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068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包括内墙、叠合板和外墙,所述内墙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外墙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槽口;所述叠合板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一槽口内壁,且叠合板另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三槽口内壁;所述叠合板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二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槽口与第三槽口,在实现对内墙、叠合板和外墙组装的同时实现增大受力面积,使墙体水平方向的受力更均匀,增加了牢固性;通过设置第二槽口,能够实现阵列式拼接;通过设置各个通孔以及连接柱,能够有效的对墙体进行固定,防止各层墙体发生相对滑动现象;通过设置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为T型结构,加强了墙体紧凑性和牢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通过工厂生产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经装配、组合以及后期处理而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并且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如今,装配式建筑正在广泛的普及。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87978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十字插接结构,涉及建筑构件的装配
本技术包括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所述的上层剪力墙的底部固设有若干上插板,且各上插板垂直于墙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的上插板的底部设有上插槽;所述的下层剪力墙的顶部固设有下插板;所述的下插板平行于墙体的长度方向,且下插板的顶部设有与上插槽相应的下插槽;所述的上插板与下插板通过上述插槽十字插接配合。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墙体水平方向的支撑点较为集中,不利于建筑整体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包括内墙(1)、叠合板(2)和外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槽口(4);所述外墙(3)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槽口(6);所述叠合板(2)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一槽口(4)内壁,且叠合板(2)另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三槽口(6)内壁;所述叠合板(2)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二槽口(5),且叠合板(2)顶部设置有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包括内墙(1)、叠合板(2)和外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槽口(4);所述外墙(3)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槽口(6);所述叠合板(2)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一槽口(4)内壁,且叠合板(2)另一侧外壁插接于第三槽口(6)内壁;所述叠合板(2)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二槽口(5),且叠合板(2)顶部设置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2)的顶部凸起与第二槽口(5)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顶部外壁与内墙(1)底部外壁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3)顶部外壁与外墙(3)底部外壁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1)一侧外壁开设有内墙第一通孔(7),且内墙(1)一侧外壁开设有内墙第二通孔(8),内墙(1)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辉梅鸽福骆华明张月董远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