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94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约束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下肢约束带容易使患者关节挛缩、甚至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约束装置,包括主体和两个分体,主体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黏扣A,另一个短边的背面设有尼龙黏扣B,主体上靠近尼龙黏扣A的一半上设有尼龙粘扣C;分体上靠近其中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D,靠近另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E,分体背面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粘扣F,两个分体通过尼龙粘扣粘在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体与主体之间利用尼龙粘扣的强粘性起到约束下肢活动范围的作用,同时又能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减少长时间制动带来的关节挛缩和肌肉酸痛。也可独立约束单侧下肢,方便拆卸、操作简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约束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下肢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贴近于病人的身体,以限制病人身体移动或躯体活动的自由。保护性身体约束被视为控制病人躁动和减少由于躁动而干扰治疗及维持安全的临床常用保护性措施。急诊患者大多病情紧急危重,合并烦躁、意识不清的状况,容易出现病人因此自伤或伤人行为。为确保病人安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必要的身体约束护理行为难以避免。约束虽然被称为“保护性措施”,用来保护患者的安全,但同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躯体伤害。目前最常用的下肢约束工具为棉布约束带,其着力点位于膝关节,使关节无法处于功能位,易导致关节挛缩、肌肉酸痛、甚至压力性损伤,接触面积小以及牵拉使皮肤红肿、破损。同时,绑带式的束缚易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下肢约束带容易使患者关节挛缩、肌肉酸痛、甚至压力性损伤,并且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体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下肢约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约束装置,包括主体和两个分体,所述主体展开后为矩形,所述主体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黏扣A,另一个短边的背面设有尼龙黏扣B,所述主体上靠近尼龙黏扣A的一半上设有尼龙粘扣C,所述主体沿短边的中间对折后整体套在床垫上且设有尼龙粘扣C的一面朝上;所述分体展开后为矩形,分体上靠近其中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D,靠近另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E,分体背面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粘扣F,所述两个分体通过尼龙粘扣粘在主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主体和两个分体,将主体套在床垫上,两个分体分别包裹患者的左右下肢,然后将包裹后的下肢放置在主体的尼龙粘扣毛面上,分别固定下肢活动的主要发力部位-缝匠肌和固定小腿,刚好避开中间的膝关节,避免过度约束。还可根据患者下肢胖瘦自行调节松紧,分体与主体之间利用尼龙粘扣的强粘性起到约束下肢活动范围的作用,同时又能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减少长时间制动带来的关节挛缩和肌肉酸痛。此外,患者翻身时也能通过尼龙粘扣对其双腿进行约束,对于偏瘫、骨折等只需要约束单侧下肢的患者,可独立约束其单侧躁动下肢;另外,本技术方便拆卸、操作简洁,减少由于反复拆系绑带带来的护理工作量以及绑带过长带来的院内感染风险和安全风险。2、本技术与下肢的接触面积大,能减少皮肤摩擦损伤,并能给予下肢保暖。3、本技术的固定着力点避开骨隆突处,可避免压力性损伤,能保持膝关节功能位,给予一定活动范围,减少长时间制动带来的关节挛缩和肌肉酸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的展开图的正面;图3为本技术主体的展开图的背面;图4为本技术分体的展开图的正面;图5为本技术分体的展开图的背面;图中:主体-1、尼龙黏扣A-101、尼龙黏扣B-102、尼龙粘扣C-103;分体-2、尼龙粘扣D-201、尼龙粘扣E-202、尼龙粘扣F-203;床垫-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下肢约束装置,包括主体1和两个分体2,所述主体1采用细帆布制成,结实保暖透气,展开后为长度180cm、宽度50cm的矩形,所述主体1的一个短边上设有长50cm、宽5cm的尼龙黏扣毛面A101,另一个短边的背面设有长50cm、宽5cm的尼龙黏扣勾面B102,所述主体1上靠近尼龙黏扣毛面A101的一半上设有长70cm、宽40cm尼龙粘扣毛面C103,所述主体1沿短边的中间对折后整体套在床垫3上且设有尼龙粘扣毛面C103的一面朝上;所述分体2采用细帆布制成,展开后为长80cm、宽50cm的矩形,分体2上靠近其中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缝制有长70cm、宽20cm的尼龙粘扣勾面D201,用于固定下肢活动的主要发力部位-缝匠肌,靠近另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缝制有长70cm、宽10cm的尼龙粘扣勾面E202,用于固定小腿,分体2背面的一个短边上设有1cm宽的尼龙粘扣毛面F203,所述尼龙粘扣D201的宽度大于尼龙粘扣E202的宽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先将主体1套在床垫3上,通过尼龙黏扣毛面A101和尼龙黏扣勾面B102黏结,并使主体1设有尼龙粘扣毛面C103的一面朝上;患者躺下后将其下肢置于主体1上方,采用两个分体2分别包裹左右下肢,然后将包裹后的下肢放置在主体1的尼龙粘扣毛面C103上,使尼龙粘扣勾面D201固定下肢活动的主要发力部位-缝匠肌,尼龙粘扣勾面E202固定小腿,刚好避开中间的膝关节,避免过度约束。还可根据患者下肢胖瘦自行调节松紧,分体2与主体1之间利用尼龙粘扣的强粘性起到约束下肢活动范围的作用,同时又能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减少长时间制动带来的关节挛缩和肌肉酸痛。此外,患者翻身时也能通过尼龙粘扣对其双腿进行约束,对于偏瘫、骨折等只需要约束单侧下肢的患者,可独立约束其单侧躁动下肢;另外,本技术方便拆卸、操作简洁,减少由于反复拆系绑带带来的护理工作量以及绑带过长带来的院内感染风险和安全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两个分体(2),所述主体(1)展开后为矩形,所述主体(1)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黏扣A(101),另一个短边的背面设有尼龙黏扣B(102),所述主体(1)上靠近尼龙黏扣A(101)的一半上设有尼龙粘扣C(103),所述主体(1)沿短边的中间对折后整体套在床垫上且设有尼龙粘扣C(103)的一面朝上;/n所述分体(2)展开后为矩形,分体(2)上靠近其中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D(201),靠近另一个矩形长边的一侧设有尼龙粘扣E(202),分体(2)背面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粘扣F(203),所述两个分体(2)通过尼龙粘扣粘在主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两个分体(2),所述主体(1)展开后为矩形,所述主体(1)的一个短边上设有尼龙黏扣A(101),另一个短边的背面设有尼龙黏扣B(102),所述主体(1)上靠近尼龙黏扣A(101)的一半上设有尼龙粘扣C(103),所述主体(1)沿短边的中间对折后整体套在床垫上且设有尼龙粘扣C(103)的一面朝上;
所述分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刘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