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70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电源结构,外壳结构安装在电源结构的前端;计时模块电性连接核心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使得装置在对车辆租赁时间进行计时和统计处理后利用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同步发送给后台的移动终端进行储存,便于在租赁结束后将数据进行比对。该装置在滑盖的内侧安装有海绵刷,且滑盖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相互匹配,使得装置能够通过滑块将滑盖盖住壳体的表面,避免长时间的行车导致安装槽内积攒灰尘影响装置的精确度,同时在滑下滑盖时还能够利用海绵刷清洁显示屏的表面,有效提高了车辆租户观看时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时设备
,具体为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汽车租赁业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很多公司都提供不同种类的汽车方案和付费方式,以满足不同喜好、不同需求的客户需要。例如,有的公司采取现用现付的付费方式,而有的公司则采用月付方式。有些公司收取年费,有些公司则收取基本费用,然后按照超过指定里程数的行驶里程计算附加费用。现有的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大多防尘效果不好,稳定性较差且不具有同步传输功能。针对这些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它具有防尘效果好、稳定性较好且具有同步传输功能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它具有防尘效果好、稳定性较好且具有同步传输功能等优点,从而解决了传统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大多防尘效果不好,稳定性较差且不具有同步传输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电源结构,外壳结构安装在电源结构的前端,所述外壳结构包括滑盖和壳体,壳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腔中分别设置有显示屏和开关,且壳体的前端面两侧边沿处均加工有滑槽,滑盖的表面设置有观察舷窗,且壳体的背面连接有电源结构;所述电源结构包括电源盒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支撑脚框和防滑外套组成,且电源盒的两侧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支撑脚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框的底端外侧包裹有防滑外套,防滑外套的底侧边沿支撑接触面,且防滑外套为一种硅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的内侧安装有海绵刷,且滑盖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相互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盒的内腔中分别安装有计时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核心处理模块,计时模块电性连接核心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且核心处理模块为一种型号PentiumEE的CPU。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盒的内腔中还设置有显示模块、GPS模块和电源模块,显示模块电性连接显示屏,且GPS模块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在滑盖的内侧安装有海绵刷,且滑盖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相互匹配,使得装置能够通过滑块将滑盖盖住壳体的表面,避免长时间的行车导致安装槽内积攒灰尘影响装置的精确度,同时在滑下滑盖时还能够利用海绵刷清洁显示屏的表面,有效提高了车辆租户观看时的清晰度。2、本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在支撑脚框的底端外侧包裹有防滑外套,防滑外套的底侧边沿支撑接触面,且防滑外套为一种硅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使得装置在固定时,可以将其通过支撑脚框放置在车内,并利用转杆调整任意支撑角度,同时通过防滑外套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3、本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计时模块电性连接核心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使得装置在对车辆租赁时间进行计时和统计处理后利用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同步发送给后台的移动终端进行储存,便于在租赁结束后将数据进行比对,避免出现计时错误影响租赁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滑盖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盖滑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和电源结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计时原理系统框图。图中:1、外壳结构;11、滑盖;111、观察舷窗;112、海绵刷;113、滑块;12、壳体;121、安装槽;1211、显示屏;1212、开关;122、滑槽;2、电源结构;21、电源盒;211、转杆;212、计时模块;213、数据传输模块;214、核心处理模块;215、显示模块;216、GPS模块;217、电源模块;22、支撑组件;221、支撑脚框;222、防滑外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包括外壳结构1和电源结构2,外壳结构1安装在电源结构2的前端,外壳结构1包括滑盖11和壳体12,壳体12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的内腔中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211和开关1212,且壳体12的前端面两侧边沿处均加工有滑槽122,滑盖1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舷窗111,且壳体12的背面连接有电源结构2;滑盖11的内侧安装有海绵刷112,且滑盖1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块113,滑块113与滑槽122相互匹配。请参阅图图2、图4和图5,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电源结构2包括电源盒21和支撑组件22,支撑组件22由支撑脚框221和防滑外套222组成,且电源盒21的两侧通过转杆211活动连接支撑脚框221;支撑脚框221的底端外侧包裹有防滑外套222,防滑外套222的底侧边沿支撑接触面,且防滑外套222为一种硅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电源盒21的内腔中分别安装有计时模块212、数据传输模块213以及核心处理模块214,计时模块212电性连接核心处理模块214,核心处理模块214通过数据传输模块213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且核心处理模块214为一种型号PentiumEE的CPU;电源盒2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显示模块215、GPS模块216和电源模块217,显示模块215电性连接显示屏1211,且GPS模块216信号连接移动终端。综上所述:本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壳体12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的内腔中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211和开关1212,且壳体12的前端面两侧边沿处均加工有滑槽122,滑盖1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舷窗111,在滑盖11的内侧安装有海绵刷112,且滑盖1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滑块113,滑块113与滑槽122相互匹配,使得装置能够通过滑块113将滑盖11盖住壳体12的表面,避免长时间的行车导致安装槽121内积攒灰尘影响装置的精确度,同时在滑下滑盖11时还能够利用海绵刷112清洁显示屏1211的表面,有效提高了车辆租户观看时的清晰度,且壳体12的背面连接有电源结构2,计时模块212电性连接核心处理模块214,核心处理模块214通过数据传输模块213信号连接移动终端,使得装置在对车辆租赁时间进行计时和统计处理后利用数据传输模块213将数据同步发送给后台的移动终端进行储存,便于在租赁结束后将数据进行比对,避免出现计时错误影响租赁的效益,电源盒21的两侧通过转杆211活动连接支撑脚框221,在支撑脚框221的底端外侧包裹有防滑外套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包括外壳结构(1)和电源结构(2),外壳结构(1)安装在电源结构(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1)包括滑盖(11)和壳体(12),壳体(12)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的内腔中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211)和开关(1212),且壳体(12)的前端面两侧边沿处均加工有滑槽(122),滑盖(1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舷窗(111),且壳体(12)的背面连接有电源结构(2);/n所述电源结构(2)包括电源盒(21)和支撑组件(22),支撑组件(22)由支撑脚框(221)和防滑外套(222)组成,且电源盒(21)的两侧通过转杆(211)活动连接支撑脚框(2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包括外壳结构(1)和电源结构(2),外壳结构(1)安装在电源结构(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1)包括滑盖(11)和壳体(12),壳体(12)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的内腔中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211)和开关(1212),且壳体(12)的前端面两侧边沿处均加工有滑槽(122),滑盖(1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舷窗(111),且壳体(12)的背面连接有电源结构(2);
所述电源结构(2)包括电源盒(21)和支撑组件(22),支撑组件(22)由支撑脚框(221)和防滑外套(222)组成,且电源盒(21)的两侧通过转杆(211)活动连接支撑脚框(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租赁时间智能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框(221)的底端外侧包裹有防滑外套(222),防滑外套(222)的底侧边沿支撑接触面,且防滑外套(222)为一种硅橡胶材质制成的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武斌李惠苏栋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海垦小灵狗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