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03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一悬挂米蛾幼虫容器;(2)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并悬挂米蛾幼虫容器;(3)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检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它主要以在野外人工悬置米蛾幼虫容器的方式,通过诱集野外自然环境中褐带卷蛾茧蜂,或诱集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为其生存提供野外寄生寄主、繁殖条件和庇护所,确保了褐带卷蛾茧蜂野外种群的建立,提升了种群个体数,达到寄生蜂生物防治害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业生物
,涉及一种通过人工措施,提高自然种群寄生蜂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在野外悬置米蛾幼虫的容器,提升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棕榈科植物是仅次于禾本科的第二大经济植物,也是海南省及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木,更是棕榈植物相关产业的数十万种植户的重要致富手段。由于海南地处热带高温、高湿、多雨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各种害虫的发生和暴发,尤其伴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旅游、电商等的飞速发展,带来诸多例如外来虫害暴发的问题,给棕榈植物产业及其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给我国南方棕榈植物生产安全及生态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椰子织蛾是2013年8月发现入侵我国海南的棕榈科植物害虫,随后在广东、广西等地相继发现该虫的危害性。该幼虫取食棕榈科植物叶片表皮组织,吐丝并粘连粪便蛀虫道于叶片背面,使植物叶片卷曲,呈现焦枯状,严重时可使植物树冠干枯甚至死亡,最高可导致椰子果实减产45%以上,13.8%~21%的叶片受损,同时也对大王棕、蒲葵等观赏性棕榈植物的叶片造成了严重危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红脉穗螟是危害槟榔的重要害虫,在我国槟榔种植区全年均可发生和危害。该虫初孵幼虫由此蛀入花穗,幼虫常在苞片未展开前就将花穗蛀食一空,仅留发黑的花穗梗和大量虫粪及啮屑,在开花期和果期,幼虫也能取食花瓣和蛀食槟榔果实,在红脉穗螟发生严重的区域,可导致槟榔产果率下降31%以上,这些害虫的频繁发生和爆发,严重威胁到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br>由于棕榈科植物树干笔直细长,结果树高达十多米,人工施药的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其次,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多隐藏于叶片或花苞中钻蛀为害,隐蔽性强,采用喷洒淋洗植株的化学农药防治法,药剂难以直接接触虫体,形成有效的防治作用;此外,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害虫具有抗药性,造成害虫反复猖獗,并杀死害虫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也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和种植果实食用安全。因而,依据经典的生物防治理论,采取“以虫治虫”利用天敌寄生蜂防治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实现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主题之一。褐带卷蛾茧蜂是一种幼虫寄生蜂,又名茶小卷蛾茧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茧蜂属Bracon,除已报到的寄主如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和台湾格纹卷蛾Adoxophyesprivatana,我们在海南的野外也发现该寄生蜂对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的幼虫也具有极强的嗜好性。米蛾Corcyracephalonica是一种仓储害虫,通常在取食大米、小麦、玉米、小米、花生、芝麻、干果为食,其饲养方法简单,且脱离了粮食作物的米蛾幼虫很难存活,因此,它的卵、幼虫和蛹可以被用来作为寄生性天敌或捕食性天敌昆虫的饲料,在生产天敌的过程中作为中间寄主,广泛应用。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易于饲养的米蛾幼虫作为褐带卷蛾茧蜂的寄主,通过大量饲养米蛾幼虫,扩繁褐带卷蛾茧蜂,再将其释放到野外,达到生物防治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的目的,是当前利用寄生蜂防治棕榈害虫的一种可行性方法。申请人团队通过室内大量扩繁,野外释放褐带卷蛾茧蜂的运作模式,提高了在我国热带地区的生物防治棕榈害虫应用效果,对保护棕榈植物产业的种植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申请人在长期推广释放褐带卷蛾茧蜂的实践中发现,褐带卷蛾茧蜂在飞离释放器后,其释放器中残存少量的米蛾幼虫,偶尔会再次被褐带卷蛾茧蜂寄生,形成一定数量的褐带卷蛾茧蜂群体。因而大胆推测并试验论证,野外环境下褐带卷蛾茧蜂成蜂可自寻到米蛾幼虫,将其作为寄主之一,并有能力利用米蛾幼虫繁衍野外自然种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它主要以在野外人工悬置米蛾幼虫容器的方式,通过诱集野外自然环境中褐带卷蛾茧蜂,或诱集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为其生存提供野外寄生寄主、繁殖条件和庇护所,确保了褐带卷蛾茧蜂野外种群的建立,提升了种群个体数,达到寄生蜂生物防治害虫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一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已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好的棕榈林中,将米蛾幼虫容器悬挂于棕榈林中;每隔5~30米悬挂1个,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确保每个米蛾幼虫容器内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寄生米蛾幼虫;所述米蛾幼虫容器内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2)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并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未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差的棕榈林中,在1~2个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的容器内还加入褐带卷蛾茧蜂,并以围绕该米蛾幼虫容器周围,每隔15~30米,悬挂3~10个不含褐带卷蛾茧蜂的米蛾幼虫容器;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确保每个米蛾幼虫容器内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寄生米蛾幼虫;所述米蛾幼虫容器的侧面或底面设置若干个直径小于等于3mm的孔洞,作为褐带卷蛾茧蜂出入的孔道,容器体积至少大于米蛾幼虫或米蛾幼虫所在介质的一半;所述米蛾幼虫容器为相对密闭容器,可防止米蛾幼虫逃离到外界,并被有效寄生;(3)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检视:在棕榈林中悬置米蛾幼虫容器后,每10天检查容器内褐带卷蛾茧蜂的数量,并随机调查棕榈树上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被寄生的情况,同时观察林地内为害状是否减轻,用以确保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的效果。较佳地,每亩地设置4~8个米蛾幼虫容器。较佳地,所述米蛾幼虫选用中龄或大龄米蛾幼虫。较佳地,所述碎渣谷物为人工饲养米蛾投入的饲料,并经过米蛾幼虫取食后废渣与饲料形成相互混杂的介质。较佳地,所述米蛾幼虫容器的侧面或底面设置若干个直径小于等于1.5mm的孔洞,容器内的米蛾幼虫无法逃离到外界,并被有效寄生。较佳地,所述米蛾幼虫容器包括盒体和盒盖,在盒体内设置隔板,隔板将盒体内分隔成寄生腔和引导腔,所述隔板从上至下设置若干个过度孔,过度孔与寄生腔和引导腔相通,引导腔的侧面或底面设置若干个与外界相通的引导孔;所述隔板的高度等于盒体的高度。较佳地,所述寄生腔内底部上设置限位底板,限位底板与隔板底部连接,限位底板的宽度与寄生腔的宽度匹配,限位底板不仅可以固定隔板,防止偏移,又能确保寄生腔底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较佳地,所述引导腔侧面设置限位侧板,限位侧板与隔板侧面连接,限位侧板的宽度与引导腔的宽度匹配,限位侧板可以固定隔板,防止偏移。较佳地,所述盒盖上设置悬挂件,悬挂件可以为挂钩、挂绳等,确保能方便地将米蛾幼虫容器固定在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单一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已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好的棕榈林中,将米蛾幼虫容器悬挂于棕榈林中;每隔5~30米悬挂1个,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所述米蛾幼虫容器内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n(2)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并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未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差的棕榈林中,在1~2个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的容器内还加入褐带卷蛾茧蜂,并以围绕该米蛾幼虫容器周围,每隔15~30米,悬挂3~10个不含褐带卷蛾茧蜂的米蛾幼虫容器;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n所述米蛾幼虫容器的侧面或底面设置若干个直径小于等于3mm的孔洞,作为褐带卷蛾茧蜂出入的孔道,容器体积至少大于米蛾幼虫或米蛾幼虫所在介质的一半;/n(3)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检视:在棕榈林中悬置米蛾幼虫容器后,每10天检查容器内褐带卷蛾茧蜂的数量,并随机调查棕榈树上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被寄生的情况,同时观察林地内为害状是否减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单一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已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好的棕榈林中,将米蛾幼虫容器悬挂于棕榈林中;每隔5~30米悬挂1个,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所述米蛾幼虫容器内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
(2)人工释放褐带卷蛾茧蜂,并悬挂米蛾幼虫容器:在未发现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或生态环境较差的棕榈林中,在1~2个含有米蛾幼虫或含碎渣谷物的米蛾幼虫的容器内还加入褐带卷蛾茧蜂,并以围绕该米蛾幼虫容器周围,每隔15~30米,悬挂3~10个不含褐带卷蛾茧蜂的米蛾幼虫容器;3~7天打开检查,如果某个米蛾幼虫容器内不存在褐带卷蛾茧蜂成蜂附着,就将该米蛾幼虫容器换个位置;
所述米蛾幼虫容器的侧面或底面设置若干个直径小于等于3mm的孔洞,作为褐带卷蛾茧蜂出入的孔道,容器体积至少大于米蛾幼虫或米蛾幼虫所在介质的一半;
(3)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检视:在棕榈林中悬置米蛾幼虫容器后,每10天检查容器内褐带卷蛾茧蜂的数量,并随机调查棕榈树上椰子织蛾和红脉穗螟被寄生的情况,同时观察林地内为害状是否减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群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地设置4~8个米蛾幼虫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米蛾幼虫容器提升野外褐带卷蛾茧蜂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涛林玉英温海波马光昌向凯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