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65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两端铰接有定位锥,且定位锥插接到地面中,所述定位锥上插接有销钉,且销钉插接到收纳槽的内壁上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左右两侧下方开设有放置卡槽,所述放置卡槽的底部铰接有定位板,通过在防护套的底部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收纳槽,便于定位锥收纳到收纳槽中,在定位锥上插接有销钉,便于通过销钉可将定位锥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在防护套的左右壁底部开设有放置卡槽,便于定位板收纳到放置卡槽中,在定位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齿,便于将定位板更好的限位在地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震仪传输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剧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仪是为了更好的监测地震的发生,现有的地震仪传输装置通常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地震仪传输装置很容易受到损坏,同时地震仪传输装置放置结构的单一,导致地震仪传输装置很容易产生倾倒,无法对底座进行监测,因此需要对地震仪传输装置的放置结构加以改进,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更好的保护,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便于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两端铰接有定位锥,且定位锥插接到地面中,所述定位锥上插接有销钉,且销钉插接到收纳槽的内壁上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左右两侧下方开设有放置卡槽,所述放置卡槽的底部铰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齿,且防滑齿与地面相贴合。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套的左右壁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中。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套的内部插接有地震仪传输装置,所述地震仪传输装置底部固定安装的感应杆贯穿防护套的底部中心位置且与地面相贴合,所述防护套的顶部套接有防护帽。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帽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挤压盘,且挤压盘压合在地震仪传输装置的顶部。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帽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部活动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防护套的顶部相对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杆插接到限位孔中。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杆远离防护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盘,所述限位杆上套接有弹簧套,所述弹簧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上,且弹簧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拉盘上。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更好的对地震仪传输装置进行保护,使得地震仪传输装置不易受到损坏同时可对地震仪传输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增加地震仪传输装置安装的稳定性,便于地震仪传输装置地震监测更准确。1、本技术中,通过在防护套的底部靠近边缘处开设有收纳槽,便于定位锥收纳到收纳槽中,在定位锥上插接有销钉,便于通过销钉可将定位锥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在防护套的左右壁底部开设有放置卡槽,便于定位板收纳到放置卡槽中,在定位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齿,便于将定位板更好的限位在地面上,在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便于内螺纹套与固定板配合,更好的对定位板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增加定位板的放置稳定性。2、本技术中,在防护套的内部插接有地震仪传输装置,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在防护套的顶部放置有防护帽,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进行保护,使得地震仪传输装置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在防护帽的底部中心限位通过定位杆连接有挤压盘,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增加地震仪传输装置放置的稳定性,在限位板上活动插接有限位杆,便于限位杆在限位板上进行左右移动,同时限位杆插接在防护套顶部相对限位杆位置开设有的限位孔中,便于将防护帽更好的限位在防护套的顶部,在限位杆上套接有弹簧套,便于限位杆在弹簧套的作用下能更好的插接在限位孔中,增加防护帽放置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挤压盘更好的压合在地震仪传输装置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套与防护帽结构剖面图。图中标记:1-防护套、2-收纳槽、3-定位锥、4-销钉、5-放置卡槽、6-定位板、7-内螺纹套、8-防滑齿、9-固定板、10-定位螺杆、11-地震仪传输装置、12-感应杆、13-防护帽、14-定位杆、15-挤压盘、16-限位板、17-限位杆、18-拉盘、19-弹簧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防护套1,防护套1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收纳槽2,便于定位锥3收纳到收纳槽2中,收纳槽2的内壁两端铰接有定位锥3,且定位锥3插接到地面中,定位锥3上插接有销钉4,且销钉4插接到收纳槽2的内壁上进行固定,便于通过销钉4可将定位锥3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护套1左右两侧下方开设有放置卡槽5,便于定位板6收纳到放置卡槽5中,放置卡槽5的底部铰接有定位板6,定位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7,便于内螺纹套7与固定板9配合,更好的对定位板6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增加定位板6的放置稳定性,定位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齿8,且防滑齿8与地面相贴合,便于将定位板6更好的限位在地面上。参照图1-4,防护套1的左右壁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9,固定板9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10,定位螺杆10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7中,防护套1的内部插接有地震仪传输装置11,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11进行限位固定,地震仪传输装置11底部固定安装的感应杆12贯穿防护套1的底部中心位置且与地面相贴合,防护套1的顶部套接有防护帽13,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11进行保护,使得地震仪传输装置11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防护帽13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挤压盘15,且挤压盘15压合在地震仪传输装置11的顶部,便于对地震仪传输装置11进行限位固定,增加地震仪传输装置11放置的稳定性。参照图1-4,防护帽13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板16,限位板16中部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7,便于限位杆17在限位板16上进行左右移动,同时限位杆17插接在防护套1顶部相对限位杆17位置开设有的限位孔中,便于将防护帽13更好的限位在防护套1的顶部,防护套1的顶部相对限位杆17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杆17插接到限位孔中,限位杆17远离防护套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盘18,限位杆17上套接有弹簧套19,便于限位杆17在弹簧套19的作用下能更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防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收纳槽(2),所述收纳槽(2)的内壁两端铰接有定位锥(3),且定位锥(3)插接到地面中,所述定位锥(3)上插接有销钉(4),且销钉(4)插接到收纳槽(2)的内壁上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1)左右两侧下方开设有放置卡槽(5),所述放置卡槽(5)的底部铰接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7),所述定位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齿(8),且防滑齿(8)与地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防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收纳槽(2),所述收纳槽(2)的内壁两端铰接有定位锥(3),且定位锥(3)插接到地面中,所述定位锥(3)上插接有销钉(4),且销钉(4)插接到收纳槽(2)的内壁上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1)左右两侧下方开设有放置卡槽(5),所述放置卡槽(5)的底部铰接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7),所述定位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齿(8),且防滑齿(8)与地面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左右壁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10),所述定位螺杆(10)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7)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内部插接有地震仪传输装置(11),所述地震仪传输装置(11)底部固定安装的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健伟王立会吕文亭涂雅洁毛健南和继刚代伟郑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苏牧探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