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凯涛专利>正文

一种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23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周围凹陷成型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遮挡单元,通过于注塑孔的周围设置容纳槽以及填充于容纳槽内的遮挡单元,以隐藏注塑孔,确保鞋底的美观性,从而减少客户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减少销售厂商和制造厂商的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类设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最初的功能只是用来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使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要求也非常高。而鞋底作为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鞋底是属于鞋子接触地面的部分,其美观性相对鞋面要求较低,但是鞋底作为重要部分,其各方面还是要做到尽善尽美。目前的鞋底基本上均采用注塑成型,注塑完毕后鞋底的底面或其他位置会留下孔洞状的注塑孔(注塑孔的具体位置以厂家的生产工艺而定),较为丑陋,而有的客户不懂鞋底的工艺,以为这个孔洞是鞋子生产过程中的瑕疵,进而提出赔偿或投诉,从而对销售厂商和制造厂商造成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能够对注塑孔进行隐藏,确保鞋底的美观性,从而减少客户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减少销售厂商和制造厂商的困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周围凹陷成型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遮挡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机通过注塑孔可以完成鞋底本体的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同时容纳槽也一起成型,然后将遮挡单元固定于容纳槽内,遮挡单元起到遮挡注塑孔的作用,从而能够对注塑孔进行隐藏,确保鞋底的美观性,从而减少客户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减少销售厂商和制造厂商的困扰;并且遮挡单元内嵌固定于容纳槽中,减少遮挡单元脱离的情况,能够确保遮挡单元与容纳槽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遮挡单元与所述容纳槽之间采用嵌接、粘接或两者的结合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遮挡单元与容纳槽之间的连接;并且嵌接加粘接的组合连接形式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遮挡单元与容纳槽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遮挡单元为滴塑标志贴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滴塑标志贴片的表面具有图案或文字或数字或其中组合的标志样式,在具有遮挡注塑孔的同时,还能够展示鞋子本身的信息,如其鞋子品牌标识或鞋子尺码等其他信息;且滴塑材质较为柔软,因此能够更好贴合于容纳槽内;同时滴塑材质的颜色较为多样,因此可以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形成醒目色差,从而提高其上标志的显眼程度,便于客户对鞋子的信息进行获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沿所述鞋底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前掌区、足弓区和后跟区;所述注塑孔位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周面、所述前掌区、足弓区和后跟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便于注塑的同时,还能便于体现遮挡单元上面信息的展示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塑孔位于所述足弓区内,且所述注塑孔位于所述足弓区沿鞋底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中部或两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足弓区的受力较小,其形变程度较低,因此能够减少因鞋底本体形变而导致遮挡单元脱落的情况;当注塑孔位于足弓区的一侧时,其上的遮挡单元的标志信息可以为鞋子品牌标识,足弓区的中部则用于印制鞋子的尺码字符;当注塑孔位于足弓区的中部时,起到居中显示的作用,其遮挡单元的美观性和信息展示性较好;当注塑孔位于足弓区的两侧,即可同时对两侧的注塑,从而提高了注塑成型的效率,且两侧的注塑孔同时发生形变,从而使鞋底本体的受力较为均匀,使用者的脚感较好,且更进一步可以将两侧的注塑孔对称设置,其美观性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槽的槽型设置为椭圆形,且所述容纳槽的长轴方向相对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脚部的生理结构不对称,因此足弓区的受力方向与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非平行,而容纳槽的长轴方向根据鞋底本体正常受力方向设置,因此足弓区正常受力形变时(如前掌区或后跟区相对于足弓区上翘时,足弓区处于撑大变形状态),容纳槽的长轴端沿受力方向拉伸,由于长轴端与遮挡单元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长轴端的拉伸对遮挡单元与容纳槽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所造成的影响较小;而容纳槽的短轴端则向椭圆中心处收缩,且收缩程度较小以及短轴端与遮挡单元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较好地包裹住遮挡单元,减少其脱离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足弓区内沿所述鞋底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的表面为弧面,且防滑部的中部由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朝向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方向拱起,所述防滑部包括多个防滑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部能够确保足弓区的防滑效果,并且其弧面设置符合足弓区的受力形变后的形状,从而提高足弓区的韧性,使其不易断裂,并且还能够提升使用者的脚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掌区的中部设为防滑区,所述防滑区内设有多个沿所述鞋底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防滑块,所述防滑块的表面开设有“Y”字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汇集端与分叉端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至后端方向分布,且所述导流槽的三个末端均贯穿至所述防滑块的侧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防滑块能够确保前掌区的防滑效果,并且沿长度方向设置可以减少行走过程中路面上的小石子嵌入鞋底,而相邻防滑块之间的凹陷处能够容纳意外嵌入的小石子,从而减少小石子对使用者的脚部所造成的突兀感;并且行走过程中液体或者更加细碎的碎石子从导流槽的汇集端进入,并可以通过分叉端从鞋底本体的两侧排出,从而加快液体或碎石子的排出,以确保使用者的脚感良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掌区的外缘位置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前掌区的防滑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起之间形成有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防滑区和所述鞋底本体周面的排水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能够承接来自防滑区内Y型导流槽所分叉排出的碎石子或液体,并沿前掌区的两侧向外排出,从而提高排出阻碍物的速度和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于注塑孔的周围设置容纳槽以及填充于容纳槽内的遮挡单元,以隐藏注塑孔,确保鞋底的美观性,从而减少客户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减少销售厂商和制造厂商的困扰;2、通过将容纳槽设置为椭圆形,当足弓区正常受力形变时,容纳槽的短轴端则向椭圆中心处收缩,且收缩程度较小以及短轴端与遮挡单元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较好地包裹住遮挡单元,减少其脱离的情况;3、通过设置“Y”字形的导流槽以及搭配导流槽使用的排水槽,能加快鞋底本体底面上的液体或碎石子快速从鞋底本体的两侧排出,以确保使用者的脚感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实施例1的鞋底本体的正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沿容纳槽短轴方向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实施例3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开设有注塑孔(16),所述注塑孔(16)周围凹陷成型有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内设有遮挡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开设有注塑孔(16),所述注塑孔(16)周围凹陷成型有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内设有遮挡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2)与所述容纳槽(17)之间采用嵌接、粘接或两者的结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2)为滴塑标志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的底面沿所述鞋底本体(1)长度方向依次划分为前掌区(11)、足弓区(12)和后跟区(13);所述注塑孔(16)位于所述鞋底本体(1)的周面、所述前掌区(11)、足弓区(12)和后跟区(1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孔(16)位于所述足弓区(12)内,且所述注塑孔(16)位于所述足弓区(12)沿鞋底本体(1)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中部或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7)的槽型设置为椭圆形,且所述容纳槽(17)的长轴方向相对所述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涛
申请(专利权)人:黄凯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