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11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包括:落脚架,所述落脚架下端焊接有多个竖直向下且等距排列的插筋,且插筋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钢钉,所述落脚架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侧翼架,所述侧翼架外端部焊接有一号转轴,且一号转轴外侧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侧翼架内端下部通过二号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快易收口网的牢固性,提高拦截效果,提高了梁柱节点质量,避免了高低标号混凝土混合,保证了该位置的回弹强度;且提升梁柱节点观感,最终成型效果将体现为高标号混凝土与低标号混凝土在拦茬位置以一条竖直线划分,减少后期梁柱节点的打磨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
技术介绍
21世纪,城市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文化,散播着生活的韵味,不断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和安宁的精神家园。当前国家处于建设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来势迅猛,如火如荼,遍及全国各个区域,建筑风格新颖多样。尤其是一些公共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彰显出城市特有的个性与风采,也因此而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形成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筑的发展也同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其中在现代的在写字楼梁柱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浇筑梁柱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梁柱之间的节点往往采用快易收口网的方式进行拦茬。但是这种拦茬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容易被混凝土冲开,导致底梁底层为高标号混凝土,顶层为低标号混凝土,既影响梁柱节点质量,又影响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其包括落脚架,所述落脚架下端焊接有多个竖直向下且等距排列的插筋,且插筋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钢钉,所述落脚架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侧翼架,所述侧翼架外端部焊接有一号转轴,且一号转轴外侧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侧翼架内端下部通过二号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外侧面与侧翼架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落脚架上端焊接有方框状的把手,所述把手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杆,所述升降横杆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同侧的导向轮并与同侧的夹板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升降横杆一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二号套管,且两个二号套管分别与把手左右两侧的边框滑动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二号套管外侧表面上端与升降横杆焊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侧翼架包括两个长钢板和短钢板,所述短钢板前后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长钢板的侧面下端中部焊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夹板上端中部焊接有一号套管,所述一号套管套设在二号转轴外侧表面中部,且一号套管与二号转轴相对转动。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方框状的把手上端边框的中部套设有一号护手套,所述升降横杆外侧表面中部套设有二号护手套。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进一步:所述落脚架位采用圆钢焊接而成的等腰三角状结构,所述插筋采用C6钢筋切割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以提高快易收口网的牢固性,提高拦截效果,提高了梁柱节点质量,避免了高低标号混凝土混合,保证了该位置的回弹强度;且提升梁柱节点观感,最终成型效果将体现为高标号混凝土与低标号混凝土在拦茬位置以一条竖直线划分,减少后期梁柱节点的打磨费用。2、本技术的制作材料可采用施工现场废弃的钢筋、钢板、钢管等材料制成,制成成本低,且本技术可以周转重复使用,实用性强,契合绿色施工。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侧翼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夹板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落脚架;2、插筋;3、钢钉;4、侧翼架;401、长钢板;402、短钢板;5、一号转轴;6、导向轮;7、二号转轴;8、夹板;9、一号套管;10、扭力弹簧;11、把手;12、升降横杆;13、二号套管;14、一号护手套;15、二号护手套;16、拉绳。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其包括:落脚架1,落脚架1位采用圆钢焊接而成的等腰三角状结构,落脚架1下端焊接有多个竖直向下且等距排列的插筋2,插筋2采用C6钢筋切割而成,且插筋2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钢钉3;落脚架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侧翼架4,侧翼架4包括两个长钢板401和短钢板402,短钢板402前后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长钢板401的侧面下端中部焊接,侧翼架4外端部焊接有一号转轴5,且一号转轴5外侧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6,侧翼架4内端下部通过二号转轴7转动连接有夹板8,具体的,夹板8上端中部焊接有一号套管9,一号套管9套设在二号转轴7外侧表面中部,且一号套管9与二号转轴7相对转动,夹板8外侧面与侧翼架4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10,落脚架1上端焊接有方框状的把手11,且方框状的把手11上端边框的中部套设有一号护手套14,把手11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杆12,且升降横杆12外侧表面中部套设有二号护手套15,具体的,升降横杆12一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二号套管13,且两个二号套管13分别与把手11左右两侧的边框滑动连接,再具体的,二号套管13外侧表面上端与升降横杆12焊接,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升降横杆12与方框状的把手11的下端边框有一端距离,能保证手指能够插入其间,升降横杆12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6,且拉绳16的另一端绕过同侧的导向轮6并与同侧的夹板8下端中部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用手抓住把手11,并将升降横杆12向上拉,上升的升降横杆12通过两个的拉绳16与导向轮6的配合将两侧的夹板8向外侧方向拉开,然后将该周转背楞下端的插筋2插入快易收口网后的梁筋中,且使插筋2下端的钢钉3插入梁模的底模内,最后松开升降横杆12,两侧的夹板8会在扭力弹簧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其特征在于,包括:落脚架(1),所述落脚架(1)下端焊接有多个竖直向下且等距排列的插筋(2),且插筋(2)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钢钉(3),所述落脚架(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侧翼架(4),所述侧翼架(4)外端部焊接有一号转轴(5),且一号转轴(5)外侧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6),所述侧翼架(4)内端下部通过二号转轴(7)转动连接有夹板(8),所述夹板(8)外侧面与侧翼架(4)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10),所述落脚架(1)上端焊接有方框状的把手(11),所述把手(11)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杆(12),所述升降横杆(12)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6),且拉绳(16)的另一端绕过同侧的导向轮(6)并与同侧的夹板(8)下端中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其特征在于,包括:落脚架(1),所述落脚架(1)下端焊接有多个竖直向下且等距排列的插筋(2),且插筋(2)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钢钉(3),所述落脚架(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侧翼架(4),所述侧翼架(4)外端部焊接有一号转轴(5),且一号转轴(5)外侧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6),所述侧翼架(4)内端下部通过二号转轴(7)转动连接有夹板(8),所述夹板(8)外侧面与侧翼架(4)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10),所述落脚架(1)上端焊接有方框状的把手(11),所述把手(11)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杆(12),所述升降横杆(12)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6),且拉绳(16)的另一端绕过同侧的导向轮(6)并与同侧的夹板(8)下端中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的周转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横杆(12)一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二号套管(13),且两个二号套管(13)分别与把手(11)左右两侧的边框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写字楼梁柱节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锋林小强王金龙刘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