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605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一端连接有雨水收集池,且雨水收集池另一端连接有雨水过滤池,且雨水过滤池另一端连接有雨水清水池,所述弃流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有HDPE接管,所述雨水清水池内部设有封闭组件,所述弃流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与雨水收集池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技术方案具有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件,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装要求低,节约材料等优点,承压均匀,不占用建筑面积,使用周期长、易清洁、不需要保养及维护、经久耐用,不含有毒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建筑密度及用地日益紧张,水资源不断减少,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国家,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同时人均水资源少,仅为世界的1/4,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解决雨水回收重新利用方法,将使水资源重新得到利用,缓解水资源危机,将会大大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同时为城市做到节能减排,促进城市低碳、环保、节能、降低能耗为目标。传统设计中需要修建消防水池作为雨水收集池,施工难度大,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易漏水、难清理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一端连接有雨水收集池,且雨水收集池另一端连接有雨水过滤池,且雨水过滤池另一端连接有雨水清水池,所述弃流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有HDPE接管,所述雨水清水池内部设有封闭组件,所述弃流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与雨水收集池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弃流装置底壁的挡板,所述弃流装置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牵引轮,所述牵引轮内部滑动连接有拉绳,且拉绳一端连接有浮球,所述拉绳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浮球下端与弃流装置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池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污水管,所述雨水收集池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五水泵,所述第五水泵连接有水池曝气装置,所述雨水收集池的顶壁设有水池溢流管,所述雨水收集池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池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和第四水泵,所述过滤装置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另一端与第四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水泵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且雨水过滤池顶壁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优选的,所述雨水清水池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水泵,且第三水泵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泵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弃流装置内底壁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贯穿至弃流装置外部。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该技术方案具有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件,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装要求低,节约材料等优点,承压均匀,不占用建筑面积,使用周期长、易清洁、不需要保养及维护、经久耐用,不含有毒物质。2、本技术中,该技术方案采用玻璃钢水池采用拼装施工,方便、快捷、容水量大、易清洗、施工周期短,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雨水过滤池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雨水清水池的结构图。图例说明:1、弃流装置;2、雨水收集池;3、雨水过滤池;4、雨水清水池;5、封闭组件;51、挡板;52、弹簧;53、浮球;54、拉绳;55、牵引轮;6、第一水泵;7、水池曝气装置;8、排污管;9、水池溢流管;10、第二水泵;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3、过滤装置;14、紫外线消毒装置;15、第一连接管;16、第三水泵;17、出水管;18、HDPE接管;19、第四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弃流装置1,弃流装置1一端连接有雨水收集池2,且雨水收集池2另一端连接有雨水过滤池3,雨水过滤池3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13和第四水泵19,过滤装置13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1固定连接,过滤装置13另一端与第四水泵19固定连接,第四水泵1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2,且雨水过滤池3顶壁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14,且雨水过滤池3另一端连接有雨水清水池4,弃流装置1的进水端连接有HDPE接管18,雨水清水池4内部设有封闭组件5,封闭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弃流装置1底壁的挡板51,弃流装置1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牵引轮55,牵引轮55内部滑动连接有拉绳54,且拉绳54一端连接有浮球53,拉绳54另一端与挡板51固定连接,浮球53下端与弃流装置1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2,初期降雨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在流经初期弃流装置1时,因重力的作用,雨水将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管8排放掉,在雨量增大后,打在挡板51上的压力增大,位于排污管8上端的浮球53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排污管8关闭,弃流装置1内底壁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设有排污管8,排污管8贯穿至弃流装置1外部,雨水清水池4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水泵16,且第三水泵16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12固定连接,第三水泵1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7,使用时启动第三水泵16,直接使用雨水资源。弃流装置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且第一连接管15与雨水收集池2固定连接,雨水收集池2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6,第一水泵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污水管,雨水收集池2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五水泵,第五水泵连接有水池曝气装置7,设置该水池曝气装置7实现了将水中输入氧气的作用,雨水收集池2的顶壁设有水池溢流管9,设置该水池溢流管9的作用是防止雨水收集池2的雨水过多从而防止对植物进行淹没,雨水收集池2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10,且第二水泵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弃流装置1,初期降雨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在流经初期弃流装置1时,因重力的作用,雨水将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管8排放掉,在雨量增大后,打在挡板51上的压力增大,位于排污管8上端的浮球53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排污管8关闭,桶中液位升高,雨水通过水平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后流向出水口,进行收集,雨停后,随装置中存储的雨水的减少,浮球53在弹簧52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将桶中过滤产生的垃圾带出,从而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过滤、自动排污等多功能,雨水收集池2,雨水收集池2是玻璃钢雨水收集模块组成,配置内部清洗设施,水池采用拼装施工,方便、快捷,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雨水过滤池3内部的过滤装置13进行过滤,紫外线消毒装置14进行消毒。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弃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装置(1)一端连接有雨水收集池(2),且雨水收集池(2)另一端连接有雨水过滤池(3),且雨水过滤池(3)另一端连接有雨水清水池(4),所述弃流装置(1)的进水端连接有HDPE接管(18),所述雨水清水池(4)内部设有封闭组件(5),所述弃流装置(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且第一连接管(15)与雨水收集池(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弃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装置(1)一端连接有雨水收集池(2),且雨水收集池(2)另一端连接有雨水过滤池(3),且雨水过滤池(3)另一端连接有雨水清水池(4),所述弃流装置(1)的进水端连接有HDPE接管(18),所述雨水清水池(4)内部设有封闭组件(5),所述弃流装置(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且第一连接管(15)与雨水收集池(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弃流装置(1)底壁的挡板(51),所述弃流装置(1)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牵引轮(55),所述牵引轮(55)内部滑动连接有拉绳(54),且拉绳(54)一端连接有浮球(53),所述拉绳(54)另一端与挡板(51)固定连接,所述浮球(53)下端与弃流装置(1)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2)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6),所述第一水泵(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污水管,所述雨水收集池(2)内底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宁饶彩琴张新宇任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力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夏显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