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0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包括液压支架、第一推移油缸以及设备搭载车体;设备搭载车体包括第一滑动底座和防护框架;第一滑动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于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座;第一推移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液压支架的底座连接;支撑座的底面为平面、并沿设备搭载车体的行进方向延伸,支撑座的在设备搭载车体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防护框架固定设置于底板上;防护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且相邻的两块隔板之间形成卡线槽,卡线槽沿设备搭载车体的行进方向延伸。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综采设备列车在移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系数低以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
本技术涉及矿井井下设备辅助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
技术介绍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的要求,随着综采工作面的正产推进需对综采设备列车进行拉移。目前,综采设备列车是采用回柱绞车通过钢丝绳连接的传统牵引移动方式;在轨道铺设好后,由回柱绞车回柱转动收紧钢丝绳,进而通过钢丝绳牵引综采设备列车向前移动。但是,在采用回柱绞车通过钢丝绳牵引综采设备列车沿铺设轨道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钢丝绳断裂而造成跑车、以及综采设备列车掉道的问题;而且还需要工人进行相应的拆轨道、运轨道、铺轨道等作业工序;因此,导致综采设备列车的移动作业存在安全系数低以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以解决目前的综采设备列车因采用回柱绞车通过钢丝绳连接牵引的移动方式而导致的综采设备列车移动作业安全系数低以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包括液压支架、第一推移油缸以及设备搭载车体;所述设备搭载车体包括第一滑动底座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上的防护框架;所述第一滑动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第一推移油缸的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推移油缸的缸体一端与所述液压支架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面为平面、并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的行进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座的在所述设备搭载车体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所述防护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防护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且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卡线槽,所述卡线槽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的行进方向延伸。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设备列车对现有的综采设备列车以及牵引方式进行了改进;其中,通过底板可以对矿井设备起到承载作用,使得矿井设备可以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防护框架内,并且通过防护框架顶部的隔板形成的卡线槽可以对设备管线起到收束固定作用,有利于矿井设备管线的走线布置;同时,第一推移油缸的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滑动底座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推移油缸的缸体一端与液压支架的底座连接,从而液压支架在进行移架操作时,通过第一推移油缸的伸缩杆进行相应的伸缩动作、并利用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作为支点可以为设备列车的行进提供牵引力;并且,通过支撑座的底面为平面、并沿设备搭载车体的行进方向延伸,可以减小支撑座的底面与矿井水泥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且通过支撑座的在设备搭载车体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可以避免矿井地面对支撑座的底面滑动的刮卡阻碍作用、保障设备列车顺畅地滑动移动,从而使第一滑动底座在第一推移油缸及液压支架的牵引力作用下可以在矿井地面上顺畅地滑动,实现设备列车的牵引行进;因此,相较于现有的采用回柱绞车通过钢丝绳牵引综采设备列车沿铺设轨道移动行进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设备列车提高了移动作业的安全系数低,并避免了轨道铺设等工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设备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滑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设备搭载车体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设备搭载车体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设备搭载车体与管线搭载车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管线搭载车体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管线搭载车体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连接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连接板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相邻的两个设备搭载车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连接板的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相邻的两个设备搭载车体之间通过第二推移油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液压支架、200-设备搭载车体、210-第一滑动底座、211-第一底板、212-第二底板、213-支撑座的底面、214-第一支撑座、215-第二支撑座、216-H形榫块、220-防护框架、221-隔板、222-卡线槽、230-上安装板、240-下安装板、250-第二紧固件、300-第一推移油缸、400-第二连接板、410-第四耳板、500-管线搭载车体、510-第二滑动底座、520-支撑边框、530-横梁、600-第一连接板、610-第四安装孔、700-第二推移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1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所公开的设备列车包括液压支架100、第一推移油缸300以及设备搭载车体200;其中,液压支架100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主要支护设备,液压支架100随着综采工作面的推进可以通过自身设置的液压支架100推移油缸进行自动移架动作。设备搭载车体200包括第一滑动底座210和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底座210上的防护框架220;第一滑动底座210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于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座,从而通过底板可以对矿井设备起到承载作用,使得矿井设备可以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防护框架220内以通过防护框架220起到保护作用。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一推移油缸300的缸体一端与液压支架100的底座连接,从而液压支架100在进行移架操作时,通过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进行相应的伸缩动作、并利用液压支架100的支护强度作为支点可以为设备列车的行进提供牵引力。同时,支撑座的底面213为平面、并沿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从而可以减小支撑座的底面213与矿井水泥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支撑座的在设备搭载车体200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以避免矿井地面对支撑座的底面213滑动的刮卡阻碍作用、保障设备列车顺畅地滑动移动。防护框架220固定设置于底板上;防护框架220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221,且相邻的两块隔板221之间形成卡线槽222,卡线槽222沿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从而通过防护框架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支架(100)、第一推移油缸(300)以及设备搭载车体(200);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包括第一滑动底座(210)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10)上的防护框架(220);/n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10)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缸体一端与所述液压支架(100)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面(213)为平面、并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座的在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n所述防护框架(220)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防护框架(220)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221),且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221)之间形成卡线槽(222),所述卡线槽(222)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井的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支架(100)、第一推移油缸(300)以及设备搭载车体(200);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包括第一滑动底座(210)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10)上的防护框架(220);
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10)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座,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缸体一端与所述液压支架(100)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面(213)为平面、并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座的在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呈向上的倒角或倒圆角结构;
所述防护框架(220)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防护框架(220)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221),且相邻的两块所述隔板(221)之间形成卡线槽(222),所述卡线槽(222)沿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的行进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面(213)具有向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10)的内侧延伸的延伸部,且所述底板与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相对两侧的所述支撑座之间形成T型通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12);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214)和第二支撑座(215),所述第一支撑座(214)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211)的底面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座(215)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底面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底板(211)和所述第二底板(21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214)和所述第二支撑座(21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214)的外侧临近所述第二支撑座(2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T形榫槽,所述第二支撑座(215)的外侧临近所述第一支撑座(2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T形榫槽,所述第一T形榫槽和所述第二T形榫槽连通形成H形榫槽,且所述H形榫槽内嵌设有H形榫块(2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架(100)的底座设置有横向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一端和缸体一端分别设置有横向第二安装孔;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液压支架(100)的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板,且所述第一耳板设置有横向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缸体一端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推移油缸(300)的伸缩杆一端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紧固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的数量为多节,且相邻的两节所述设备搭载车体(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唱洪波郝相应李刚闫晓刚苏亚彬王春光李明春肖次生刘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