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6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汽车的减振器,具体的说是复压手调减振器。一种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所述减振器主体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通过减振器主体上开设的进口以及出口与旁路装置连通,所述旁路装置包括作为外筒的旁路管,所述旁路管内设有旁路阀系,所述旁路阀系左侧的旁路管内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左侧设有限位器,所述调节器以及限位器均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其内设有油封环,所述旁路管左侧开口处设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将所述旁路管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旁路管右侧开口则由底盖封闭,所述螺纹环上设有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整的实现了发明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汽车的减振器,具体的说是复压手调减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机械调节的减振器多为头部(活塞杆)可调和底部可调。头部可调要求使用空心活塞杆,细长孔加工难度大,内孔进度要求高,成本高。底部可调底座开发成本大,一旦开模定形,则只能做微调,小零件多,进度要求高,装配困难,可调范围相对小。当前可调减振器多是复原、压缩同时按比例调节,无法分开控制,不适用于要求压缩大、复原小(越野)和复原大、压缩小(类减速带)的路况。那么如何开发一种可以手动调节复原行程以及压缩行程的减振器,正是专利技术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手动调节复原行程以及压缩行程的减振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所述减振器主体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通过减振器主体上开设的进口以及出口与旁路装置连通,所述旁路装置包括作为外筒的旁路管,所述旁路管内设有旁路阀系,所述旁路阀系左侧的旁路管内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左侧设有限位器,所述调节器以及限位器均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其内设有油封环,所述旁路管左侧开口处设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将所述旁路管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旁路管右侧开口则由底盖封闭,所述螺纹环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中心位置为调节芯,所述调节芯穿过上述螺纹环、限位器的中间开口,探入与所述调节器中心位置的调节孔内。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油液自压缩腔流出后,通过工作缸与中间阀的预留间隙,流到旁路内筒,再经由旁路压缩调节阀系,流至压缩调节孔,本技术即通过控制调节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油液通行面积的大小,通行面积越大,阻尼越低,反之则反,再流至旁路内、外筒间隙,经由复原通道流回减振器,最后流回减振器的复原腔,完成整个压缩行程油液的流通。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时:油液自复原腔挤出后,通过工作缸顶部预留的小孔,流到旁路阀两管间隙,再经由压缩调节孔(本技术即通过控制调节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油液通行面积的大小,通行面积越大,阻尼越低,反之则反)流至旁路复原调节阀系,流至旁路阀内筒,最后经由工作缸与中间阀预留间隙流回减振器的复原腔,完成整个压缩行程油液的流通。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芯顶端为圆台体状,所述调节孔形状与所述调节芯顶端形状相匹配。本技术完整的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并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单向阀,复原、压缩分别调节;2、可调范围大;3、结构紧凑;4、零件加工相对简单,有较大容错率;5、易于适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旁路装置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复原行程油路流向图;图6为本技术压缩行程油路流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1,所述减振器主体1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通过减振器主体1上开设的进口以及出口与旁路装置2连通,所述旁路装置2包括作为外筒的旁路管21,所述旁路管21内设有旁路阀系22,所述旁路阀系22左侧的旁路管21内设有调节器23,所述调节器23左侧设有限位器24,所述调节器23以及限位器24均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其内设有油封环,所述旁路管21左侧开口处设有螺纹环25,所述螺纹环25将所述旁路管21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旁路管21右侧开口则由底盖27封闭,所述螺纹环25上设有调节旋钮26,所述调节旋钮26中心位置为调节芯,所述调节芯穿过上述螺纹环25、限位器24的中间开口,探入与所述调节器23中心位置的调节孔内。所述调节芯顶端为圆台体状,所述调节孔形状与所述调节芯顶端形状相匹配。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油液自压缩腔流出后,通过工作缸与中间阀的预留间隙,流到旁路内筒,再经由旁路压缩调节阀系,流至压缩调节孔,本技术即通过控制调节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油液通行面积的大小,通行面积越大,阻尼越低,反之则反,再流至旁路内、外筒间隙,经由复原通道流回减振器,最后流回减振器的复原腔,完成整个压缩行程油液的流通。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时:油液自复原腔挤出后,通过工作缸顶部预留的小孔,流到旁路阀两管间隙,再经由压缩调节孔(本技术即通过控制调节芯的位置,进而控制油液通行面积的大小,通行面积越大,阻尼越低,反之则反)流至旁路复原调节阀系,流至旁路阀内筒,最后经由工作缸与中间阀预留间隙流回减振器的复原腔,完成整个压缩行程油液的流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1),所述减振器主体(1)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通过减振器主体(1)上开设的进口以及出口与旁路装置(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2)包括作为外筒的旁路管(21),所述旁路管(21)内设有旁路阀系(22),所述旁路阀系(22)左侧的旁路管(21)内设有调节器(23),所述调节器(23)左侧设有限位器(24),所述调节器(23)以及限位器(24)均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其内设有油封环,所述旁路管(21)左侧开口处设有螺纹环(25),所述螺纹环(25)将所述旁路管(21)的左侧开口封闭,所述旁路管(21)右侧开口则由底盖(27)封闭,所述螺纹环(25)上设有调节旋钮(26),所述调节旋钮(26)中心位置为调节芯,所述调节芯穿过上述螺纹环(25)、限位器(24)的中间开口,探入与所述调节器(23)中心位置的调节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压手调机械阀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1),所述减振器主体(1)内设有油腔,所述油腔通过减振器主体(1)上开设的进口以及出口与旁路装置(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装置(2)包括作为外筒的旁路管(21),所述旁路管(21)内设有旁路阀系(22),所述旁路阀系(22)左侧的旁路管(21)内设有调节器(23),所述调节器(23)左侧设有限位器(24),所述调节器(23)以及限位器(24)均开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其内设有油封环,所述旁路管(21)左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震周惠妮毛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路得坦摩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