为厚度0.12~0.33mm的超薄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层采用的金属为钨、镍、铝、银或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ITO薄膜、AZO薄膜或FTO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层为SiO2、Al2O3或AlN,抗氧化层的厚度为20~50n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其特征在于,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ITO薄膜时的厚度为20~50nm,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为AZO薄膜时的厚度为200~400nm。


7.一种快速加热的防病毒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洗玻璃基底,去除玻璃基底表面的污物;
S2、将第一电极封接在玻璃基底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云杨勇王田禾曹欣崔介东石丽芬单传丽倪嘉仲召进王萍萍高强王巍巍赵凤阳韩娜柯震坤孙扬善张正义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