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771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包括:LED光源;传导LED光源光线的光纤;导光器,其设在所述的光纤远离LED光源的一端用于接收光纤传导的光线;导光体,其设置导光器的光线射出端将导光器射出光线折射;隔光环,其设在导光体内阻挡光线向导光体内侧照射;与眼睛角膜接触的第一透镜,其设置在导光体的一端,导光体端面顶靠在所述的第一透镜的边缘。导光体折射的光线从第一透镜的边缘进入眼睛,即照明光线从成像的非有效径区域进入到眼睛,阻挡环能阻挡从导光器、导光体折射以及第一透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成像系统,消除因第一透镜的反射光所产生的鬼像,结构简单、照明均匀、杂光微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对某些眼科疾病的及时发现,眼底相机被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用于对视网膜、视神经盘、血管分布等进行观察,但眼底本身不发光,需要外部光源对其进行照明,才能利用眼底组织的反射光进行成像观测。目前,传统的非散瞳的眼底相机照明系统,一般需要有一路光路经过折反系统在人眼瞳孔附近形成弧状或者环形光斑,形成科勒照明,该种照明光路较为复杂,照明系统的体积会比较庞大,光路一般要通过照明和成像系统共用第一枚镜片中心区域,光轴一致,照明光容易经第一枚镜片反射至CMOS产生鬼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眼底相机照明系统仍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照明均匀、杂光微弱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光源1;传导LED光源1光线的光纤3;导光器4,其设在所述的光纤3远离LED光源1的一端用于接收光纤3传导的光线;导光体5,其设置导光器4的光线射出端将导光器4射出光线折射;隔光环9,其设在导光体5内阻挡光线向导光体5内侧照射;与眼睛角膜接触的第一透镜6,其设置在导光体5的一端,所述的导光体5端面顶靠在所述的第一透镜6的边缘。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5的内侧面55为反光面,所述导光体5靠近第一透镜6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光口面51和第二出光口面52,所述导光体5靠近导光器4的一端设有将入射光折射经反光面反射后从第二出光口面52射出的第一入光口面53和将入射光折射经第一出光口面51射出的第二入光口面54。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5的内侧面55与第一透镜的光轴OA的夹角α5为32~37度,所述第一出光口面51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1为48~53度,所述第二出光口面52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2为51~56度,所述第一入光口面53截面边两端点的连线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3为60~65度,所述第二入光口面54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4为105~110度;所述第一出光口面51的截面边长L1为0.4~0.5mm,所述第二出光口面52的截面边长L2为0.4~0.5mm,所述第一入光口面53截面边两端点的连线长度L3为0.5~0.6mm,所述第二入光口面54的截面边长L4为0.4~0.5mm,所述内侧面55截面边长L5为3~3.5mm。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体5为由两个片状块对接组成的锥形环状体,所述的隔光环9贴靠在导光体5内侧壁,所述的隔光环9内设有用于成像的第二透镜8。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6为弯月形,所述的第二透镜8一端粘接在第一透镜6的中部,所述第一透镜6的光焦度为负。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器4为多条,多条导光器4围成以第一透镜的光轴OA为中心的环形。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器4呈圆柱状,所述的导光器4轴线与第一透镜的光轴OA的夹角为33~38度。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的出光端口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导光器4的入光端口截面面积。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光源1为白光LED灯。如上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3为多条,多条所述的光纤3在LED光源1一端套设有将光纤3聚拢的环套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导光体折射的光线从第一透镜的边缘进入眼睛,即照明光线从成像的非有效径区域进入到眼睛,第一透镜的反射光少,同时导光体内设有阻挡光线向导光体内侧照射的阻挡环,阻挡环能阻挡从导光器、导光体折射以及第一透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成像系统,消除因第一透镜的反射光所产生的鬼像,结构简单、照明均匀、杂光微弱。2、本技术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第一透镜和角膜角膜接触,消除角膜因和空气接触的高反射率,避免角膜表面会有较多的反射光进入成像光路,从而消除角膜鬼像。3、本技术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当光线经导光器传递到导光体的第一入光口面、第二入光口面,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光口面折射到内侧面,再由内侧面全反射经第二出光口面折射,照明眼底接近中心的区域;另一部分光线经第二入光口面折射后经第一出光口面折射,照明眼底周边区域,形成较大的视场。。4、本技术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导光体为由两个片状块对接组成的锥形环状体,组装方便。5、本技术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多条导光器围成以第一透镜的光轴OA为中心的环形,使得照明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照明系统的光学图;图2是本技术照明系统使用状态时的光路图;图3是本技术消除第一透镜反射光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光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在眼底的照明仿真照度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在眼底的照明仿真能量分布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在成像CMOS上的杂光照度分布示意图。图中:1为LED光源;2为环套;3为光纤;4为导光器;5为导光体;6为第一透镜;7为液膜;8为第二透镜;9为阻挡环;OA为第一透镜的光轴;10为人眼模型;其中人眼模型从左到右分别包括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包括:LED光源1;传导LED光源1光线的光纤3;导光器4,其设在所述的光纤3远离LED光源1的一端用于接收光纤3传导的光线;导光体5,其设置导光器4的光线射出端将导光器4射出光线折射;隔光环9,其设在导光体5内阻挡光线向导光体5内侧照射;与眼睛角膜接触的第一透镜6,其设置在导光体5的一端,所述的导光体5端面顶靠在所述的第一透镜6的边缘。导光体5折射的光线从第一透镜6的边缘进入眼睛,即照明光线从成像的非有效径区域进入到眼睛,第一透镜的反射光少,而阻挡环9能阻挡从硬导光器4、导光体5折射的杂光进入成像系统,同时,如图3所示,阻挡环9也能阻挡从第一透镜6反射的光线进入成像系统,消除因第一透镜6的反射光所产生的鬼像,结构简单、照明均匀、杂光微弱。图2示出了照明系统使用状态时的光路,10为人眼模型,其中人眼模型从左到右分别包括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第一透镜和角膜角膜接触,避免角膜表面会有较多的反射光进入成像光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消除第一透镜6和角膜之间的空气,一般会在角膜处滴洒消毒液形成液膜7,三者折射率接近,所以由菲涅耳原理,三介质间的临界面反射率很低,更好地避免角膜反射光进入成像光路。如图4所示,导光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LED光源(1);/n传导LED光源(1)光线的光纤(3);/n导光器(4),其设在所述的光纤(3)远离LED光源(1)的一端用于接收光纤(3)传导的光线;/n导光体(5),其设置导光器(4)的光线射出端将导光器(4)射出光线折射;/n隔光环(9),其设在导光体(5)内阻挡光线向导光体(5)内侧照射;/n与眼睛角膜接触的第一透镜(6),其设置在导光体(5)的一端,所述的导光体(5)端面顶靠在所述的第一透镜(6)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LED光源(1);
传导LED光源(1)光线的光纤(3);
导光器(4),其设在所述的光纤(3)远离LED光源(1)的一端用于接收光纤(3)传导的光线;
导光体(5),其设置导光器(4)的光线射出端将导光器(4)射出光线折射;
隔光环(9),其设在导光体(5)内阻挡光线向导光体(5)内侧照射;
与眼睛角膜接触的第一透镜(6),其设置在导光体(5)的一端,所述的导光体(5)端面顶靠在所述的第一透镜(6)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5)的内侧面(55)为反光面,所述导光体(5)靠近第一透镜(6)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光口面(51)和第二出光口面(52),所述导光体(5)靠近导光器(4)的一端设有将入射光折射经反光面反射后从第二出光口面(52)射出的第一入光口面(53)和将入射光折射经第一出光口面(51)射出的第二入光口面(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眼底相机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5)的内侧面(55)与第一透镜的光轴(OA)的夹角α5为32~37度,所述第一出光口面(51)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1为48~53度,所述第二出光口面(52)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2为51~56度,所述第一入光口面(53)截面边两端点的连线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3为60~65度,所述第二入光口面(54)与内侧面(55)的夹角α4为105~110度;所述第一出光口面(51)的截面边长L1为0.4~0.5mm,所述第二出光口面(52)的截面边长L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穷龚俊强李建华李源财徐景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