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643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主机架和副机架相配合的方式,在各机架上安装预置的安装板或支撑板,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各组件的分区安装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维护效率;通过对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高位油镜、低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等部件在油分筒体外侧的分布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位置分布比较清晰明了,方便后续的布线;在高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的上方设置倒V字形挡板,则是对油分筒体上侧留下的水滴或雨水进行遮挡导流,避免影响这些部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系统机架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
技术介绍
现代制冷工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市场迅猛增长、国际竞争激烈、节能和环保迫切要求的背景下,受微电子、计算机、新型材料和其他相关工业领域技术进步的渗透和促进,现代制冷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并具备了新的发展前景。一般的冷凝系统在整体安装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紧凑型安装架结构,在安装的时候各零部件进行堆叠或通过连接架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安装之后,在需要进行维修检修的时候由于安装的方式不规范,结构紧凑,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拆卸方面,导致维护效率低下的问题。油分离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压缩机工作时会有一部分润滑油随着压缩机的做功和制冷剂一起被排入高压仓进入高压管,这样系统中就会有润滑油的存在,这样会造成压缩机缺油而损坏。这样就会在系统中安装一个油分离器,把润滑油气分离开来,润滑油直接回到压缩机,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能够解决一般的冷凝系统用的机架整体结构紧凑不利于后续的维护,以及分布不合理,不方便后续布线,防雨效果差的外置油分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主机架,所述主机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机架的上表面上开有若干与支撑板配合的螺栓孔;所述主机架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主机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锁紧设置有压缩机;所述主机架内设置有连通管路;一副机架,所述副机架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在主机架上相邻的两侧,所述副机架的侧边连接在主机架的底端侧边;所述副机架上设置有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所述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均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副机架上;所述油分筒体,所述油分筒体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油分筒体的底端支撑在一支撑座上,在油分筒体的顶端具有一制冷剂出口,在油分筒体的侧端具有制冷剂进口、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低位油镜、高位油镜、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油位开关接口,其中,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上下并列分布,高位油镜、低位油镜上下并列分布,且高位油镜、低位油镜位于冷冻油出口的一侧,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沿着油分筒体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于冷冻油出口的另一侧;所述油分筒体的外侧位于高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的上方均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呈倒V字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筒体的上端位于制冷剂出口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安全阀、一检修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通过采用主机架和副机架相配合的方式,在各机架上安装预置的安装板或支撑板,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各组件的分区安装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维护效率;通过对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高位油镜、低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等部件在油分筒体外侧的分布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位置分布比较清晰明了,方便后续的布线;在高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的上方设置倒V字形挡板,则是对油分筒体上侧留下的水滴或雨水进行遮挡导流,避免影响这些部件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的油分筒体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的油分筒体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包括一主机架1,所述主机架1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机架的上表面上开有若干与支撑板11配合的螺栓孔;所述主机架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主机架1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通过螺栓锁紧设置有压缩机12;所述主机架1内设置有连通管路。一副机架2,所述副机架2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在主机架上相邻的两侧,所述副机架2的侧边连接在主机架的底端侧边;所述副机架2上设置有油分筒体301,风冷箱4和冷凝罐5;所述油分筒体301,风冷箱4和冷凝罐5均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副机架2上。一油分筒体301,油分筒体301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油分筒体301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一上封头311、一下封头312,油分筒体1的下封头312的底端支撑在一支撑座313上,在油分筒体301的顶端具有一制冷剂出口309,在油分筒体301的侧端具有制冷剂进口302、冷冻油进口303、冷冻油出口305、低位油镜308、高位油镜307、恒温传感器314、油加热器304、油位开关接口310,其中,制冷剂进口302位于油分筒体301的上侧端,冷冻油进口303、冷冻油出口305上下并列分布,高位油镜307、低位油镜308上下并列分布,且高位油镜307、低位油镜308位于冷冻油出口305的一侧,油位开关接口310、恒温传感器304、油加热器304沿着油分筒体1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于冷冻油出口305的另一侧。通过对冷冻油进口303、冷冻油出口305、高位油镜307、低位油镜308、油位开关接口310、恒温传感器314、油加热器304等部件在油分筒体301外侧的分布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各个部件的位置分布比较清晰明了,方便后续的布线。在油分筒体301的外侧位于高位油镜307、油位开关接口310、恒温传感器314、油加热器304的上方均设置有一挡板306,挡板306呈倒V字形状。在高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的上方设置倒V字形挡板,则是对油分筒体上侧留下的水滴或雨水进行遮挡导流,避免影响这些部件的正常使用。在油分筒体301的上端位于制冷剂出口309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安全阀、一检修阀。对于安全阀的设置,则是为了对油分筒体301内的压力进行控制,提高安全系数,而检修阀的设置,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检修。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机架,所述主机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机架的上表面上开有若干与支撑板配合的螺栓孔;所述主机架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主机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锁紧设置有压缩机;所述主机架内设置有连通管路;/n一副机架,所述副机架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在主机架上相邻的两侧,所述副机架的侧边连接在主机架的底端侧边;所述副机架上设置有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所述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均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副机架上;/n所述油分筒体,所述油分筒体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油分筒体的底端支撑在一支撑座上,在油分筒体的顶端具有一制冷剂出口,在油分筒体的侧端具有制冷剂进口、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低位油镜、高位油镜、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油位开关接口,其中,冷冻油进口、冷冻油出口上下并列分布,高位油镜、低位油镜上下并列分布,且高位油镜、低位油镜位于冷冻油出口的一侧,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沿着油分筒体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于冷冻油出口的另一侧;所述油分筒体的外侧位于高位油镜、油位开关接口、恒温传感器、油加热器的上方均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呈倒V字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系统用分拆式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机架,所述主机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机架的上表面上开有若干与支撑板配合的螺栓孔;所述主机架的上端水平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主机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锁紧设置有压缩机;所述主机架内设置有连通管路;
一副机架,所述副机架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在主机架上相邻的两侧,所述副机架的侧边连接在主机架的底端侧边;所述副机架上设置有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所述油分筒体,风冷箱和冷凝罐均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副机架上;
所述油分筒体,所述油分筒体为一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油分筒体的底端支撑在一支撑座上,在油分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欧意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