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758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有阀板,所述阀板的内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外壳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阀板的内部设置了插杆,插杆上设置了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了限位槽,外壳体上设置了滑杆,滑杆上设置了弹簧,滑杆的顶部设置了限位杆,采用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内壳体为圆柱状结构,阀板可通过转动实现水流的通断,转动固定杆可带动阀板旋转,限位杆可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向下移动并且插进限位槽内部,进而将固定杆固定住,通过此设计可在检测液体压力时关闭阀板,减小液体的流动,稳定液体的压力,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尤其涉及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
技术介绍
尿动力学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来研究贮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其功能障碍。依检查方法分为上尿路尿动力学及下尿路尿动力学。其中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技术已较为成熟,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之常规检查项目,内容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CMG)、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P-Q图)、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UPP)、排尿性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MUPP)、漏尿点压力测定术(LPP)、外括约肌电流图测定术(EMG)、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各种同步多道程测定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及动态尿动力学测定术(Holter)等。通过上述检查,结合临床所见,对膀胱尿道及其有关神经支配提供功能及形态相结合的综合判断及处理意见。现有的尿动力检测中需要使用尿动力测压管和直肠测压管来连接人体和检测仪器,但是此种方式对于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需要多次插拔测压管和尿管,患者需要忍受多次侵入性操作的痛苦,同时存在感染的风险;并且在一次检查时使用多种管材,不仅增加了材耗,还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尿潴留留置尿管患者行尿动力检测时使用的尿管和测压管需要多次置管以及耗材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的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有阀板,所述阀板的内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外壳体的外侧,所述外壳体的外表壁嵌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的外表壁和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的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可插接于限位槽的内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体的外表壁嵌设有固定套,所述内壳体与固定套之间连通有内连接管,所述外壳体的外部设有外连接管,所述固定套与外连接管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与连接套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连接管与连接套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体的外表壁与滑杆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阀板的端面与固定杆垂直,所述内壳体为圆柱状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杆上套接有两个防水垫圈,所述两个防水垫圈分别嵌设于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外表壁。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外壳体的内部设置了内壳体,内壳体的内部设置了阀板,阀板的内部设置了插杆,插杆上设置了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了限位槽,外壳体上设置了滑杆,滑杆上设置了弹簧,滑杆的顶部设置了限位杆,采用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内壳体为圆柱状结构,阀板可通过转动实现水流的通断,转动固定杆可带动阀板旋转,限位杆可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向下移动并且插进限位槽内部,进而将固定杆固定住,通过此设计可在检测液体压力时关闭阀板,减小液体的流动,稳定液体的压力,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进行尿动力检查时不需要频繁更换尿管和测压管,减少了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2、本技术中,外壳体上设置了固定套,固定套上设置了连接套和内连接管,连接套上设置了外连接管,采用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当外连接管损坏后,通过旋转连接套可使其与固定套分离,进而更换正常的外连接管再通过连接套12旋紧即可,此设计不需要整体更换连接头,有助于医院节省开支,同时减少了尿动力检查所需要的耗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杆与限位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套与外连接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外壳体;2、内壳体;3、阀板;4、插杆;5、固定杆;6、滑杆;7、弹簧;8、限位杆;9、内连接管;10、固定套;11、外连接管;12、连接套;13、限位槽;14、防水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内壳体2的内部设有阀板3,阀板3的内部插接有插杆4,插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外壳体1的外表壁嵌设有滑杆6,滑杆6的外侧设有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外表壁和滑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滑杆6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的限位杆8,固定杆5的外表壁开设有限位槽13,限位杆8的下端可插接于限位槽13的内部,在进行检测时,使限位杆8插进限位槽13中,提高了阀板3阻挡液体流动时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3所示,外壳体1的外表壁嵌设有固定套10,内壳体2与固定套10之间连通有内连接管9,外壳体1的外部设有外连接管11,固定套10与外连接管11通过连接套12固定连接,固定套10与连接套12螺纹连接,外连接管11与连接套12连通,固定套10和连接套12方便在外连接管11损坏后更换。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体1的外表壁与滑杆6滑动连接,阀板3的端面与固定杆5垂直,内壳体2为圆柱状结构,通过阀板3的转动配合内壳体2的内表壁实现液体的通断。具体的,如图1所示,插杆4上套接有两个防水垫圈14,两个防水垫圈14分别嵌设于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外表壁,提高插杆4的防水性能,提高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密封性。工作原理:使用时,医护人员将三个外连接管11分别与输水端、压力传感器和尿道连接,然后手动向上拉起滑杆6使限位杆8与限位槽13脱离,并且转动固定杆5,固定杆5可带动阀板3转动使内连接管9和外连接管11连通,接着打开输水端将水灌入连接头中,在进行压力检测前,医护人员再次转动固定杆5并且提起滑杆6,使限位杆8与限位槽13对齐,再松开滑杆6,滑杆6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限位杆8插进限位槽13的内部,此时阀板3关闭,使尿道和压力传感器连通的内连接管9和外连接管11内部的水压稳定,此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即可完成尿动力检查,通过上述的步骤,本连接头可实现一根管道代替测压管和尿管,减少了检测时频繁更换置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了置管造成感染的问题,并且节省了耗材,有助于节省患者就医的开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内部设有阀板(3),所述阀板(3)的内部插接有插杆(4),所述插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壁嵌设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外侧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外表壁和滑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6)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的限位杆(8),所述固定杆(5)的外表壁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杆(8)的下端可插接于限位槽(13)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内部设有阀板(3),所述阀板(3)的内部插接有插杆(4),所述插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壁嵌设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外侧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外表壁和滑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6)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的限位杆(8),所述固定杆(5)的外表壁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杆(8)的下端可插接于限位槽(1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动力检查的连接尿管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壁嵌设有固定套(10),所述内壳体(2)与固定套(10)之间连通有内连接管(9),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娟王小平杨静龙海燕祝凡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