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志勇专利>正文

可计量药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73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计量药液瓶,它包括瓶体和瓶塞,其中瓶体由相通的药液腔和计量腔两个腔体并列组成;通过改变瓶体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可实现计量腔中的药液为空、满或一定体积,具体数值由计量腔外表面的刻度来表示;瓶口在计量腔顶部,瓶塞自此塞入、拔出或旋转,以实现药液的准确计量和方便提取,从而大大减少医患人员提取药液时的计量误差,简化了操作环节,有利于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药物包装容器,尤其是能准确计量药液体积并方便提取的可计量药液瓶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公知的液体药物包装容器均为单腔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在使用过程中,要按所需药量多次向外倾倒药液,由于现行的药液瓶无法准确计量药液体积,只能凭感觉和经验估算,误差很大,不利于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同时,向外倾倒药液的过程因计量不准确,需反复进行,带来了操作上的繁琐和不方便,并且很容易洒落,造成浪费。近来有将瓶盖加大兼做量杯的作法,因杯体内壁长期暴露在开放的空气中而产生卫生隐患,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因此,设计一种由相通的药液腔和计量腔两个腔体组成、能够实现准确计量、提取迅速、安全卫生的可计量药液瓶,给广大的医患人员提供方便,正是本专利技术的动机所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药物包装容器,尤其是能准确计量药液体积并方便提取的可计量药液瓶,以减少药量误差,方便医患人员使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按下述实现本专利技术由瓶体和瓶塞两部分构成。瓶体由一大一小两个腔体并列组成,大的为药液腔,小的为计量腔,二者之间设有腔隔,并在靠近顶端有腔隔孔相通;通过改变瓶体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可实现计量腔中的药液为空、满或一定体积,具体数值由计量腔外表面的刻度来表示。计量腔的内壁为圆柱形,自腔隔孔向上延长形成瓶颈。瓶颈最顶端开有瓶口,瓶塞自瓶口塞入或拔出,以实现药液的计量和提取。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瓶塞的外表面设置若干个环形凸起环,以增加密封效果,并减少塞入或拔出时的阻力。中心孔自瓶塞底面开孔,顶面封闭。瓶塞下部设置一环形的凹槽,内有多个分液孔,均与中心孔相通。瓶塞上部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出液孔,且向瓶塞纵轴斜向延长并与中心孔相通,斜向延长的目的是便于插入吸管。为减少药液在倾倒过程中的无序蔓延或滴落,在出液孔开口的下方设置鸭嘴口;鸭嘴口呈三角形,顶端向上翘起,在倾倒药液时起导流作用;出液孔周边要留出足够的凹陷,便于塞入瓶塞时容纳鸭嘴口。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又在于当瓶塞完全塞入、出液孔被瓶颈密封的状态下,腔隔孔与分液孔相通,此时如瓶体向计量腔一侧倾斜,药液腔中的药液就会由腔隔孔经凹槽、分液孔、中心孔流入计量腔,倾斜的角度和时间决定了流入计量腔的药液数量,其数值由静止状态下计量腔内的液面相对应的刻度来表示;如药液过量,向相反方向倾斜,即可回流。精确计量后的药液,如用吸管直接饮服,则拔出瓶塞露出出液孔,插入吸管即可吸吮;如向外倾倒,则拔出瓶塞露出出液孔,此时腔隔孔被瓶塞封堵并由凸起环密封,计量腔内的药液经由中心孔、出液孔、鸭嘴口流出瓶体;无论吸吮药液还是倾倒药液,计量腔内产生的负压均由另一个出液孔补足空气来消除。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还在于提取药液后,瓶塞塞入瓶颈,在整个塞入的行程中,有一个药液腔经腔隔孔、凹槽、分液孔、中心孔、出液孔,最终与外界大气相通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很小,仍足以消除由于药液腔内的药液减少所形成的负压,保持药液瓶内外的压力平衡。随着瓶塞的进一步塞入,鸭嘴口在瓶口的约束下贴向出液孔,并与瓶颈紧密接触,最终被瓶塞上的一道道凸起环所封闭。此时药液腔经腔隔孔、凹槽、分液孔、中心孔与计量腔相通,为下一次计量和提取做准备。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取旋转瓶塞的方式,以控制腔隔孔与出液孔的开通或关闭状态,来实现药液的计量和提取。此时瓶塞下部的凹槽不是环状的,而是由两段凹槽组成,与出液孔呈错位分布在瓶塞的弧面上;瓶颈上部开有与出液孔平行的缺口,缺口的边缘可以在瓶颈上封闭呈“O”型,也可以向上延长至瓶口呈“U”型;瓶体在密封状态下,瓶塞上的出液孔被瓶颈所堵塞,而凹槽与腔隔孔相通,使药液腔中的药液得以经腔隔孔、凹槽、分液孔、中心孔流入计量腔,实现药液的计量。提取药液时,旋转瓶塞使出液孔于瓶颈缺口处外露,此时凹槽与腔隔孔发生错位而互不相通,凹槽被瓶颈所堵塞,腔隔孔被瓶塞所堵塞,计量腔中的药液则通过中心孔、出液孔被提取,提取的方式可以是吸管吸吮,也可以是直接倾倒。 当本专利技术采取旋转瓶塞的方式时,出液孔也可在瓶塞顶端开口,此时的出液孔不是两个细小的圆孔,而是一个与中心孔贯通的孔,此孔兼有出液、进气的功能,需另配塞或盖实现密封。 本专利技术在提取药液时如不需考虑倾倒的方式,而仅限于用吸管吸吮,则可采用普通瓶塞。塞入瓶塞密封瓶体,可实现药液的计量;拔出瓶塞插入吸管,即可实现药液的提取。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对药液瓶基本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对药液的准确计量和方便提取,大大减少医患人员的计量误差,避免了药液与空气的长时间接触,减少了药物的浪费,简化了操作环节,有利于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同时,本专利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其它液体介质的计量包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并列举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中瓶塞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中瓶塞塞入状态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4是第一个实施例中瓶塞拔出状态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5是第一个实施例中瓶塞塞入过程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6是第二个实施例中瓶体密封时瓶塞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7是第二个实施例中提取药液时瓶塞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8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瓶塞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图9是第四个实施例中瓶塞的位置关系纵剖面图。 图中1…瓶体 2…药液腔3…计量腔 4…腔隔5…腔隔孔 6…瓶颈7…瓶口 8…瓶塞9…凸起环 10…中心孔11…凹槽 12…分液孔13…出液孔 14…鸭嘴口15…缺口 16…小瓶塞→实线箭头表示药液流向 虚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向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由瓶体1和瓶塞8构成。瓶体1由一大一小两个腔体并列组成,大的为药液腔2,小的为计量腔3,二者之间设有腔隔4,并在靠近顶端有腔隔孔5相通;通过改变瓶体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药液会按实线箭头方向流动,可实现计量腔3中的药液为空、满或一定体积。在计量腔3的外表面精确设置表示容积的刻度,如有必要,药液腔2的外表面也可设置刻度。计量腔3的内壁为圆柱形,自腔隔孔5向上延长形成瓶颈6。瓶颈6最顶端开有瓶口7,圆柱形瓶塞8自瓶口7塞入或拔出,以实现药液的计量和提取。 参见图2,在瓶塞8的外表面设置若干个环形凸起环9,以增加密封效果,并减少塞入或拔出时的阻力。中心孔10自瓶塞8底面开孔,顶面封闭。瓶塞8下部设置一环状的凹槽11,内有多个分液孔12,均与中心孔10相通。瓶塞8上部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出液孔13,且均向瓶塞8纵轴斜向延长与中心孔10相通,斜向延长的目的是便于插入吸管。为减少药液在倾倒过程中的无序蔓延或滴落,在出液孔13开口的下方设置薄的鸭嘴口14;鸭嘴口14呈三角形,顶端向上翘起,在倾倒药液时起导流作用;出液孔13周边要留出足够的凹陷,便于塞入瓶塞8时容纳鸭嘴口14。 参见图3,当瓶塞8完全塞入、瓶体1在密封状态下,出液孔13低于瓶口7,凸起环9与瓶颈6紧密接触实现密封;此时腔隔孔5与分液孔12相通,如瓶体1向计量腔3一侧倾斜,药液腔2中的药液就会按实线箭头方向由腔隔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计量药液瓶,由瓶体[1]和瓶塞[8]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瓶体[1]由一大一小两个腔体并列组成,大的为药液腔[2],小的为计量腔[3],二者之间设有腔隔[4],并在靠近顶端有腔隔孔[5]相通;通过改变瓶体[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可实现计量腔[3]中的药液为空、满或一定体积,其数值由计量腔[3]外表面的刻度来表示;计量腔[3]的内壁为圆柱形,自腔隔孔[5]向上延长形成瓶颈[6]。瓶颈[6]最顶端开有瓶口[7],圆柱形瓶塞[8]自瓶口[7]塞入、拔出或旋转,以实现药液的计量和提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计量药液瓶,由瓶体[1]和瓶塞[8]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瓶体[1]由一大一小两个腔体并列组成,大的为药液腔[2],小的为计量腔[3],二者之间设有腔隔[4],并在靠近顶端有腔隔孔[5]相通;改变瓶体[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药液腔[2]中的药液经腔隔孔[5]流入计量腔[3],其数值由计量腔[3]外表面的刻度来表示;计量腔[3]的内壁为圆柱形,自腔隔孔[5]向上延长形成瓶颈[6];瓶颈[6]最顶端开有瓶口[7],圆柱形瓶塞[8]自瓶口[7]塞入、拔出或旋转;瓶塞[8]的外表面设置若干个环形凸起环[9],自底面向上开有中心孔[10],下部设置环状凹槽[11],内有多个分液孔[12],均与中心孔[10]相通;瓶塞[8]上部设置两个出液孔[13],且均向瓶塞[8]纵轴斜向延长与中心孔[10]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计量药液瓶,其特征在于两个出液孔[13]呈左右对称,其一为提取药液的通道,另一为补充空气消除负压的通道。3.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计量药液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勇李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尹志勇李文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