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76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包括诊断装置主体、更换机构与扶手机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于诊断装置主体一侧,所述旋转板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端设置有咬合板,所述固定块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咬合板底端处于安装槽内侧,所述安装槽内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咬合板底端开设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了更换机构,避免了避免细菌传染,卫生效果佳,不用在咬合板上面套上消毒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通过设计了第一弹簧,保证了卡块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处于卡槽内侧将咬合板卡住,防止咬住咬合板时咬合板会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
本技术属于口腔医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需要使用到口腔CT,口腔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组织情况进行反映,可以发现口腔X光片的投照角度不能发现的、或者更细微的病变,它的三维重建效果能够对骨组织情况、下颌关节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前方案设计,以及术后科学评价。口腔CT是围绕人体的一段容积螺旋式地采集数据。口腔CT与常规CT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获得的是三维信息,而后者获得的是二维信息。口腔CT提高了扫描速度,扫描覆盖面广,无间隙采集容积数据,便于各种方式、各个角度的影像重建,且可以任意地、回顾性重建。现有的口腔CT在进行拍片前,需要病人先咬住咬合片,才可进行拍片,但是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咬合片上套上消毒袋,消毒袋易被病人咬破,导致口腔内的液体遗留在咬合片表面上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口腔CT在进行拍片前,需要病人先咬住咬合片,才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包括诊断装置主体(1)、更换机构与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旋转板(2),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于诊断装置主体(1)一侧,所述旋转板(2)顶端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顶端设置有咬合板(6),所述固定块(5)顶端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咬合板(6)底端处于安装槽(7)内侧,所述安装槽(7)内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咬合板(6)底端开设有凹槽(8),所述第一限位槽(13)内侧设置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一端处于凹槽(8)内侧,所述限位板(9)处于第一限位槽(13)内壁的外侧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包括诊断装置主体(1)、更换机构与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旋转板(2),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于诊断装置主体(1)一侧,所述旋转板(2)顶端设置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顶端设置有咬合板(6),所述固定块(5)顶端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咬合板(6)底端处于安装槽(7)内侧,所述安装槽(7)内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咬合板(6)底端开设有凹槽(8),所述第一限位槽(13)内侧设置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一端处于凹槽(8)内侧,所述限位板(9)处于第一限位槽(13)内壁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4),所述限位板(9)处于第一限位槽(13)内壁的另一侧设置有推块(12),且所述推块(12)一端贯穿固定块(5)内壁处于固定块(5)外侧,所述凹槽(8)内壁开设有卡槽(11),所述限位板(9)处于凹槽(8)内壁的外侧设置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处于卡槽(11)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颌面口腔临床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机构包括扶手(4),所述扶手(4)处于旋转板(2)一侧,所述扶手(4)外侧设置有转杆(15),所述旋转板(2)外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6),所述转杆(15)一端处于第二限位槽(16)内侧,所述转杆(15)与第二限位槽(16)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外侧设置有卡齿(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颖倪莹成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