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与回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87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与回用系统。包括生物处理箱、若干生物管、疏通管,生物处理箱,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生物管,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接,生物管道为波浪式弯管,生物管道的平均坡度为1/3;疏通管,疏通管的一端与生物管相接并相通,另一端伸出箱,疏通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适用与农村的灰水处理,应用了伯努利生物管道,实现了灰水的自动处理,回用水可以用于厕所的冲洗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与回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与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是目前我国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形式分散,在农村几乎无收集设施,有机物含量高,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可流入附近地表水体,易渗入土壤,对农村自然环境具有严重影响。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灰水的产生量最大。农村灰水是指住宅、学校等场所排出的不含厕所废水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浴室、洗衣房、厨房等场所的洗涤用水。农村灰水含有高浓度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盐、微生物和其他基本水化学成分,污染程度较低,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回用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回用价值。目前,农村灰水基本上都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可再生水资源。尤其是农村改厕政策普及之后,农村生活用水量增加,推动灰水净化回用可一定程度缓解农村生活用水压力。基于农村灰水可生化性良好的特性,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灰水处理最主要的方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实质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与废水接触而净化水质。该方法具有生物量多、设备处理能力大,处理效果好,动力消耗少,工艺过程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目前,生物膜法主要应用于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等,这些工艺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操作复杂,运行过程中需定期反冲洗,费时费力,且冬季传统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与回用系统。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式农村灰水生物净化与回用系统,该处理系统克服了传统生物膜法存在的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操作复杂、冬季处理效果差等缺点,具有占用地上空间小、能耗低、运行稳定等优势。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箱、若干生物管、疏通管,生物处理箱,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生物管,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接,生物管道为波浪式弯管,生物管道的平均坡度为1/3;疏通管,疏通管的一端与生物管相接并相通,另一端伸出箱,疏通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本技术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提供了一种利用虹吸原理的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装置内部设置了生物管,生物管道为利用了伯努利原理的流体通过管道。使污水在生物管道内实现自流动,并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净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管的数量为若干个。可以为2个,铺设数量可根据处理水量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管的内部填料为砾石和/或砼体。砼体为粉碎后的砼体,可以适用于放置在生物管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处理箱的长高比为3:1~2:1,主箱体的长度等于生物管道的水平投影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管的内径为10~30cm。生物管的长度根据处理水量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疏通管位于生物管的坡度最大的位置,疏通管的直径为3~10cm。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处理箱的顶部设置检修口。第二方面,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回用系统,包括上述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排污系统、排出系统,排污系统包括污水管和集水池,集水池与污水管连接,排出系统包括配水池和污水回用管,配水池和污水回用管连接,集水池和配水池不相同,集水池的上部设置第一溢流口,集水池、配水池为敞口容器,集水池、配水池分别设置在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的两侧,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位于地下,第一溢流口与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的进水口相通,配水池的下部设置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与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的出水口相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管包括地漏管和/或盥洗盆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回用管包括马桶管,污水回用管与配水池的连接接口位于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出水口的高度相同或者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传统生物净化工艺的基础之上,将生物净化原理应用于排水管道,将主管道埋于地下,占用地上空间小,不影响土地的使用,投入低。设备能耗低,设备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稳定性好。(2)填料所附着的微生物膜适应性强,容积负载高,净化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产生,冬季也可正常运行。(3)本技术适用范围广,能够处理浴室、洗衣房、厨房等生活洗涤用水,将污水净化处理后用于冲厕,实现了灰水的回用,节约水资源。(4)本技术基于伯努利原理将生物管道设置为波浪式斜置弯管,利用管道的斜度保持水流流向,且利用水体流动过程中管道内外大气压强的变化,实现管道的及时疏通,避免堵管。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回用系统的侧面剖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生物处理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盥洗盆;2.地漏;3.污水管;4.集水池;5.生物处理箱;6.疏通管;7.检修口;8.生物管;9.配水池;10.马桶;11.填料。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图1所示,中间部分为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的侧面剖开结构示意图,生物处理箱5是一个容纳箱,内部是空腔的结构,生物处理箱5的内部设置了生物管8,生物管8与生物处理箱5形成接口,接口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接口与外界是相通的,所以生物处理箱5整体除了接口之外,其它位置是密封的,所以废水从生物管8进入,并不进入生物处理箱。生物处理箱5给生物管8提供一个场所,形成一个可以完整的独立的结构,整个生物处理箱5是可以移动的。生物管8是PVC或水泥材质的。生物管8是波浪式的弯管,由于生物管8是波浪式的结构,填料11为砾石或粉碎的砼体,为较大颗粒的固体,所以生物管8内部的填料能够固留在生物管8内,不会从生物管中掉出,不会在生物管8内形成流动的状态;生物管8为向下倾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坡度,平均坡度为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处理箱、若干生物管、疏通管,/n生物处理箱,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n生物管,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接,生物管道为波浪式弯管,生物管道的平均坡度为1/3;/n疏通管,疏通管的一端与生物管相接并相通,另一端伸出箱,疏通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处理箱、若干生物管、疏通管,
生物处理箱,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
生物管,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接,生物管道为波浪式弯管,生物管道的平均坡度为1/3;
疏通管,疏通管的一端与生物管相接并相通,另一端伸出箱,疏通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管的数量为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管的内部填料为砾石和/或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处理箱的长高比为3:1~2:1,主箱体的长度等于生物管道的水平投影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管的内径为1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换气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疏通管位于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美玲高延军相强孙昀潇张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