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17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雨窗,包括窗框和若干个窗叶,窗叶的两端凸出固定有转轴,转轴与窗框转动设置,窗框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窗叶的内侧铰接设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窗叶上表面,窗叶与第一折边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一折边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一;窗叶的外侧铰接设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窗叶下表面,窗叶与第二折边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二折边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二;窗叶受驱动组件驱动而闭合时,第一折边的外侧抵触于相邻上方的窗叶的第二折边的内侧,可直接作为外窗使用,防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雨窗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防雨窗。
技术介绍
百叶窗因开启前后占用空间小,在保障隐私的条件下又可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角度可调的百叶窗,更可实现通风与遮阳功能的同步,保温节能的同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授权公告号为CN1044119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百叶窗,其具有带上区域和下区域的上轨,并且具有上百叶窗卷轮、下百叶窗附接件、在所述上百叶窗卷轮上的上百叶窗、在所述下百叶窗附接件上的下百叶窗、以及上下百叶窗控制机构,其中,所述上百叶窗可操作地在所述下百叶窗附接件的预定侧旁边垂下来,并且下百叶窗可操作地与上百叶窗并排垂下来并且与所述上百叶窗间隔隔开,从而提供轮廓纤细且美观的上轨。上述技术的百叶窗作为装饰性用窗,安全性能较差,要与推拉窗和开启式窗配合使用,不能单独为建筑用窗,作为外窗单独使用时,空气中的漂浮物、雨水等物质容易通过排风口进入室内,无法防雨防尘,给有户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雨窗,可直接作为外窗使用,防雨性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雨窗,包括窗框和若干个窗叶,所述窗叶的两端凸出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窗框转动设置,所述窗框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所述窗叶的内侧铰接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上表面,所述窗叶与所述第一折边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一折边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一;所述窗叶的外侧铰接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下表面,所述窗叶与所述第二折边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二折边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二;所述窗叶受驱动组件驱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抵触于相邻上方的窗叶的第二折边的内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窗叶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整体窗叶的开闭,并且驱动组件具有自锁能力,能够避免外力破坏开启窗叶,安全性能较强;当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无外力带动,即窗叶正常开启时,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分别由扭簧一和扭簧二带动而处于垂直于窗叶的状态,此时第一折边与窗叶的连接处起到积水的作用,第二折边起到阻挡雨水进入室内,当转动窗叶使其闭合时,窗叶处于垂直状态,该过程中第一折边的外侧抵触于第二折边的内侧,并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相对转动移动过程中,受扭簧力作用,第一折边的外侧始终抵触于第二折边的内侧,因此即便雨水冲刷而使窗叶振动而露出缝隙时,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均能自动转动填补该缝隙,将雨水始终阻隔于室外,能始终确保防水性;同时积蓄的雨水从窗叶的倾斜上表面流下且由于第二折边位于第一折边的外侧,可避免该下流的雨水漏进室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偏心设置有支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窗框的输入件、受输入件带动上下移动且竖直设置的联动条和若干个沿联动条长度方向等距排布固定于联动条侧壁的U型件,所述U型件的开口两端垂直固定于联动条侧壁,各所述U型件与所述支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杆插设于U型件的中空处,且所述支杆沿垂直于联动条长度方向与U型件滑移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件带动联动条上下移动,联动条移动过程中,通过U型件和支杆的滑移连接,以及支杆可相对U型件中空处转动,联动条的上下移动带动支杆相对转轴轴心作偏心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窗叶的开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条的侧壁固定有凸块,所述窗框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凸块;所述输入件包括固定于窗框的步进电机和竖直设置且固定于步进电机输出轴的丝杆,所述丝杆竖直穿过凸块,且丝杆与凸块螺纹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并通过丝杆传动带动凸块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联动条的上下移动,并且步进电机具有自锁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叶的上表面凸出固定有阻挡于所述第一折边朝向窗叶上表面方向转动90°位置的限位块一,所述窗叶的下表面凸出固定有阻挡于所述第二折边朝向窗叶下表面方向转动90°位置的限位块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起到分别阻挡于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转动移动路径,能够实现第一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窗叶上表面,以及第二折边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窗叶下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叶分别与第一折边的铰接位置和第二折边的铰接位置均设有防水垫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雨水从窗叶与第一折边,以及窗叶与第二折边之间的缝隙处渗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叶的上表面覆盖涂有憎水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雨水流动,减少雨水停留在窗叶上的时间,提高整体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设有套设保护驱动组件的保护罩,且所述保护罩与所述窗框之间设有防水封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驱动组件受雨水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的侧壁夹设有吸音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深夜运行步进电机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窗叶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整体窗叶的开闭,并且驱动组件具有自锁能力,能够避免外力破坏开启窗叶,安全性能较强;第一折边与窗叶的连接处起到积水的作用,第二折边起到阻挡雨水进入室内,防水性能良好;2、联动条的上下移动带动支杆相对转轴轴心作偏心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窗叶的开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各窗叶转动抵触关系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窗叶;2、驱动组件;3、保护罩;4、防水封条;10、窗框;11、转轴;12、第一折边;13、第二折边;14、扭簧一;15、限位块一;16、扭簧二;17、限位块二;18、防水垫片;21、输入件;211、步进电机;212、丝杆;213、导向杆;22、联动条;23、U型件;24、凸块;25、转盘;26、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防雨窗,如图1、图2所示,包括窗框10和若干个窗叶1,窗叶1的两端凸出固定有转轴11,转轴11与窗框10转动设置,窗框10设有用于驱动转轴11转动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驱动窗叶1绕转轴11转动,从而实现整体窗叶1的开闭,并且驱动组件2具有自锁能力,能够避免外力破坏开启窗叶1,安全性能较强。如图2所示,窗叶1的上表面覆盖涂有憎水层,窗叶1的内侧铰接设有第一折边12,窗叶1与第一折边12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一折边12朝向窗叶1上表面转动的扭簧一14,窗叶1的上表面凸出固定有阻挡于第一折边12朝向窗叶1上表面方向转动90°位置的限位块一15;窗叶1的外侧铰接设有第二折边13,窗叶1与第二折边13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二折边13朝向窗叶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雨窗,包括窗框(10)和若干个窗叶(1),其特征是:所述窗叶(1)的两端凸出固定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与所述窗框(10)转动设置,所述窗框(10)设有用于驱动转轴(11)转动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2);所述窗叶(1)的内侧铰接设有第一折边(12),所述第一折边(12)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1)上表面,所述窗叶(1)与所述第一折边(12)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一折边(12)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一(14);所述窗叶(1)的外侧铰接设有第二折边(13),所述第二折边(13)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1)下表面,所述窗叶(1)与所述第二折边(13)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二折边(13)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二(16);所述窗叶(1)受驱动组件(2)驱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折边(12)的外侧抵触于相邻上方的窗叶(1)的第二折边(13)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窗,包括窗框(10)和若干个窗叶(1),其特征是:所述窗叶(1)的两端凸出固定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与所述窗框(10)转动设置,所述窗框(10)设有用于驱动转轴(11)转动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2);所述窗叶(1)的内侧铰接设有第一折边(12),所述第一折边(12)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1)上表面,所述窗叶(1)与所述第一折边(12)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一折边(12)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一(14);所述窗叶(1)的外侧铰接设有第二折边(13),所述第二折边(13)的最大转动角度位置为垂直于所述窗叶(1)下表面,所述窗叶(1)与所述第二折边(13)的铰接位置设有迫使第二折边(13)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扭簧二(16);所述窗叶(1)受驱动组件(2)驱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折边(12)的外侧抵触于相邻上方的窗叶(1)的第二折边(13)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窗,其特征是:所述转轴(11)偏心设置有支杆(26),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设于窗框(10)的输入件(21)、受输入件(21)带动上下移动且竖直设置的联动条(22)和若干个沿联动条(22)长度方向等距排布固定于联动条(22)侧壁的U型件(23),所述U型件(23)的开口两端垂直固定于联动条(22)侧壁,各所述U型件(23)与所述支杆(26)一一对应,所述支杆(26)插设于U型件(23)的中空处,且所述支杆(26)沿垂直于联动条(22)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世明朱春香朱学斌杭仁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