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24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属于生活领域的电子标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模通讯的电子徽章,这种电子徽章主要用于佩戴并适用于多种操作模式,其包括用于佩戴的主体部和可拆卸的安装于主体部上的标识片,所述主体部设有在第一区域网中通讯的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设有与第二区域网通讯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包括裸露于主体部外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用于承受从所述主体部拆除所述标识片的外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单手使用较小的力即可组合或者拆出操作;主体部不用反复摘取解除佩戴,减少丢失的几率;标识片方便喷涂和更换,满足多模通讯场景下系统个性化定制需求或者切换标识片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
本技术属于生活领域的电子标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模通讯的电子徽章,这种电子徽章主要用于佩戴并适用于多种操作模式。
技术介绍
具有多模通讯功能的电子徽章根据应用场景具有多种通讯方式,如用于个人身份识别的双模通讯电子徽章,一方面通过别针固定于衣物或者通过手环佩戴于手腕,与一个网络远程通讯连接,以实现其功能,如,远程定位、行走步数记录等,另一方面通过解除佩戴状态实现与另一个网络近距离通讯连接,以实现其他功能,如,NFC收付款、音频脉冲调制通讯传输文件等。可见该类电子徽章至少有两种应用场景,及保持佩戴状态下适于远距离通讯的应用,以及解除佩戴状态下适于近距离通讯的应用。一些例子可以说明现有技术中两种应用场景所造成的问题,如:一些小学生佩戴的电子校徽,具有上述双模通讯功能,该类电子校徽佩戴于随身衣物上,当保持佩戴时,可以实现远程定位、电子考勤等功能,但是当需要使用其校园一卡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NFC刷卡功能时,必须解除佩戴状态,使用完后再恢复佩戴状态,这种频繁的状态切换,第一方面操作不便,用别针等方式佩戴时增加了刺伤身体的可能性,第二方面容易失效,用夹子等方式佩戴时增加了机械疲劳,容易松动滑脱,第三方面影响外观,用在衣物上缝制魔术贴的方式将其佩戴于衣物时,需要对衣物进行二次加工。具体示例中的问题,也相应的会出现在胸牌、手环等同类多模通讯的产品中。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在多种应用场景切换的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便于佩戴和解除佩戴,使用便捷。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包括用于佩戴的主体部和可拆卸的安装于主体部上的标识片,所述主体部设有与第一区域网通讯的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设有与第二区域网通讯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包括裸露于主体部外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用于承受从所述主体部拆除所述标识片的外力。第一无线收发器用于与第一区域网通讯,以满足一个保持佩戴状态即可实现功能的应用场景,比如2.4G频段通讯等远距离通讯;第二无线收发器用于与第二区域网通讯,以满足一个需要解除佩戴状态才能实现功能的应用场景,比如13.65M频段通讯等近距离通讯;从所述主体部拆除所述标识片的外力可以是大致垂直于受力面表面的,可以直接沿外力方面拆除标识片的,也可以是与受力面表面不垂直的,利用该外力的一个分力方向拆除标识片的。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为有源模块,即第一无线收发器内部包括电池等存储电能的部件,并使用存储电能的部件工作,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为无源模块,即第二无线收发器内部可以不包括储存电能的部件,而是如NFC等接收空间电磁场等外部能量的激励产生电力进行工作。上述各技术方案的改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片包括用于喷涂标识的上表面和一个或多个平的下表面,所述标识片的重心落于包围全部所述平的下表面的凸包内。这些实施例中,标识片的上表面需要喷涂徽章的标识图案,设置与该上表面相对的部分下表面或者全部下表面为平面,使得标识片可以稳定的放置于一个平面,避免可能由于下表面存在异形结构导致放不平稳,降低了喷涂时的固定卡具的需求,即节约了工装成本。一般的,喷涂中放置标识片的平面与标识片的上表面是平行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改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标识片的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的限位结构。这些限位结构可以是主体部和标识片组装后的一个接触位置成对设置的键和槽、卡扣等机械限位,也可以是在该接触位置成对设置的磁体,这些用于固定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的限位结构可以使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解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改进实施例中,所述受力面位于所述标识片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即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从标识片的上表面拆除标识片,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从标识片的下表面拆除标识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改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设有插入安装标识片的插槽。优选的,该插槽的槽口位置设有引导所述标识片插入的斜面。优选的,该插槽内设有凸起,用于与插入所述标识片的表面摩擦接触。这些实施例指出了一类实用的限位结构,即主体部设有插槽,标识片的整体作为键并全部嵌入插槽内,除了通过所述的受力面拆除标识片外,标识片与主体部的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均难以改变,实现了固定。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单手使用较小的力即可组合或者拆出操作;主体部不用反复摘取解除佩戴,减少丢失的几率;标识片方便喷涂和更换,满足多模通讯场景下系统个性化定制需求或者切换标识片的需求;其他有益效果也可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得到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2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右视示意图;图5为图2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后视示意图;图6为图2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分解状态的右视示意图图7为图2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2中标识片的后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主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右视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A-A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0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后视示意图;图14为图10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分体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实施例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主视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的右视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B-B剖面的示意图;图19为图17中C处细节放大图;图20为图15实施例中插槽内凸起分布位置示意图;其中,10、主体部,11、通孔,12、佩戴部,13、插槽,14、斜面,15、凸起,16、限位槽,17、限位面,18、固定槽,20、标识片,21、受力面,22、上表面,23、下表面,24、重心,26、限位柱,27、限位面,28、固定柱,100、第一无线收发器,200、第二无线收发器,300、第一区域网,400、第二区域网,500、电子徽章。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其改善了当同一佩戴者同时具有远距离通讯需求和短距离通讯需求时,面对不同操作时的功能或者应用场景切换的便捷性。本公开提供技术方案至少在整体佩戴时,电子徽章适用于远距离无线通讯,在取出标识片时,佩戴者可操作标识片适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特别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通过使用组合式的结构,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网络的终端设备,考虑到本申请的第一区域网和第二区域网可以是独立或者互相有部分信息耦合的网络,在整体佩服时,主体部始终可以独立完成其在第一区域网内的通讯任务,在从主体部上便捷的拆出标识片时,标识片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佩戴的主体部和可拆卸的安装于主体部上的标识片,所述主体部设有在第一区域网中通讯的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设有与第二区域网通讯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包括裸露于主体部外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用于承受从所述主体部拆除所述标识片的外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佩戴的主体部和可拆卸的安装于主体部上的标识片,所述主体部设有在第一区域网中通讯的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设有与第二区域网通讯的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标识片包括裸露于主体部外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用于承受从所述主体部拆除所述标识片的外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为有源模块,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为无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佩戴式电子徽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片包括用于喷涂标识的上表面和一个平的下表面或者多个齐平的下表面,所述标识片的重心落于包围全部所述平的下表面的凸包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象牙塔网格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