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9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之间还连接有侧向盒壁,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插入孔;还包括加强盒壁,所述加强盒壁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盒壁和所述第二盒壁。区别于现有技术,除连接第一盒壁、第二盒壁的侧向盒壁外,第一盒壁、第二盒壁之间还通过加强盒壁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第一盒壁、第二盒壁的支承性能,进而可较大程度地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一盒壁和/或第二盒壁的塌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承装盒
,具体涉及一种承装盒。
技术介绍
杯装饮品、杯装食品等杯装物在进行运输时,需要配置承装盒,一般的承装盒都是简单地在盒体的上盒壁开设几个插入孔,然后将杯装物插在相应的插入孔内进行固定,即可以进行运输。但是,这种形式的承装盒的结构强度较低,尤其是在上盒壁开设的插入孔的数量较多时,盒体上盒壁极易塌陷,影响承装盒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装盒,该承装盒除了采用侧向盒壁对第一盒壁、第二盒壁进行连接外,还设置了加强盒壁,有利于提高第一盒壁、第二盒壁的支承性能,可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塌陷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之间还连接有侧向盒壁,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插入孔;还包括加强盒壁,所述加强盒壁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盒壁和所述第二盒壁。区别于现有技术,除连接第一盒壁、第二盒壁的侧向盒壁外,第一盒壁、第二盒壁之间还通过加强盒壁进行连接,能够提高第一盒壁、第二盒壁的支承性能,进而可较大程度地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一盒壁和/或第二盒壁的塌陷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设有所述插入孔的盒壁设有非闭合的切割缝,所述切割缝围合形成切割壁体,所述切割壁体的根部设有第一折叠痕,所述切割壁体沿所述第一折叠痕弯折后能够形成所述加强盒壁,所述切割壁体弯折后留下的孔用于形成所述插入孔。可选地,所述切割壁体在所述第一折叠痕处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设有所述切割缝的一者相连,且所述切割壁体还能够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另一者抵接。可选地,所述切割壁体在所述第一折叠痕处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设有该切割缝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插接配合结构,所述切割壁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配合结构。可选地,所述切割壁体设有自外缘向内延伸的分断缝和自外缘向内延伸的第二折叠痕,所述分断缝与所述第二折叠痕相接;所述切割壁体在沿所述第二折叠痕折叠后包括呈夹角相连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设有所述切割缝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分部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分部,以形成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配合结构的插接端。可选地,还包括防护片,所述防护片连接于所述插入孔的孔壁,且在二者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折叠痕,所述防护片能够绕所述第三折叠痕进行翻转;插接状态下,所述防护片能够翻转至与待承装物的外壁相贴合。可选地,所述防护片还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所述易断痕自所述防护片的内缘向外缘延伸。可选地,所述盒体由一块基板折叠拼接而成,所述基板包括四个盒壁部,四所述盒壁部之间均设有第四折叠痕;四所述盒壁部中相对位置最远的两所述盒壁部相互连接,四所述盒壁部中相间隔的两所述盒壁部中,一者为所述第一盒壁,另一者为所述第二盒壁。可选地,四所述盒壁部中相对位置最远的两所述盒壁部中,一者设有第一卡接件,另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接件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卡接配合部。可选地,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一者设有易折部,所述易折部在翻折后能够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中的另一者相连。可选地,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中,一者包括第一盒壁,另一者包括第二盒壁;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包括三个盒壁部,同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之间设有第五折叠痕;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盒壁部为所述第一盒壁、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分体相连,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盒壁部为所述第二盒壁、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分体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盒壁设有所述插入孔,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在远离所述第一盒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在远离所述第二盒壁的一端设有第三卡接件,且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还设有第二卡接配合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配合部卡连,所述第三卡接件与所述插入孔卡连。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采用纸板制备,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相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盒壁相垂直的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采用瓦楞纸板制备,所述瓦楞纸板包括至少一层瓦楞芯体,所述瓦楞芯体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瓦楞纸板的纸纹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为盖体部,所述第二分体为本体部,所述盖体部为所述第一盒壁,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二盒壁和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向盒壁,所述本体部通过所述侧向盒壁与所述盖体部相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承装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插入孔、防护片以及加强盒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强盒壁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展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承装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第一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图7为图5中第二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承装盒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本体部的展开图。图1-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盒体、11第一盒壁、111插入孔、112切割缝、113防护片、113a第三折叠痕、113b易断痕、114第二插接配合结构、12第二盒壁、121第一插接配合结构、122易折部、13侧向盒壁、131第一卡接件、132第二卡接件、133第三卡接件、134第二卡接配合部、135第四卡接件、136粘合部、14加强盒壁、14a第一分部、14a-1插接端、14b第二分部、141第一折叠痕、142分断缝、143第二折叠痕;A基板、A1第四折叠痕、B第一分体、B1第五折叠痕、C第二分体、D瓦楞芯体、E本体部、F盖体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请参考图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承装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插入孔、防护片以及加强盒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强盒壁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展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承装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装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包括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盒壁(11)和第二盒壁(12),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之间还连接有侧向盒壁(13),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插入孔(111);/n还包括加强盒壁(14),所述加强盒壁(1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盒壁(11)和所述第二盒壁(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装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包括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盒壁(11)和第二盒壁(12),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之间还连接有侧向盒壁(13),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插入孔(111);
还包括加强盒壁(14),所述加强盒壁(1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盒壁(11)和所述第二盒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设有所述插入孔(111)的盒壁设有非闭合的切割缝(112),所述切割缝(112)围合形成切割壁体,所述切割壁体的根部设有第一折叠痕(141),所述切割壁体沿所述第一折叠痕(141)弯折后能够形成所述加强盒壁(14),所述切割壁体弯折后留下的孔用于形成所述插入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壁体在所述第一折叠痕(141)处与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设有所述切割缝(112)的一者相连,且所述切割壁体还能够与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的另一者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壁体在所述第一折叠痕(141)处与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设有该切割缝(112)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插接配合结构(121),所述切割壁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配合结构(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壁体设有自外缘向内延伸的分断缝(142)和自外缘向内延伸的第二折叠痕(143),所述分断缝(142)与所述第二折叠痕(143)相接;
所述切割壁体在沿所述第二折叠痕(143)折叠后包括呈夹角相连的第一分部(14a)和第二分部(14b),所述第一分部(14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盒壁(11)、所述第二盒壁(12)中设有所述切割缝(112)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分部(14a)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分部(14b),以形成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配合结构(121)的插接端(14a-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片(113),所述防护片(113)连接于所述插入孔(111)的孔壁,且在二者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折叠痕(113a),所述防护片(113)能够绕所述第三折叠痕(113a)进行翻转;
插接状态下,所述防护片(113)能够翻转至与待承装物的外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113)还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113b),所述易断痕(113b)自所述防护片(113)的内缘向外缘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承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由一块基板(A)折叠拼接而成,所述基板(A)包括四个盒壁部,四所述盒壁部之间均设有第四折叠痕(A1);
四所述盒壁部中相对位置最远的两所述盒壁部相互连接,四所述盒壁部中相间隔的两所述盒壁部中,一者为所述第一盒壁(11),另一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春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远传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